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最大的愿望,刚说出口就遭赵光义的反对,不出半年一命呜呼

赵匡胤最大的愿望,刚说出口就遭赵光义的反对,不出半年一命呜呼
2020年10月05日 14:09 西里爱探剧

开宝九年(976年)三月,宋太祖赵匡胤携群臣西巡洛阳。此行有两个目的:一是故地重游,洛阳是赵匡胤出生的地方,他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二是考察洛阳,为迁都做好准备。

然而,洛阳之行却成为了赵匡胤最大的遗憾,以至于从洛阳回到都城开封不到半年就暴毙了。这个最大遗憾就是迁都洛阳的目标未能实现,遭到了群臣包括弟弟赵光义的强烈反对。赵匡胤迁都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充分考虑的结果。

开封,战国时期这里就是四战之地,隋朝大运河经汴梁入江淮,使得这里的交通四通八达。五代时期,开封先后成为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四国都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到了周世宗柴荣在位时,开封城墙坚固、道路规整,帝都之气开始显现。

当赵匡胤称帝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开封已然成为当时最繁华的城市,《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就是最好的证明,“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荆湖之运漕。”

优点越大,往往意味着缺点也很明显,开封处于平原上,意味着这里无险可守,需要在周围驻守大量禁军,这将给朝廷财政带来严重负担。反观洛阳,这里拥有山川之险,历史上多次享有国都的地位。

在赵匡胤看来,迁都洛阳将有利于大宋江山稳固。赵匡胤迁都想法刚说出来,随行群臣大骇,强烈反对。赵匡胤急了,索性在洛阳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两个月,无论群臣如何劝说,赵匡胤就是不愿意起程返都。

万般无奈之下,群臣请来了救兵赵光义。还没等赵匡胤把迁都原因说出来时,赵光义一句话让他一时语塞。赵光义反对迁都,给出的理由是“在德不在险。”赵光义反对的理由引用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吴起和魏武侯两人曾讨论过地理和政治两个因素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吴起认为,决定一个国家兴衰的根本因素在于政治因素,在于君主的远见卓识,即“在德不在险”。赵光义的反对让赵匡胤颇感无奈,群臣可以不听,但弟弟的话不能不听,否则就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了。

听了赵光义的话后后,赵匡胤仰天长叹:“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历史证明了赵匡胤的远见卓识,为了拱卫开封的安全,唯一办法就是大量驻军。时间一久,朝廷财政告急,只能增加赋税,老百姓苦不堪言。当迁都计划彻底失败后,赵匡胤只得返回开封,结果不久就一命呜呼,原因至今迷雾重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