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历史正剧,《雍正王朝》给我们塑造了太多太多的经典人物,比如,焦晃老爷子的康熙皇帝,又或者唐国强的雍正,杜雨露的张廷玉,等等等等。每一个人物的举手投足间,都让我们觉得自然而真实,让人觉得他就是历史上的那个人。
《雍正王朝》的成功,不仅胜在老戏骨们的倾情演出,更为主要的是,它在艺术加工的基础上,几乎完美地还原了历史。没有鲜亮的外衣,没有花里胡哨的布景,一切的一切都那样的朴素与真实。
给我们讲述历史故事的同时,《雍正王朝》也在不经意,展示了古人的真实生活状态。比如年羹尧的穷奢极欲,又比如雍正的简朴、率真。
一个帝王竟然有着捡拾饭粒的习惯,雍正皇帝的节俭与务实,可见一斑。可以说,正是这些不经意间穿插的小场景,才使人物的性格更加的饱满与真实。
在炎炎夏日,一块冰镇西瓜,绝对是现代人去暑止渴的不二神器。在《雍正王朝》里,我们也不止一次地发现了它的存在。那么,导演不吝笔墨地特写一块冰镇西瓜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深刻含义?同样的一块西瓜,在不同的人那里,又分别寓意着什么?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看一看。
《雍正王朝》的故事,从康熙四十六年开始到雍正十三年结束,时间跨度将近三十年。但是其中明确表示,发生在夏天的故事却屈指可数。而冰镇西瓜只出现了两次,一次在本剧的开始,一次在本剧的尾声,而它的出现绝非偶然。
冰镇西瓜的第一次出现,在康熙四十六年,也就是本剧的开始。当时黄河泛滥,百万黎民嗷嗷待哺,可是朝廷却拿不出钱粮赈灾。于是四阿哥一行远赴江南筹款,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八爷党的“小金库”(两淮盐商)。
简单的几个场景贴换插,就让我们发现了八阿哥的伪善与狡诈。他一边掌管着户部“仗义疏财”,为自己赢得了“贤”名,另一边又结党营私、大肆敛财,盐商一年的孝敬就达百万之巨,甚至比国库存银还多。
在他们一边吃着冰镇西瓜,一边算计着如何破坏四阿哥的赈灾行动时,小编觉得恶心。真是应了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第二次出现冰镇西瓜,是在雍正继位以后,具体年份剧中没有交代,但根据时间推算,应该在雍正七年左右。这时候,十三阿哥的身体却已经大不如前。
通过李德全与秦顺儿的对话,给我们说明了,一向“吝啬”的雍正皇帝,突然如此大方的初衷——新政已见成效,十三阿哥需要避暑修养。
这样的一番旁白,让我们不禁默然。从雍正继位之初,他的改革之路就充满了险阻,“诺敏案”、“科场舞弊案”,每当雍正想要进取之时,他的面前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好不容易见了成效,七年之间,堂堂君王的唯一享受,竟然只是承德避暑和一块冰镇西瓜。
同样是一块冰镇西瓜,在八爷党那里,就满是“朱门酒肉臭”的味道;而到了雍正这里,却让我们在不经意间,认识到了一位务实帝王的辛劳。一前一后,云泥之别跃然纸上。不得不说,《雍正王朝》真是神一样的存在。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