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小公爷第一次参加科考,为什么会落榜?看看宋代科举制度就懂了

齐小公爷第一次参加科考,为什么会落榜?看看宋代科举制度就懂了
2020年08月02日 22:17 瞰历史

热播剧《知否知否,应试绿肥红瘦》中的齐衡,是齐国公府的独子,小公爷长得温润如玉,是汴京城中有名的青年才俊,但是这样高端的配置,也无法避免他在第一次参加科举时落榜的尴尬。

顾二叔是因为替别人打抱不平,那么小公爷落榜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其实看看宋代的科举制度就明白了:

首先是因为欧阳修的改革,《知否》的原著虽然没有明确交代时代背景,但是根据剧情,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宋仁宗当政时期,当时朝中的文臣 欧阳修在担任科举考官期间,倡导的是言之有物、平实厚重的文风。

而小公爷之所以会有“人中龙凤”的美誉,多半是凭借着文章中的辞藻音律见长,遇到这类考官就会一筹莫展,剧中关于他落榜的原因就是“辞藻华丽却缺少筋骨”。

其次是科举的抑制政策,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还遗存着门阀之风,政治上的人事任免几乎被世家大族垄断,宋太祖立国之后,鉴于前朝衰亡的教训,有意在录取时抑制世家子弟。一方面朝廷对世家予以压制,另一方面为社会上的寒门学子打开方便大门,这项政策对小公爷这类人至少造成了两大影响,考试难度增加和竞争对手增多。

在一千多年的科考历史中,宋朝是对寒门学子录取比例最高的朝代,有学者统计过,两宋的三百多年间,通过科举录取的进士人数超过了十万人,其中平民出身的占了一半,所以落榜的事情很常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