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别再被小说骗了,换做你也会选择投降

刘禅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别再被小说骗了,换做你也会选择投降
2020年08月01日 20:46 欧成爱看影视

读完《三国演义》,你会发现蜀国这一方很有意思,三国最著名最有智慧的人在蜀国这边,而三国最愚蠢在扶不起的人也在蜀国这边。想必很多人的心中已经有自己的答案了,这从最具智慧的人自然就是诸葛亮了,而这最愚蠢的人自然就是阿斗刘禅了。而读者也把最高得到赞誉都给了诸葛亮,而把最难听的话全都给了刘禅。

如果从《三国演义》来看,刘禅确实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要不是他诸葛亮可能早便一举荡平了司马懿的大军。却没有想到中途被刘禅下令班师,竟是因为受了李严的挑唆,说诸葛亮有意造反,结果让这一次北伐前功尽弃。

总之在《三国演义》中的刘禅几乎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干啥啥不行,斗蛐蛐他第一名。但是如果有读过《三国志》或者其他正史列传的就会发现,历史上真实的刘禅其实和小说差别是很大的。

那么为何《三国演义》一定要把刘禅写的那么不堪呢?其中有两个历史原因,第一个是邓艾仅仅带着2万疲弱之兵打到成都的时候,刘禅没有守城抵抗就开门投降了,所以给人留下了软弱无用的印象。

第二个原因是是出自《汉晋春秋》中的一段故事。刘禅投降曹魏之后,而曹魏的实际掌权者司马昭问他在洛阳后还想不想蜀国啊?然后刘禅说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此间乐,不思蜀”这也是他为人所诟病的主要原因。

首先“此间乐,不思蜀”这典故是出自于《汉晋春秋》,并不一定真实,就算是真实的,那么刘禅这样的做法难道不对吗?他只有这样说才能保住自己和刘氏家族的命。如果刘禅说:“魏国的酒肉都诱惑不了我,我要回去继续募兵打倒你们”,那么司马昭只怕会当场拔剑就斩了刘禅。所以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这句话是有原因的,要结合当时的环境来看。

再来看看第一个原因,正史的记载是这样的。邓艾抵达成都的时候,刘禅曾派了派诸葛瞻带着御林军前往绵竹和邓艾作战。所以邓艾兵临城下的时候,成都已经没有什么兵了。如果刘禅死不投降,结果也会被攻破,而且到时候城中的老百姓也会受到牵连。如果刘禅真这样做的坏,就不是英勇而是自私了,所以如果你是当时的刘禅也会投降的。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死后,似乎蜀国很快就投降了。但其实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坚持了30年的时间,这在三国这样的乱世之中已属难能可贵了。而在正史上其实诸葛亮也是很看好刘禅的。

《三国志·杜微传》记载了诸葛亮的评价:“朝廷(刘禅)今年始十八,天姿仁敏,爱德下士。天下之人思慕汉室,欲与君应天顺民,辅此明主,以隆季兴之功,著勋于竹帛也。”

当然,如果你说刘禅很有才能也说不上,但绝不是所谓的“扶不起的阿斗”,而当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更不应只凭印象,而要深入的了解后再下结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