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人的防火术

揭秘古代人的防火术
2020年10月08日 16:44 曹媛浪生活

供稿:乡宁、襄汾、蒲县、浮山、

曲沃、霍州大队

影视作品中,我们常看到这幅场景:时近黄昏,街巷中传来一阵“笃、笃、笃”的敲击声,伴随着“寒冬腊月,火烛小心,水缸满满,灶仓清清!”的呼喊,提醒着百姓注意防火。从古至今,防火都是一个事关民生的重要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有哪些防火智慧吧。

不止电脑有“防火墙”

在火灾防范中,阻断火源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明朝弘治年间,徽州知府何歆提出“降灾在人,防患在人,治墙为上策”的治火主张,工匠们将防火墙造成高昂的马头样式,马头墙便一直沿用至今。

除了阻火设备,古代的灭火设备也很到位。故宫中,很多宫殿门口都有超大的铜制缸,这些就是有着重要消防作用的“太平缸”,也称“门海”。此外,有些景区中的“泼池”与“太平缸”的作用相似。

专人定岗 夜巡保平安

《周礼·天官》记载,每年的春秋两季,负责用火安全的官员都要摇木铎来提醒大家防火。《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城中,每坊巷,百步许,有军巡铺房一所,铺兵五人。”可见,古人一直在完善人防措施,古代消防队的雏形也由此可见。

安个“锦鲤”讨吉利

除了这些实用的防火措施,古建筑中还有意向型的防火设计,它的作用和如今转发锦鲤求好运相似,体现了古人祈求平安的愿景。

古代建筑的屋脊上,常对称地装饰着两只像鱼又像龙的怪兽“蚩尾”。它是一种海兽,因其尾巴可激荡风雨,所以被装饰在屋脊两端,用来抗雷防火。在一些宫殿、楼阁的天花板正中,有像倒扣的碗似的凹面,叫做藻井。古人认为井主水,在建筑最高处作井,装饰以荷、藕等藻类植物能压制火性。

看完以后,是不是觉得中国的防火文化真的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华美的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一笔巨大财富,消防员就是这一宝库的守护人。

临汾消防温馨提示

节假日期间,文物古建筑单位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做好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游客到文物古建筑景区游玩时,要时刻绷紧消防安全弦,自觉遵守景区相关要求,不得吸烟和违规使用明火。

保护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

是你我的共同责任

防火,一刻不能松懈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