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测评第1063篇原创
今年2月,大鱼曾经写过一个猝死理赔争议案件。
最近,有一位朋友找到Terry。Ta的家人也遇到了猝死拒赔的情况,5月出险,保司拒赔后4个月没有进展。这位朋友本身是也是一位新晋的保险从业人员,但因为入行时间太短,不知道从何着手,看到这篇文章,就想向Terry寻求帮助。
我分析了这位朋友梳理的案件情况,对照条款和已有资料,提供了一些建议。上周收到消息,保司已经发赔付协议给家属签署了,虽然暂时还没正式理赔,但是剩下都是常规流程,拿到赔款只是时间问题。
征得案主同意后写下本文,希望帮助更多的朋友买对保险,万一出险顺利获赔。为保护隐私,个人信息已做处理。
被保人保单情况
被保人J先生于2022年9月首次自行在某平台投保了意外险和重疾险,后正常续保。意外险附带猝死保障,重疾险不带身故责任。
这2份都属于1年期保险。大多数1年期保险,无论是按年交还是按月交,保单生效后保障期内保额都是固定不变的;但这2份比较特殊的是,保费是按天收取,每天1元,保额随着交费天数增加而逐渐升高,交满1年保额才达到最高保额。
其中本纠纷主要涉及的意外险,身故伤残保额最高100万元,猝死责任最高20万元,按出险时间计算,只交费不到半年,猝死保额为8.3万元。
J先生投保后,并没有跟家人交代自己买了保险。
J先生手机中拍下的保障内容
出险经过
2023年5月某天,J先生晚上回家后,洗漱完毕在独立房间休息;
第2天早上,家人叫J先生起床时才发现他身体僵硬,已经没有生命体征;
由于已经没有抢救的必要,家人当天下午去村里卫生所开具了《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
接下来,家属为J先生安排了火化并安葬;
突发悲剧,J先生家人悲伤之余也很忙乱,一周后才破解密码、打开J先生的手机,发现了这2张保单,于是联系保司、报案申请理赔。
保司拒赔
报案后,J先生的家人根据保司指引,提供了医院开具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和《死亡医学证明书》和一些周边资料。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上记载:J先生的直接死亡原因为心肌梗塞,并推断死亡时间是凌晨3-4点。
从5月到9月,与保司进行的多次沟通中,对接了多位客服。
保司提出:J先生的情况,没达到重疾险的理赔条件,所以重疾险不能赔;心肌梗塞不属于意外,也不属于猝死,所以意外险及附带的猝死保障,也不能赔。
理赔沟通就卡在这里,进行不下去了。J先生的家人找到我以后,我根据ta提供的信息,尽量全面地梳理并分析相关情况,看看保司拒赔是否合理,有没有争取空间。
我的分析及建议
1.重疾险拒赔,合理
重疾险中心梗相关的病种为“较重急性心肌梗死”,是重疾险统一包含的一个病种,要想达到这项重疾的理赔标准,被保人需要做相应的检查,并且留下指标超过标准的记录。
但家人发现J先生时他已经身故,别说是事后知道保单,即使及时知道有保险,也是无法再做检查、留下记录的,那么就无法达到重疾理赔标准;这份重疾险又不带身故责任,保司说无法理赔,这一点是合理的。
2.意外险拒赔,合理
意外险中的意外是指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事件导致身体受到伤害。
猝死不属于意外,因此不能按意外身故理赔,这点也没问题。
3.猝死拒赔,有争取空间
猝死保险金是最符合出险情况的保障,也是本案的争议焦点。
我结合J先生的情况,梳理了这份保险条款关于猝死的定义和理赔资料等相关要求:
(1)虽然条款中有“突发疾病身故保险责任”(通常理赔标准比猝死责任宽松),但保险单中只有“猝死责任”,因此只能看这项保障;
(2)等待期已过;
(3)猝死定义并未明确从发病到身故的时间限制;
(4)J先生无既往相关病史,投保没有健康问卷,也就不存在未如实告知的情况(很多1年期意外险是有健康问卷的);
理赔资料中并未硬性要求提供鉴定报告,只在猝死定义中写“以医院的诊断或公安、司法机关的鉴定为准”;——之前突然身故能不能按猝死赔?真实情况没有想的那么简单一文分析过,《猝死鉴定报告》是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出具的,做猝死鉴定必须做尸检、要解剖,J先生的情况显然是无法提供的,如果问题出在这里,会比较棘手,幸好这款没有硬性要求,保司理赔人员也未提及。
但保司专员说:“心梗不属于猝死,如果是猝死,医学死亡证明上会写明猝死”。
拒赔的理由,仅仅是不符合猝死定义,而这款产品的猝死定义又相对宽松,我认为写“猝死”才算猝死,是不合理的,可以从这一点入手来争取。
百度健康医典关于猝死的定义:猝死大部分是心源性猝死,其中一个主要病因就是心肌梗塞。
分析下来我认为:医院虽然没有直接写猝死,但「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上的内容可以证明是突然死亡;非既往症的心肌梗塞导致的突然死亡,其实就属于心源性猝死,保司应该赔付。
与几位同事讨论,并请教非涉案公估人员,也印证了我的观点。
我把相关论点和论据告知了J先生的家人,因为ta担心保司仍然一口咬定不能赔,我还给了一些关于与保司沟通技巧方面的建议。
期间我得知保司准备请公估去面访J先生家人做调查,又提醒了一些注意事项。
1个月后,J先生的家人带来了好消息:公估人员评估调查后,没发现异常和既往病史,已经发了赔付协议等文件,理赔应该没太大问题了。
联系我的这位朋友给我看了ta与保司沟通的部分记录:
可以看到:ta有底气地提出要再进一步沟通的时候,保司理赔对接人员马上意识到不同;有理有据地提出观点后,保司几乎是立刻松了口,说要派公估人员去调查了;既然要调查,那就是认可我们的观点,最后调查没有发现问题,理赔也就顺理成章了。
本次猝死争议与上次文章写到的关键点不同,但是猝死理赔的关注要点是一致的,之前文章详细写过,感兴趣的可以回看,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本案中的猝死理赔,其实按条款来说,理赔难度并不大。保司的做法多少有些不地道,跟家属玩文字游戏,先拒赔再说;家属不是专业人士,沟通4个月,对接了多个客服,也并没有转机;但遇上懂行的人,一两句话保司就马上改口,后续的流程也顺利推进了;但如果没遇上呢?多半就是另一个结果了。
不幸中的万幸是,J先生的其中一位家人,因为这件事选择成为一名保险从业者,寻求帮助、妥善解决了这件事;Terry在其中提供了帮助,帮到人,自己有成就感,也很高兴。
但说句实话,这件事的转折是有幸运成分的,并不是常态。
还是更建议大家投保之前就选择一位靠谱的专业从业者,从选择保险产品、日常保单维护、出险理赔等各环节都有效应对,提前管控风险,很多理赔争议本可以避免,即使发生也不至于抓瞎;何况,专业从业人员的时间精力也是有限的,事后求助,即使愿意广结善缘,也要先为通过自己投保的客户和保单负责,这样的帮助只能是偶尔;即使愿意付费给专业从业者或律师,收费也不便宜,何况这笔钱本不必支付,还失了先机。
还是那句话:有时候专业贴心的服务,远胜过微弱的价格和条款细则差异。
希望本文能帮助遇到同样争议的朋友,更希望大家不必遇上需要理赔的情况。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