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特大洪水,十万百姓跪地求子弟兵别跳,房子没你们重要

98年特大洪水,十万百姓跪地求子弟兵别跳,房子没你们重要
2020年08月01日 21:01 小晓的娱乐天地

据统计,

从公元前185年(西汉初)到1911年,长江在这2096年间总共发生较大洪水灾害有214次。

作为中华文明重要标识的

黄河也曾决口泛滥超过1500多次,大的改道有26次,平均每3年一次决口,每100年一次大改道

。这是中华大地上两条重要河流在有文字记载以来,出现过的数不清的重大灾害。

这说明,人类与天灾的抗争由来已久。人们之所以如此顽强地抵抗天灾,

是因为人类要么克服困难,要么在困境中灭亡

从这一些数据就可以看出天灾所带来的损害有多严重了。

宋徽宗政和7年,黄河大决堤,有100万人死亡;崇祯15年,开封城内居住37万人,被黄河吞没的就有34万人

这些都是离我们比较遥远的历史,我们的祖先也成功地克服了每一个难关。而距离我们最近的1998年,在长江沿线也发生了一场非常大的水灾。

民众流连失所,无数的“最可爱的人”投入到抗洪之中去,军民共同造就了坚不可摧的中华民族抗洪精神。

不过,这一次洪水所带来的损害和教训,应该永远地让我们铭记。

一、六月急雨,九江岌岌可危

1998年的6月如往年一样连绵不断地降雨,没有停下的架势,

尤其是洞庭湖和鄱阳湖地区,暴雨不断使其积水不断外流,给长江下游的水位带来很大的影

。到7月6日的时候,南京的水位竟然高达9.9米,而秦淮河东山站的水位已经高达10.28米,突破了往年的正常水位。

因为长江沿线地区属于南部,每年都会有集中的暴雨和一些小的决堤事件,所以人们没有做好充足的防灾准备。

8月7日,本是地上河的九江地区的水位只升不降。水流源源不断地涌入这里,一座从乌石矶到赛城湖的长达17.46公里的堤坝尤为紧张。负责堤坝防洪工作的官兵们首先发现了事情的不对劲,依照防洪的工作安排,

堤坝上的每米距离就安排了两位战士戍守

尽管官兵们严密地关注着水位的降生情况和水流的动向,但是灾难依然悄然而至。

当日的正午时分,时任炮兵连指导员的

胡维君

正常带队巡湖,当他们走到一处不起眼的地方时,

发现湖中出现罕见的泡泉,有很多的脏水随着炮眼冒出。依照防洪的经验,官兵们意识到大事情将要发生了

他们立刻一边将这一情况上报,另一边时任炮兵连连长的贺德华马上带着13名水性较好的战士扎入水中,试图寻找出泡泉眼并将之堵住。但是这边的雨水一直没有停止的意思,水位也在持续地上升,堤湖中的水越来越混浊,工作进展得十分不顺利,寻找泉眼的任务相当困难。

在防洪的常识中,泡泉是一种危险来临时的信号,只有堤坝临近崩溃时才会出现这种现象。而作为保护一方和为一方提供福利的堤坝如果出现状况,那么所带来的后果有多严重就可想而知了。

16米长的大坝一旦崩溃,九江城就岌岌可危

情况越发紧急,

着急而又冷静的官兵们用自己的被褥扔放到水底,用砂石压在其上,

图以此来阻挡泡泉,

然而情况又出现了变故。

二、泉眼变管涌,堤坝决出大口

泉眼涌现出的水虽然变小了,但是在众人正要停下来喘一口气时,堤坝的拦腰处出现了一个直径一米多长的水柱,管涌随之出现。

如果没有将管涌堵好,距离整个大坝溃就只是时间问题了。大坝的周边有很多的村庄、田地和生产基地,其崩溃后的损失将极其严重。

局势越来越不利,堤坝上的6位官兵毫不犹豫地跳进管涌中,努力想要做些什么。

洪流的力量是人力难以抵挡的,他们在水中挣扎了一阵子之后,最终还是没有将管涌堵住,令人悲痛的是他们也消失在了水流中。尽管堤坝上的官兵努力地寻找着队伍,

严防最坏情况的出现,但在几分钟之后,一米的小口迅速变成一个5米多长的大窟窿,水流朝着堤坝之外喷涌而出。

这时堤坝上的官兵们依然不放弃,有人开来大卡车直接将窟窿堵住,企图将局势扭转。

然而,卡车也坚持不了多久,不到半分钟之后就被洪流所吞没。最坏的情况还是发生了,势猛如虎的洪水向九江地区铺天盖地而去,

不到三小时的时间,整个九江城区就已被洪水冲刷

总之,堤坝是洪水的第1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就如城墙的攻坚战,敌人一旦攻破城墙,值守城墙的官兵就只能在城中设立第二道防线了。然而这只能算得上是一种补救的措施,而不是一种能够取得最后胜利的举措。

所以,将城墙补好才是最好的方法。不过事情实施起来并非如此简单,人民子弟兵除了用各种方法阻挡洪水,还以自己的肉身来建立一道长城般的堤坝。

三、人民第一,以肉身抗洪

九江城区的警报声随着洪水的蔓延而满城响彻,

十数万名市民在相关部门的引导下,紧急地朝着城东方向撤离

。有人朝着水流小的地方走,而有人却往洪水的方向赴去,他们就是人民子弟兵,密密麻麻的穿着军服的“最可爱的人”用身体为人们挡住洪水。

下午15时40分,官兵们在九江城的西面砌起一堵墙,想要以此减少洪水对人民群众带来的损害。石块、土包和载满了沉重的石块的大型卡车都被用上了,然而洪水力大无穷,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就将这一些堆积物推至几百米开外。

时任九江市长的

刘积福

分析形势后,决定沉船以阻挡洪水。不过第1艘船因为载重不足而无法下沉,抗洪抢险团长

洪永生

立刻征调承载1600吨煤的21075号驳船用于堵洪,不过它已经抛锚,需要用人力去拉动和下沉。

下午16时45分,驳船终于在决口处下沉,局势开始出现好转,大水算是被堵住了。见到如此情形,将士们将七艘征调过来的驳船放在21075号的后面,加固决堤口处的防堵,急湍的大流算是被稳住了,但是石缝之间依然流出非常多的细流,且更加急促。在堵住这些小急流的时间段,三位防洪团长带头跳入河中去建立防御壁垒。这是1998年在九江地区出现的洪水决口事件,与1931年和1954年相似,长江在这一年出现了全线泛滥,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害。

官兵们经过几个日夜的战斗,

终于在8月13日把九江大堤决口修好。据统计,有19名人民子弟兵遇难,无数的士兵因为长期泡在水中而皮肤出现溃烂,有的则直接被太阳灼伤

结语

面对天灾人祸,我们的身边也许不会出现超级英雄,

会有一些奋不顾身的人民子弟兵。他们是坚不可摧的长城,永远守在灾难的第

线,保卫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在这次非常不幸的天灾中,如果没有人民子弟兵的紧急抢险和奋不顾身的战斗,那长江沿线民众的损失就更加不可估量了。其实,这不仅仅只是子弟兵的战斗,很多民众也参与其中。面对着勇敢的“最可爱的人”,有的乡亲直接哭诉,

“请你们不要再往水中跳了,你们的生命比我们的房子更重要

!”

这种集体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和抗洪精神一直影响着新一代的华夏子女,

“誓与堤坝共存亡”的口号至今依然在九江的堤坝

参考文献:

《1998年长江抗洪救灾纪实资料》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灾害的思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