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保险是要素市场的重要建设者

王和:保险是要素市场的重要建设者
2020年04月24日 16:00 保险监管要闻

《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无疑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制度性文件,它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并为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重要基础,提供持续的制度动力。保险,无疑是要素市场的重要“要素”,是要素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不仅能够为要素市场建设提供专业贡献,更能够为自身的发展开拓全新的空间。但保险业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把可能变为现实,首先要解决自身的基础性问题,特别是行业诚信和专业能力问题。

保险与市场信用体系具有基因性联系

市场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一定程度之后出现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的本质是提供更加高效的交换(交易)秩序与可能,它不仅具有价格发现的作用,更具有提供交易信用服务的功能。与商品市场不同,要素市场对信用的依赖程度和要求标准更高,因此,在我国要素市场的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发展的初期,由于缺乏对社会和市场信用体系的重视,同时,简单地引入了市场竞争和市场营销理念和技术,短期和功利文化盛行,导致我国市场信任水平相对较低,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这些年,我国加大了对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维护,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尤其是与要素市场建设和发展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作为要素市场建设的前提,应加快并提升社会信用体系。

保险与市场信用体系具有基于基因性的联系。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保险能够发挥独特作用,同时,作为一种市场制度安排,它符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时代诉求。保险在社会信用体制建设过程中,具有发现、改善和建设的特殊功能。首先,在开展保险,尤其是信用和保证保险的过程中,无论是从保险方案的制定,还是保险费率的厘定,均要对投保人的信用风险进行调查和发现,继而进行评估。其次,保险公司经根据评估情况,进行差异化的定价,这种差异化,不仅能够实现信用价值的发现,推动和激励被保险人改善信用风险,同时,还能够通过发现和披露,形成一种外部压力,促进被保险人改善信用风险。第三,在保险,特别是信用和保证保险的经营管理中,会形成对社会信用风险中介,尤其是信用评级的巨大市场需求,为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同时,将推动信用制度建设技术和市场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

保险是要素市场建设的同盟军

首先,建立要素市场的重要目的是“有序流动”,流动,势必产生风险,有风险就需要保险保障。其次,与商品市场不同,要素市场和交易具有“抽象”的特征,即许多要素市场不如商品市场那样直观,存在“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险,因此,就需要一个为这种风险转移提供服务的市场机制,就是保险,特别是信用和保证保险。第三,一些要素本身也具有许多特殊风险,如技术、数据和专利等,也需要为这种风险提供专门化保障的保险服务。近年来,我国保险在服务“要素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方面,已经开展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是就土地要素市场而言,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探索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风险是交易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保险行业与地方政府配合,开展了“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为农村土地市场提供了信用风险管理和增信服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二是就劳动力要素市场而言,传统的雇主责任保险、建筑工程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商业医疗保险、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等均为维护和保障劳动力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基于市场化的解决方案,同时,近年来,针对劳动力市场的新情况,保险行业围绕“农民工”群体,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创新,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就资本要素市场而言,在“稳外贸”的过程中,保险业通过开展出口信用保险,不仅为外贸企业提供收汇提供风险保障,也为外贸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近年来,针对消费信用发展的趋势,开展了住房和汽车按揭保险、助学贷款保险、各类消费信用保险等,为资本和资金要素的市场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保险服务。

四是就技术要素市场而言,近年来,科技保险已经成为我国保险业重点关注和发展的领域,根据科技发展与科技企业的需求,开发了一大批科技保险产品,最典型的是首台(套)保险和新材料首批次保险。此外,在《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等文件的指导下,保险业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密切合作,大力推动我国的知识产权保险,以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证保险,为技术要素的保护和“变现”提供了专业服务。

五是就数据要素市场而言,保险业主要围绕着“数字资产安全”和“信息网络安全”开展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从“数字资产安全”的角度看,除了有传统的“计算机保险”之外,还针对“虚拟经济”的需要,开发了“网游责任保险”和“网络游戏虚拟资产(装备)保险”。从“信息网络安全”的角度看,开发了“网络安全责任保险”,同时,按照“第一方风险”和“第三方风险”两个维度,开发了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保险要解决好服务要素市场的基础问题

从总体和前期的情况,尽管保险业在“要素市场”的建设和服务方面,已开展了许多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但大都属于初级阶段和浅层次范畴。面向未来,在我国要素市场的建设过程中,保险业要解决一系列基础性问题,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通过价值创造,成为要素市场的重要建设者。

首先,要重新和全面地认识信用和保证保险的基本理论和经营理念。信用和保证保险属于一种特殊的保险范式,与传统的财产保险不同,更多地体现为专业服务。因此,有人将信用和保证保险定义为“零风险”业务,即它不是以直接承担风险为前提的,而是通过专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服务,以自身的商业信用,为被保险人提供“信用背书”服务。尽管对这种观点,仍存在“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信用和保证保险的经营不是,也不能简单地建立在“损失统计”基础上,而应当更多地体现为专业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这是目前我国保险业在经营信用和保证保险中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也是导致出现经营危机的根本原因。如果认可这一观点,接下来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保险行业(企业)的信用,二是专业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其次,既然保险公司经营信用和保证保险是通过提供“信用背书”的方式,那么,保险行业和保险公司自身的信用就成了重要前提和基础。但坦率讲,与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行业信用水平不高,具体表现为行业的社会形象不佳,广大消费者对保险最不满意的是“不讲信用”,最典型的印象是:营销和承保的时候“笑脸相迎”,理赔和投诉的时候“推三阻四”。正是由于对保险的“不放心”、“不踏实”和“不信任”,继而形成了“买保险没有用”的认识,导致大量的保险需求被压抑。进一步深入分析保险业“信任危机”背后的原因,就不难发现,问题的根源是没有解决好“为了谁”和培育相应能力,简单地急于“做大做强”,结果是“短期”和“功利”文化盛行,包括各种“营销”和“激励”手段泛滥,客户利益和行业声誉就被淡漠,乃至牺牲。因此,保险业要在要素市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前提是要重塑行业形象和信用,回到保险的“初心”,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切实解决行业信用的基础问题。

