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参加乾隆“千叟宴”的很多老人都被折磨去世了?

为什么有人说参加乾隆“千叟宴”的很多老人都被折磨去世了?
2020年07月29日 17:22 瞰历史

题目中的说法显然有些言过其实,千叟宴是国家层面的宴会,目的是为弘扬传统“尊老敬贤”及提倡孝道之风尚。当然,期间有个别老人因年老体衰等原因而病倒,这在当时也算正常,但绝非是被折磨而死。

清代历史上的千叟宴共有四次,均出现在康乾盛世时期,康熙与乾隆爷孙两人各举办了两次。中国的尊老敬贤风尚,源远流长,早在上古时期便有养老之礼。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这种文化在清代达到顶峰。

清廷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儒家学说,尊老礼制便是其中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康熙与乾隆先后举办了四次千叟宴,既弘扬了尊老敬贤的治国理念,又展现人民安居乐业的盛世景象。四次千叟宴简介如下。

康熙的两次千叟宴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正值康熙六十大寿,各省的士绅与老人经官府组织与二月下旬分批抵京,这次能参加宴会的老者需满足65岁以上的年龄。许多年龄大的老人,都是数千里匍匐而来,为康熙帝祝寿。

参加宴会的老人在京城游览休息了二十多天后,康熙在西郊畅春园门前宴请各省进京祝寿的老人,时间是农历的三月二十五日。这次参宴的人包括文武百官和庶人在内,共计约有4200多人,乾隆当时才两岁。

宴会期间,康熙命人搀扶八十岁以上的老者至御前,亲自赐酒来来表达敬意。在宴会结束后,康熙按年龄大小向老人赐赏银两。两日后,康熙再次宴请六十五岁以上的文武百官,两场宴会中的老人总计七千人。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时值康熙六十九岁。这次千叟宴与上次程序一样,仍分旗汉两批进行,时间为正月初二。两场宴会参与老者有1020人,康熙当场赋《千叟宴诗》一首,“千叟宴”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乾隆的两次千叟宴

对乾隆而言,康熙是他极为推崇的人物。康熙最后一次举办千叟宴,乾隆十一岁。在他即位后,立志要做一个像祖父一样的旷世明君。乾隆通过十全武功,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他效仿祖父也举办了千叟宴。

乾隆五十年(1785年),他指定大学士阿桂统筹千叟宴,并成立“千叟宴事务处”。乾隆对赴宴人员的标准进行了调整,提高了下层官民入宴的比例。规定年满六十岁四品以下官员及兵民百姓都在赐宴之列。

乾隆举办的千叟宴,宴请人员范围要比康熙六十一年要大的多。其特点是入宴年龄得到放宽,地方百姓人数大增,参宴的还有各国使节和各族首领。乾隆还规定,没有参宴的七十岁以上兵丁,可得银牌一面。

乾隆还特准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可带搀扶子孙一人,七十岁以上文武大臣,如有步履艰难者,也可带搀扶子孙一人。乾隆对当时老人的各种困难都进行了仔细的考量,首先是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才可参加宴会。

正月初六,千叟宴在紫禁城乾清宫如期举行。参加宴会的有三千多人,筵席共计八百多桌,场面十分壮观。宴会通过官爵排座次,年满九十的老人特恩落座乾清宫,其余人坐于宫外,宴会在丹陛大乐中进行。

各老者在叩头礼毕后,相继入座宴会正式开始。九十以上的老者至宝座前,乾隆亲自赐酒,老人们皆激动的叩头谢恩。赐赏酒食之后,群臣老者再行一叩礼,答谢乾隆赏赐之恩。宴会当中,乾隆曾赋诗一首。

宴会进入尾声,乾隆起座回宫。管宴大臣分派赏赐之物,三千余名臣民叩拜跪领,在退到乾清门外时,再行三跪九叩之礼,宴会宣告结束。整个宴会当中共有五次行大礼,年龄大的老人皆在子孙搀扶下行礼。

宴会中赏赐的鸠杖,是最有特色的一个物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次参宴的最大年龄者为福建人郭钟岳,当时年满105岁,是宴会上的老寿星。乾隆对郭钟岳推崇备至,令其坐于御座之旁参宴。

嘉庆元年(1796年),在乾隆退位三天后的正月初四,乾隆的第二次千叟宴在宁寿宫举行。参宴者为七十岁以上老人,六十以上的老者受邀预宴而未入席,但食物和赏赐一样不少。乾隆对年老者进行特别赏赐。

百岁的熊国沛等人获得六品顶戴,九十岁以上的邓勇等人获得七品顶戴。这次宴会规模达到了有清一代宫廷宴会之最,也成为康乾盛世的谢幕宴。之后白莲教起义爆发,清代国力日衰,这次千叟宴也成为绝唱。

“参加乾隆千叟宴的很多老人被折磨死了”的说法与实际情况不符,这本是弘扬尊老敬贤风尚的盛宴,被曲解成折磨死人的“盛宴”。千叟宴没有强制任何老者参与,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作出参会决定。

对于身体不好或年龄大的老者,都是允许有家属陪伴的,至于隆冬或者是礼数繁多,不少人吃不消,但对许多人来说能有这样的荣光,怎会不去?就算是放到现在,还有水土不服的情况,更何况两百多年前。

在千叟宴的举办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有老者舟车劳顿或水土不服的现象,但这些都是难以避免的客观存在,是一种正常现象。参与宴会的老者人人为能有这样的机会而激动不已,怎么就成了把人折磨死的宴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