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人爱吃豆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其中泸州和富顺各有千秋,但是名气上富顺显然要大得多。就在有些泸州人跟富顺争论到底谁的豆花在正宗好味的时候,合江人则天天都在吃它,压根不屑于参与这两地无聊的争论。因为在这里,早已经把合江早豆花融入到了民俗习惯里了,与其说是美食,不如说是一种对古早饮食文化的虔诚。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泸州人,又跟富顺又千丝万缕的关系的江阳沽酒客,在吃豆花饭上,虽然也是一个热衷分子,并且写豆花的文章都可以有好多篇,但是也不得不对泸州属下的合江县在豆花饭的喜爱上,深深的鞠上一躬。因为当你了解了合江人对豆花饭的狂热以后,你就发觉可能你这些年吃了一个假的豆花饭。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泸州和富顺大多数是把豆花当作主餐,就是说一周中午也好,晚上也罢,吃两三次基本上算够意思了。两地豆花制作技艺和佐料各有各的好。但是要说天天离不了的,恐怕非合江莫属。我们可爱的合江老乡,把豆花当作一天的早餐,基本上天天都吃,这种古早流传下来的习惯,美其名曰“合江早豆花”。
要说是不是只有合江才有早豆花呢?也不见得,在泸州纳溪,重庆的一些乡镇据说也有早豆花,但是影响都没有合江大,在天刚刚蒙蒙亮的时候,勤劳的合江人,就开始把‘点好’的豆花搬出来了,不管你说贩夫走卒,还是达官显贵,来到这里,舀上一碗白嫩又冒着热气和混合着窖水(读告,胆水点豆花后的豆花水)与豆香的味道,在添一大碗甑子饭,拿来海椒碟子一蘸,热露露的吃上两碗干饭见证巴适产生了,一天都精神十足,干什么都有精力。
在合江吃早豆花饭的传统习俗,还要配上喝早单碗。吃早豆花,喝早酒,俨然已经是合江古城一道独特的饮食文化风景。那么我们也很好奇,他们是怎么形成这样的习惯的呢?
沽酒客对此多了一些小小的研究,几个好讲古的合江朋友,为我道来一段缘由。因为合江城位于川黔接壤部,长江与赤水河交汇处,唐代起便成为川盐入黔要道,商旅往来要津,常年船帮穿梭,马帮云集。船帮、马帮为省做炊之劳,赶早启程上路,早餐多在豆花馆吃豆花,既方便,又省钱。因船帮、马帮常年在湿气较大的环境中生活、劳作,在吃早豆花时,往往会喝一点酒,以祛寒除湿,振奋精神。各家豆花馆在生意竞争中不断改进豆花制作技艺,全城豆花普遍味道好,价钱低,到豆花馆吃豆花过早餐的居民逐渐增多,于是便形成了“吃早豆花,喝早酒”的社会习俗。
看来民俗文化果然跟民间习惯息息相关,正是因为这样的历史原因,才造就了合江早豆花在川南豆花王国里的独特气质。
豆花看起来是便宜便捷的美食,其实制作工艺颇为讲究,川南一代的豆花制作,一般由选豆、浸泡、磨豆浆、烧豆浆、滤豆浆、点豆花、压豆花、煮豆花、划豆花九道程序构成。选新鲜豆子最好,豆腐成型后有种浅绿的隐约美。
浸泡用冷水,十二个时辰以上为佳,用石磨子推磨的浆最是自然,而城镇中受工具的限制多采用机器打磨,因而破坏掉了一些原浆的醇厚,对味道有细微影响,当然实际上如果不是特别讲究,点豆花弄好了,还有佐料搭配适中,以及‘甑子饭’不软,这顿豆花饭就很巴适了,不过要是有闲情逸致,石磨豆花依然是首选。
早餐一般吃素豆花,但是店家也有更贴心的搭配,对于比较宽裕和想改善生活的旧时代人来说,烧白,‘鲊’(zhǎ)笼笼粉蒸肉、腊肉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可能对于好酒的老合江人,更能下酒。
当然到了今天,大家都可以选择搭配,毕竟如今的生活条件不是过去多数比较拮据,然而饶是如此,豆花饭依然没有进入奢侈领域,它始终不忘它亲民的初心和本分,我想在泸州要选择一个既便宜,又味道巴适,还又营养价值,自己吃或者请客都不丢面子,豆花饭真的是首选了。
各位看完,这篇文章,明天早餐想去来一碗不?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