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鸡不三载,犬不六载,古人为啥认为鸡和狗不能养的时间长

老话说:鸡不三载,犬不六载,古人为啥认为鸡和狗不能养的时间长
2020年10月08日 19:53 猫柠旅游趣闻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老家里面养的鸡养的好好的,正好到了下蛋的年纪了,结果养了三年,家里人执意要把它卖掉?家里面养的狗养了6年了,感情刚刚处上来或者感情刚刚升温,家里面执意把这些狗给卖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最开始的时候我总感觉有些不可思议。如果说把鸡养了三年把鸡给卖掉了,那多多少少可能是为了赚点零花钱或者就是单纯的养肉鸡的那些人,那无可厚非。

但是对于那些养狗的人养了6年把狗给卖掉,可能一时之间接受不了,毕竟狗永远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啊,你就这样把自己的好朋友给卖掉了,直到有一次我突然之间听到一个老话才恍然大悟。

原来卖掉狗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单单是一些人没有情感,而是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就有了这种说法,什么说法呢?鸡不三载犬不六载,那么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的字面意思

其实这句话如果通过简单的字面意思解析我们就不难发现,似乎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复杂,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养鸡的话绝对不可以超过三年,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养狗的话,绝对不可以超过6年。

那么鸡和狗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呢?在这里我专门查到对应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一只鸡如果养得好的话,活个七八年好像问题不大。同样的道理,狗如果养的好的话,活个十几年问题也不大。

别的不多说,前几年的时候我家里面就养了一只狗,也是今年去世走的。然后活了十五年这么长的时间,十五年这么长的时间都活过来了,你告诉我:一只狗只能活6年,那明显就是糊弄小孩呢,把这句话当作至理名言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这句话无奈的背后

其实这句话的背后含有的能量很大,如果我们仔细讲的话,甚至能够从秦始皇那个年代一直讲到清朝,再简而言之用一句话就可以总结,那就是在封建统治时期,生产能力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提升。

在没有办法得到有效提升的前提之下,就必须保证一切从效益出发,一切从能量出发,一切从填饱肚子出发

,古人他们养鸡也好养狗也好,目的好像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一旦不能够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就会毫不犹豫的把它抛弃掉。

这属于自然法则,也属于丛林法的,所以针对于此的话,咱们好像没有必要有太多的 芥蒂。

举个简单的例子

古代人养鸡的目的最终只有一个,那就是让鸡生蛋。如果有一天养的鸡不能下蛋了,或者不能够每天都下一个蛋了,那么这个时候养殖的意义是什么?养鸡的目的又是什么?人们养鸡,然后这个鸡隔两天下一个蛋或者隔三天下一个蛋,它的效率就会急速的降低。

一定情况下就影响到老百姓的收成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古人只能忍痛割爱,把这个鸡给卖掉。同样道理,养狗也是这个样子,古代人养狗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狗看家护院。

可是狗一旦过了6岁之后,他们的体力可能就跟不上了,相对而言古代人更愿意去养一些年轻的小狗也不愿意再养老狗了,不是说古人绝情,只能说古人在现有能力或者条件不足的前提之下,只能做出一个最后抉择。

当然,其实古人养狗和现在人养狗还是有一部分区别的。古人养狗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地盘,为了让狗帮助自己去捕猎也好,去看家护院也好。而现在一些人养狗是为了把狗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当成自己的好兄弟身体,有一些人把狗当成了自己的子女。

正是因为这种不同区别不同对待,也就导致了人们对于狗注入的情感不同,最终的结果不同。

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用现代人的角度来指责古人如何如何,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每一个年代也都有着自己的价值观。按着既定价值观走下去就可以了,当然我们可以去评判一下或者偶尔去说一下自己的见解,但如果说的太过分,那就没有必要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