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之患(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全文1253字,阅读需3分钟

《群书治要·体论》曰:“人主之大患,莫大乎好名。人主好名,则群臣之所要矣。夫名所以名善者也,善修而名自随之,非好之之所能得也。苟好之甚,则必伪行要名。而奸臣以伪事应之。”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领导者的祸患没有比爱好虚名更大的了。一旦领导者爱好虚名,下属就很容易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投其所好。美名是为了褒扬善行的。自身注重修养,美名自然会随之而来,并不是因为好名而得到的。如果领导者、君主过分地贪图虚名,那么奸邪的臣子也会弄虚作假,以附和领导的“好名之心”。

如果一个人因为贪好虚名而弄虚作假、谄媚领导,但是最后却因此受到褒奖,那么普天之下的人都会起而效仿。君主以虚伪来教化天下,却想让人们都正直、信实、敦厚、质朴,这的确是太难了。可见,如果领导者好大喜功,下面就会出现浮夸之风。现代社会假冒伪劣盛行,也是因为虚伪浮夸的社会风气盛行所导致的。

君主身居高位,又处在深宫之中,就好像在容易迷路的云梦泽游玩,需要左右之人来帮助他指正方向。因此,选取左右之人,就特别重要了。如果君主左右的人,今天说圣上的功勋真是伟大呀,明天又说圣上的声名真是显赫。天天听到臣子这么说,并且不用事实加以考察对照,君主很容易就洋洋得意,真的认为自己教化广博,天下太平,以为自己已经可以与尧舜齐名。

《群书治要·晏子》记载着一个很具有启发性的故事。晏子过世之后十七年,齐景公宴请诸位大臣饮酒。大家喝的兴致很高时,齐景公去射箭,结果脱靶了。但没有想到的是,大厅之中饮酒的诸位大夫却异口同声地说:“好箭法,好箭法。”齐景公一听就非常地生气,大声地叹息,把弓箭抛在一边就离开了。齐景公为何生气?因为他射箭都脱靶了,臣子们还在赞叹他的箭法好,阿谀奉承到了极致。

齐景公对刚走进来的弦章说:“弦章,我失去晏子已经十七年了。自从晏子过世后,我再也没有听到有谁能够指出我不对的地方。特别是今天,我射箭脱了靶,但是叫好的声音却整齐划一,如同出自一个人之口。”

弦章很有智慧,他回答道:“这确实是诸位臣子没有才德。他们的才智不足以明察君主的过失,他们的勇气也不足以触犯君主的龙颜,所以才出现了众口一词的情况。但是臣也听说,臣子们所看的是君主的作为,君主喜欢吃什么,他们就喜欢吃什么,君主喜欢穿什么,他们就喜欢穿什么。这就好像一种叫尺蠖的虫子,它吃了黄色的叶子,身体就发黄,吃了青色的叶子,身体就发青。因此可能还是因为君主您喜欢听谄媚之言吧。”齐景公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

齐景公也非常难得,听了这样的话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今天的这种局面和自己的行为有关系,是因为自己喜欢听谄媚巴结的言语所导致的。不称职的臣子只会依从君主的命令行事,不敢有自己的主张。独断的君主和凡事照办的臣子,就会使得社会出现讹诈和虚假的风气,如此能使天下得到大治是从来没有的事情。

由此可见,古人看问题很深刻,说的也非常中肯,可谓一语中的。如果臣子们看到问题,不敢犯言直谏说实话,为领导马首是瞻,那怎么可能治理好国家呢?

(节选自 海口广播电视台大型人文节目《余莉开讲》之品读《群书治要》第八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