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暑气未尽已立秋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暑气未尽已立秋
2020年08月07日 17:28 旧史拾遗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秋季从立秋起至立冬结束,其起始与结束,是天体运行的结果。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风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不过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立秋”进行了解释:“七月节(立秋在农历七月,故古代又称之为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又有《管子》曰:“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进入秋季后,由夏季的多雨湿热过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气候。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

如其他节气一般,古人也总结出了立秋的三候。“一候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二候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时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三候寒蝉鸣”:这时候的蝉,感觉到阴气上升,太阳光已成强弩之末,一日不如一日,因而鸣叫得更加响亮、凄切。

立秋,表示秋天来临,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因此,在立秋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部分地区也有喝立秋水的习俗,老辈人总是说:喝秋水可以“消积暑”。一般都是在立秋时节,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水,他们认为这样能将夏天积压的暑气消除,到了秋天没有腹泻等疾病。当然,在物质条件丰富的现在,“立秋水”的选择就更多了。如由桂花乌龙茶加入酒酿制作而成的“桂花酿”,便有满满的消暑秋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