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十岁孩子偷了一把草,竟被县令当场斩首

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十岁孩子偷了一把草,竟被县令当场斩首
2020年10月30日 19:24 社会趣事盛宴

任何时代都有法律,古代封建社会,虽然人有高低贵贱之分,有官有民,可也还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之说,任何人犯了过错,都需要受到惩罚,很难有例外的,像汉文帝时期,''缇萦救父''的故事毕竟是少数情况,不过犯同样的错误,对官员和百姓的处罚往往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南北朝时期,为了体现少数精英人士的幸福,自然要让广大群众受点苦,比如官员犯了罪,只需要好好反省,有时候绝食三天就行了,其他不用做,最终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些政绩比较突出的官员,甚至连处罚都不需要,所以南北朝时期,为官者跟平民地位很不平等。

当时对平民的法律管理很严格,平民一旦触犯了法律,便要受到十分严重的处罚,比如南朝齐时期,孔秀作为一个县的县令,在他的管辖区内,竟有个小孩子偷了邻居家一把草,小孩子才十岁,即使放到现代,也没有具备刑事能力,何况一把草价值也不贵,自然没人会为难孩子,可孔秀不是这样认为的。

孔秀根据法律,要对孩子判处死刑,当时就有人劝说,十岁顽童什么都不懂,请大人开恩放了他,可孔秀却反而把劝说的人教训了一顿,说孩子那么小就会偷东西,长得之后还得了,从小偷针,长大就会偷金,最终命人把十岁孩子斩首示众,众人唏嘘不已。

站在我们现代的角度来看,对一个十岁的孩子,偷点东西就被斩首,似乎太过分了,然而当时法律就是这样规定的,谁让孩子出生平民呢,假如他的父母有权势,那么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落得如此下场,可见穷人地位很低,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在北魏时期,也有类似的世间,比如李洪之当刺史的时候,他就宣布了一条法律,行人不可以带刀,否则就被判抢劫罪,这就好比如今不允许持枪一样,一旦持枪不管你有没有抢劫,先给他定个罪再说。

魏晋南北朝,由于当权者制定了如此严格的法律强制手段,的确减少了很多犯罪,基本达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状态,也算是民风''淳朴''了,而且治安状况很好,不过人毕竟不能被压制得太死,法律有时候也应该有所放宽。

像南北朝一样的法律,毕竟不够人性化,所以南北朝无法实现中华大统一,法律有时也不需要量力而行,比如像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那样,男人在大街上摸一下女人的屁股,都有可能被直接枪毙,这就有点太过分了,你觉得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