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连收千万罚单背后:多名原高管被查,陈海强等副行长纷纷补薪

浙商银行连收千万罚单背后:多名原高管被查,陈海强等副行长纷纷补薪
2025年03月27日 18:11 核心价值发现者

开年就收到千万级别超级罚单,合规经营漏洞下,浙商银行经营业绩稳定性存隐忧。

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浙商银行滨海新区分行开出30万元罚单,直指其“贷后管理不到位”等违规行为。这距离上海分行1月收到1680万元天价罚单仅隔半月,叠加七名高管同步受罚的连锁反应,暴露出这家股份制银行在高速扩张中积累的深层危机。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浙商银行以及分支机构累计收到监管罚单近30张,合计罚没金额超过1100万元,其中不乏百万级罚单。

合规经营风险频繁暴露的同时,浙

商银行业绩增速放缓、资产质量承压。2024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收524.91亿元,同比增长5.64%;实现归母净利润129.05亿元,同比增长1.19%,是近四年来同期最低。

此外,浙商银行高管变动也较为频繁。2024年,浙商银行董事会有4位董事离任,新进5位董事,而在高级管理人员中,新聘任9位高管成员,1位辞职,即刚上任9天的新行长张荣森。

针对合规经营、业绩、资产质量等相关问题,发现网向浙商银行发送采访调研函,截至发稿前,未收到浙商银行对上述问题的合理解释。

一季度累计被罚2000万 合规失守暴露内控虚设

浙商银行再次收到监管罚单,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披露的滨海金罚决字〔2025〕3号、4号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商银行)滨海新区分行因存在“贷后管理不到位”等方面的主要违法违规行为,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滨海监管分局罚款3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1月27日,浙商银行迎来开年首次被罚,并且一次性连收两张罚单。一个是浙商银行重庆分行因贷款“三查”不到位等事由而被罚款共计170万元;另一个是,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则因信贷业务不规范经营;资产池业务未纳入统一授信管理;贷款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虚增存贷款;贸易融资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员工异常行为管理不到位等事由而被责令改正,并处罚款1680万元,与此同时,七名时任高管也因各自涉及的不当行为被处罚。

图源: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

实际上,这次被罚并非浙商银行上海分行接到的第一张千万级罚单。此前,2023年12月29日,该分行还曾因采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而被罚没合计1734.50万元。同时被罚的还有时任浙商银行上海分行行长顾清良,其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终身。

而顾清良本人因涉嫌犯受贿罪已于2020年9月29日被发布一审刑事判决书((2020)浙0212刑初279号),判决书显示顾清良累计收受款物折合人民币1242.34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并处罚金250万元。

从上海分行的“同业投资业务违规”“理财资金对接不良资产”等复杂违规情形,到滨海分行的基础性贷后管理漏洞,折射出该行在不同业务条线、不同区域机构均存在制度执行失效的问题。今年一季度,浙商银行就因信贷违规等原因被罚没近两千万。另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浙商银行以及分支机构累计收到监管罚单近30张,合计罚没金额超过1100万元,其中不乏百万级罚单。如泰州分行因项目贷款贷前调查、贷后管理不到位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合计302.5万元。

高管频繁变动 经营业绩显疲态

接连受罚的同时,浙商银行高层变动也比较频繁,且有多名原高管被查。  在顾清良之前,浙商银行原董事会秘书、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张淑卿利用职务便利,以假借营销费用名义、使用虚假发票虚列开支等手段,骗取、侵吞公共财物共计1479万余元,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0万元。

在顾清良被查的同年,浙商银行资本市场部副总经理邹建旭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邹建旭也曾任浙商银行深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2021年9月,原浙商银行副行长张长弓被带走调查。此后,浙商银行原董事长沈仁康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于2023年2月6日接受浙江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多位分行行长及中高层管理人员相继落马的同时,浙商银行也陷入管理层动荡之中。2023年,包括新任董事长陆建强在内,浙商银行新选举3位董事,同时有4位董事辞职,其中1位尚在资格审核期间即已提出辞职。高管中,包括近期失联消息甚嚣尘上的原副行长、董事会秘书、公司秘书刘龙在内的4位高管离任,新晋6位高级管理人员接任。

2024年,浙商银行董事会有4位董事离任,新进5位董事,而在高级管理人员中,新聘任9位高管成员,1位辞职,即刚上任9天的新行长张荣森。据2024年半年报,2024年8月9日,浙商银行聘任张荣森为新任行长,但8月19日,张荣森便因个人原因火速辞去行长职务。此后,行长一职由董事长陆建强代为履行,截至目前履职时长已接近6个月,即将到达履职期限上限,仍未有新行长人选的相关消息。

内控管理风险以及高管的频频变动也影响到浙商银行业绩的稳定性。浙商银行2024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收524.91亿元,同比增长5.64%;实现归母净利润129.05亿元,同比增长1.19%。

拉长时间线看,2023年前三季度,浙商银行实现营收496.90亿元,同比增长4.13%;实现归母净利润127.53亿元,同比增长10.54%;2022年前三季度,浙商银行实现营收477.17亿元,同比增长18.06%;实现归母净利润115.37亿元,同比增长9.07%;2021年前三季度,浙商银行营收为404.16亿元‌‌,同比增长14.69%‌,实现归母‌净利润‌105.78亿元,同比增长4.28%。

可以看到,近几年浙商银行的营收和净利增速均不稳定,而2024年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的增速,不仅是近四年来同期最低,还开始出现下滑。2024年第三季度,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72.12亿元,同比上涨4.55%;实现归母净利润49.06亿元,同比下降2.08%。

值得一提的是,内控管理风险以及业绩增速放缓并没有影响到浙商银行的薪酬水平。近年来,人均薪酬水平却维持在高位上涨的趋势中。数据显示,2020年-2023年,浙商银行的人均薪酬由55.25万元,上涨至58.41万元;2023年,高管平均薪酬230.55万元,为人均薪酬的3.9倍。

以2023年来看,虽然2023年可谓多事之秋,不过,高管的薪酬补发并没有落下。2024年12月底,浙商银行总共对5位高管补发了薪酬,其中副行长陈海强补发183.81万元,总薪酬374.96万元;此外,副行长景峰补发192.84万元,总薪酬383.99万元;副行长骆峰补发201.87万元,总薪酬393.02万元;副行长林静然补发16.13万元,总薪酬32.46万元;行长助理周伟新补发47.02万元,总薪酬105.44万元;综合浙商银行这些薪酬补发,5位高管总共补发641.67万元,薪酬总额达到1289.87万元,高管人均薪酬达到257.97万元。

当千万级罚单从孤立事件演变为连续剧,浙商银行的危机已超越个案范畴。监管机构穿透式检查揭开的,不仅是某个业务流程的漏洞,更是商业银行在规模情结驱使下集体忽视实质风险的行业困境。对于浙商银行而言,当务之急是重构风险治理架构——将合规要求嵌入业务流程基因,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资金流向全链条穿透。唯有将合规内控从成本中心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方能在强监管时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

(记者 罗雪峰 财经研究员 周子章)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