第三,按照“零风险”的经营逻辑,专业风险管理能力就成为了前提和关键。从建设和完善要素市场的角度看,迫切需要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参与者和贡献者,保险无疑是“当然人选”。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保险除了能够提供“信用中介”功能外,更重要的是能够为要素市场提供信用风险管理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这是信用和保证保险存在的核心价值。例如,美国一家专门为房地产交易提供“产权保险(Title insurance)”的保险公司,从表面看,它是为房地产交易提供信用和保证保险,但实质是提供房地产交易的信用信息调查和风险评估服务,从该公司的财务报表看,成本的80%是用于信用风险调查和管理的支出,而真正赔付的占比为10%左右。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出现了一些信用和保证保险的“踩雷”事件,其根本原因是背离了“零风险”的经营逻辑,缺乏和放弃了专业风险管理经营理念与能力,简单和被动地承接“履约风险”,最终成为“背锅侠”就在所难免。面向未来,保险业需要正本清源,解决好发展理念、经营逻辑和专业能力问题,特别是信用风险管理的专业能力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要素市场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保险要积极参与要素市场建设

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领域,保险业自身也面临着要素市场建设的任务。从“意见”提出的“五大要素”看,除了“土地要素”外,其余四个要素均与保险业的经营管理密切相关,因此,保险业要在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保险行业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求,通过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推动行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首先,是劳动力要素的配置。保险属于“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人力资源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因素,但长期以来,保险行业的“劳动力要素”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重视,也缺乏相应的规范,一方面是缺乏评价体系,导致“鱼龙混杂”,影响了行业的劳动力总体素质水平,另一方面是无序流动,不仅是高管人员的恶性“挖角”,更典型的是营销员队伍的“集体翻牌”。下一步,要在“意见”的指导下,完善技术技能评价制度,要重建行业的职业技术考试和执业管理制度,特别要关注营销员管理制度的改革,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的“门槛”,全面提升知识和能力结构,推动营销队伍的迭代,同时,要按照“市场决定,有序流动”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行业的人员流动制度和秩序。

其次,是资本要素的配置。保险经营的核心要素是资本,即通过资本投入,形成承保能力,承保风险,实现盈利。因此,资本要素的配置效率是保险行业效率的重要指标和内涵。但一直以来,保险行业总体的资本要素配置效率不高,体现为行业内部的偿付能力过剩与不足同时存在。下一步,要按照培育和健全资本要素市场的总体思路,建立行业的“偿付能力交易市场”,通过有偿使用,解决行业资本(偿付能力)的局部和暂时短缺与总体过剩之间的矛盾,提高行业资本要素的总效率。此外,保险是市场资金,尤其是长期资金的提供者,应当在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下一步,保险行业除了要积极参与“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和“加快发展债券市场”两大任务外,更多地要关注“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和“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领域,要按照监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资管新规”的要求,充分中长期配置型资金优势,全面参与国家重大基础性设施建设、绿色金融和服务“三农”等领域。

第三,是技术要素的配置。在保险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技术要素”被严重忽视。保险本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这不仅体现在传统的核保、精算、理赔和再保险等领域,还涉及风险管理服务的跨学科领域,如医学、养老、汽车、法律、农业和工程等领域。但由于发展理念出现了偏差,使得一些公司在经营管理的重大决策中,技术部门成为“摆设”,专业人员的意见被忽视,成为公司经营管理出现重大危机的重要原因。下一步,要重申并强化行业的“技术要素”理念,解决加强行业技术能力的一系列基础问题,夯实行业发展的基础。同时,要根据“意见”中问题导向,分类施策的要求,关注并突破我国保险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难题,同时,鼓励保险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合作,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转移。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围绕保险业开展科技创新的企业,要通过构建“保险技术要素”市场,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创业和参与环境,提供场景、数据和资金资源,同时,制定和规范技术投资、转让和入股的市场规则,引导和鼓励更多的技术力量参与保险要素市场建设。

第四,是数据要素的配置。保险业的数字化是与生俱来的,数据是保险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但客观讲,保险业对“数据要素”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甚至是偏差,一方面体现在行业自身数据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外部数据资源的利用与规范。“意见”从根本上确立了数据的“要素定位”,为保险业的创新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下一步,要在充分领会“意见”精神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行业的“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规划”,培育行业大数据交易市场,依法合规开展数据交易。

一是要把握好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的机遇,加强沟通,密切合作,协同行业,统一窗口,通过公共数据的共享和利用,推动保险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二是要高度关注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积极参与农业、工业、交通、教育、安防、城市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的场景构建,尤其是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数据采集标准化。三是高度重视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利用行业协会、“保标委”和中保信等平台,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尤其是要尽快制定行业的数据隐私保护制度,全面规范并强化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数据的保护。

内容来源: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中国精算师协会副会长王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