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精神出轨20多年,为何顾颉刚却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婚内精神出轨20多年,为何顾颉刚却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2020年08月03日 18:09 瞰历史

最近修改的婚姻法里增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离婚冷静期,引起了社会上广泛的讨论。

大家认为成年人应该有决定是否结束自己婚姻的自由,冷静期只适用于冲动任性的人,但是大多数人都是郑重对待感情的,不应该为了那少数人设立这样一个约束人自由的规定。

不管他人看法如何,这个法规的出现都警告着人们要谨慎地选择自己是否要步入婚姻的殿堂。

而在民国时期就有这么一位史学大家步入婚姻后,

却在精神上爱上了他人,此后一冷静就是二十多年。

书香门第

清朝康熙皇帝下江南时曾为江南一顾姓人家赐书

"江南第一读书人家"

,我们的史学大家、国学大师顾颉刚就是出生于此家庭。

1983年5月,顾颉刚出生在苏州悬桥巷,顾家几代单传终于有了后人。

因为是家中独子,顾颉刚一生下来就是所有人的掌中明珠,大家不但希望他能够承继顾家书香门第,也指望着他传宗接代不要断了家中香火。

小时候的顾颉刚还不叫作这个名字,他的祖父为他取名诵坤,两岁时就开始学习认字。大约真的是书香门第,对读书颇有些天赋遗传,小时候的顾颉刚对书本很感兴趣,小小年纪就能认识几千字。

1906年,苏州开办了一所新式小学,顾颉刚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同时考入的还有我国教育家叶圣陶等。

顾颉刚除了学习新式知识还要在祖父教导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这些知识为他日后治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13年3月,顾颉刚在上海考点以第九名的成绩考入了北大预科,但是从小被家中长辈束缚的他到了北京一时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预科毕业考试没能取得一个好成绩。

1916年,顾颉刚为自己改了名字,终于以"自修"身份考入了北京大学哲学系。

三段婚姻,一场暗恋

在顾颉刚十三岁进入新式学堂那年,顾家就给他定下了一门亲事。那时候还是

"女子无才便是德"

的社会,顾颉刚的妻子吴征兰长到十七岁仍然是目不识丁。顾颉刚从小天资聪颖、文采斐然,他自然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木讷、愚昧的妻子,但是他是家中独子,太多的枷锁束缚了他。

1911年1月27日,十八岁的顾颉刚正式与吴征兰结婚,顾颉刚和新婚妻子没有什么共同的语言,但是他也接受了这个结果。二人婚后,顾颉刚教妻子识字,怜悯她身为女子的诸多迫不得已。

在顾颉刚的特意培养下,两个人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础,顾颉刚甚至写下了

"男女之情,舍吾妇外不应有二人耳"

的承诺。

但是天不遂人意,吴征兰先后两次生育都是产下了女儿,这引起了顾家长辈的不满,顾颉刚在外求学,妻子病重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1917年才三十岁的吴征兰就撒手人寰,留下了两个小女儿。

顾颉刚悲痛于自己妻子的逝去,但是家中已经在忙着给他续娶第二任。他害怕家里又为他找一个旧式女子,也害怕新娶的妻子不会善待他的两个小女儿,于是

他续娶了朋友介绍的一位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子殷履安。

殷履安虽然受过一定的教育,但是她为人也比较传统,顾颉刚试图将她培养成自己心灵上的伴侣,但是没能够成功。

其实两个人的结合太过草率,顾颉刚对自己另一半的要求太高,而殷履安还得照顾家中长辈和丈夫的两个小女儿,哪来足够的时间和心思和顾颉刚产生灵魂上的共鸣。

1924年,顾颉刚在北京读书,在与朋友的游玩中认识了一位清高孤傲的女子谭慕愚。

大概是顾颉刚觉得自己太过孤独,没有人能够与他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他疯狂地迷恋上了这个同他一样孤傲的女子。

但是顾颉刚已经是有妇之夫,他的妻子还在家中替他照顾两个女儿和孝敬家中长辈。他为自己对别的女子动情感到愧疚,但是人并不是圣贤,爱慕之情一旦产生就不能够控制得住。顾颉刚一面思念着谭慕愚,一面又觉得对不起妻子,两面煎熬之下将自己的心意对妻子和盘托出。

殷履安既没有控诉丈夫的不忠也没有大吵大闹,她来到了北京悉心照顾受到感情折磨的顾颉刚。

顾颉刚看着贤惠温柔的妻子,只能将自己的爱慕藏在心底。

他在日记里一次又一次写下自己对谭慕愚的思念,甚至做梦都梦到了自己和谭慕愚的相会。顾颉刚一边记着自己的家庭与责任,一边对心爱的女子念念不忘,大约正是应了那句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得到了红玫瑰,久而久之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但梦中那道白月光却永远那么神圣而美丽。

顾颉刚和谭慕愚从来没有真正的生活在一起,他们的书信中只有诗词歌赋、人生理想,殷履安则要面对柴米油盐、一家老小,尽管精神出轨是错误的,但是顾颉刚偏偏痴心了二十年。

1943年,殷履安因病去世,顾颉刚终于恢复了自由身,这个时候,谭慕愚准备远走。顾颉刚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心里的感情,他不顾世人可能会批判他冷血无情,花了六天时间写下长达十页将近一万字的情书诉说自己对谭慕愚的爱慕,并在信中表白。

这是顾颉刚对自己二十多年暗恋的一次大胆争取,也是为了圆自己披上那道圣洁白月光的梦。

"我是一活动之人,不能管理家务",

谭慕愚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顾颉刚,原来从头至尾一直是顾颉刚的一场单相思。谭慕愚在自己厚厚的回忆录里对顾颉刚的记载只有寥寥数笔,并且都是礼貌的称呼一声顾先生。她完全没有接受顾颉刚火热的爱恋,毫不拖泥带水地斩断了顾颉刚心中的念想。

人们当时看惯了口中追求新式婚姻和自由恋爱的文人墨客抛妻弃子、出轨私奔,竟然对顾颉刚的

"发乎情,止乎礼"

颇为赞誉和尊重。

此后,顾颉刚对这段没有结果的爱恋产生了退却之情,他和一位名叫张静秋的女子再次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再入围城的顾颉刚似乎又入了相思道,他在此后半辈子里又在日记中写下了对谭慕愚的思念。

仿佛一个轮回,越得不到越刻骨铭心,最后竟然只有那个目不识丁的可怜原配得到了顾颉刚纯粹的感情。

一旦步入婚姻的殿堂,就必须对自己的另一半忠诚。我们都是生活在新时代中的人,对除了自己妻子或丈夫以外的人产生了爱慕,这不是感天动地的爱情,而是见异思迁。

婚姻不止有两个人灵魂上的相契,还有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顾颉刚先生所处的时代有局限性,但是我们却必须要保持对另一半的忠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