明朝袁崇焕的籍贯到底在哪?难道真的是在东莞?学者:有充足证据

明朝袁崇焕的籍贯到底在哪?难道真的是在东莞?学者:有充足证据
2020年10月22日 19:00 行装说

明朝袁崇焕是一个一直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关于袁崇焕的研究也一直是明清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热门课题。

其中就有关于袁崇焕籍贯问题的研究。

关于袁崇焕的籍贯问题,主要有广西平南、广西藤县及广东东莞三种说法。

明末清初,多数史料都记载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但是,同时期的其他史料也出现了一些不同说法的文献记载,袁籍之争因此而起。

清代近三百年,广西方志一般认为袁崇焕是平南人或藤县人,而广东方志则一般认为是东莞人。

清末民初,在反清排满的情绪影响下,袁崇焕作为抗清英雄受到史学家的大力推崇。

这些史学家多数都是广东人士,东莞说自然占据了主导地位。

从梁启超到陈伯陶,再到张伯桢父子,都默认袁崇焕为东莞人。

其中1925年9月13日,陈长在《社会曰报?生春红》上发表的《前明督师袁崇焕里居考正》一文最为著名。

当时持藤县说的有吴汝柏着《民族英雄袁崇焕》和1942年树立在藤县的《明督师袁公崇焕故里》纪念碑。

建国后至70年代末,认为是东莞的有羊弓《论袁崇焕的爱国思想》、中国历史小丛书《袁崇焕》等。认为是藤县的则有莫乃群编《广西地方简史》等。

80年代初,随着平南袁子鹏墓以及藤县袁崇焕故居、袁氏家谱的发现,袁籍的争论再一次激烈展开,藤县说、东莞说、平南说均各执一词。

藤县说的代表人物是阎崇年。

阎崇年在 1981年发表了《袁崇焕籍贯考辨》一文,得出的结论是广东东莞水南是袁崇焕的祖籍,后其父袁子鹏徙居广西白马,广西平南白马圩是其父母坟墓所在地,袁崇焕籍贯是广西藤县白马圩。其结论的佐证是袁子鹏墓碑。

《袁崇焕籍贯考》一文认为袁祖籍东莞,但其祖父早在嘉靖初便落籍藤县,众多的遗迹、文物、文献、碑铭、谱牒、自述都证明了藤县说,其中两份袁氏家谱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袁父墓文则是袁崇焕为藤县籍的力证。

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落籍藤县、实居平南、祖籍东莞。

东莞说的代表人物是谭世保和杨宝霖。

谭世保写作了一系列考证袁崇焕籍贯的文章,这些文章为东莞说奠定了基础。

《袁崇焕籍贯东莞水南乡考》一文中,指出籍贯主要是指祖居地,袁崇焕祖居东莞,又出生于东莞,故其籍贯应为东莞。

并从几个方面来论证东莞说:

袁崇焕的文章透露的信息;东莞是袁崇焕自身及父辈、祖辈居室、家业所在地,广西平南白马的袁父墓葬当是袁继嗣迁居平南后建立的衣冠冢;守墓人为广东人,广东人、东莞人建祠最多,袁亲故好友皆在东莞,袁诗文中的景物只有东莞附近有,袁遗文广东人收集最为得力,袁所引荐将官多为广东同乡,为袁翻案多为广东人。

《袁崇焕籍贯再考辨》一文对藤县说所谓的力证一袁子鹏墓碑、袁氏家谱、进士题名碑做出辨伪和考证。

《袁崇焕的籍贯补辨》认为 "文中考订清代以来关于袁籍贯记载的方志、碑铭、家谱、传闻的错误,得出清代以来广西方面有关袁崇焕的史料记载多为错讹、可信度很低的结论。与谭世保意见相近的还有杨宝霖。

杨宝霖先在《明报月刊》期发表《袁崇焕杂考》 ,后又在《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发表《袁崇焕籍贯考实》。

认为藤县说有八个不足信的理由,并从七个方面论证东莞说:

袁自认是东莞人;袁之同僚、下属、好友都认为他是东莞人;明末清初人的记载;官方史学记述;袁出生于东莞水南;东莞

多袁

的文物;袁与东莞有密切关系,如天启七年(1627) 冬回东莞、袁有妹嫁水南紧邻的唐洪村人唐庸行、袁部下多广东人东莞人、东莞多袁挽诗。

平南说

的代表作是

黄素坤《袁崇焕籍贯新探》

作者根据平南袁满庆家藏的《袁氏家谱》作判断,且引《游雁州》诗作为其有力证据之一,认为袁崇焕家住平南白马,非藤县新白马。袁寄籍藤县是因为商人家庭出身,应试被讦,故冒认藤县某袁姓大族而寄籍藤县。

但是他们之间关于袁崇焕籍贯的的争论和袁崇焕的科举经历以及史学家对于籍贯的理解有关。

主东莞说者不否认袁崇焕以藤县通籍,也不否认袁崇焕曾居平南,但是认为「某县人」的提法是表示其籍贯,而「某县籍」的提法则是表示其考试时户籍的所属。

《明进士题名碑录》所记根据的是官方的科场案牍,但是这里的「籍」是科举考试所登记的「户籍」,而不是应试者的籍贯。

主藤县说和平南说者也承认袁崇焕祖籍是广东东莞,不过他们根据家谱和墓碑的记载认为袁崇焕出仕以前家人已经迁居广西,籍贯应该是藤县或者平南,不存在户籍和籍贯的差异。而且他们还认为明代科举冒籍之事可操作性不大。

虽然这三种说法都占有一席之地,但是相比之下,东莞说依然最具有说服力。

他们提出的质疑理由是主藤县说或平南说者很难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的,而袁崇焕籍贯为东莞的理由又是持二说者很难绕过去的。

所以,十几年来,东莞说是依然是学术界比较认可的观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