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众银行多名高管超期服役,去年营收增速下降明显

微众银行多名高管超期服役,去年营收增速下降明显
2024年06月12日 22:05 海右财经

损失类贷款增长近两倍

2014年12月,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微众银行”)正式成立。背靠互联网巨头腾讯,依靠“豪华”的高管团队,微众银行快速脱颖而出,稳坐民营银行第一梯队。

2023年,在民营银行中微众银行“一骑绝尘”,实现净利润超过其余17家民营银行总和,再次夺得2023年民营银行冠军之位。然而,亮眼的成绩背后,也面临着不少问题。

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微众银行有法人股东16家,其中第一大股东为腾讯,持股比例32.73%;其次为百业源和立业集团,分别持微众银行15.58%股份。

虽然腾讯是微众银行第一大股东,但微众银行的21位董监高成员中仅有2位来自腾讯。而微众银行中来自平安系的高管更多,且担任要职。例如董事长顾敏、行长李南青等5名高管均有在平安任职的经历。

值得注意的是,顾敏、李南青分别于2014年、2015年加入微众银行,分别担任董事长、行长职位,二人在任时间均超过8年。

除此之外,其执行董事、常务副行长黄黎明,2016年11月起任执行董事,2016年3月起任常务副行长;其副行长、首席信息官马智涛,2014年12月起任首席信息官,2016年7月起任副行长;其副行长陈峭,2016年7月起任职,几人在副行长职位上的任职时间均超过7年。

而原银保监会于2019年12月发布的《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对关键人员任职设置7年轮岗期限,并对存量任职回避问题的整改给予3年过渡期,于2022年底结束。若按照该指导意见,微众银行的多名高管存在超期任职的行为。

截至2023年末,微众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93.61亿元;净利润108.15亿元。

近几年,微众银行业绩增速有所放缓。2021年至2023年,微众银行营收增速分别为35.76%、31.03%、11.3%,2023年增速下降20个百分点;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8.87%、29.83%、21.02%,同样明显放缓。

此外,随着民营银行网贷客群的逐步下探、用户资质不断下沉,不良率也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2021年至2023年,微众银行资产质量在不断下降,报告期内,微众银行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96亿元、140亿元、142亿元;不良率分别为1.2%、1.47%、1.46%。

2023年,微众银行损失类贷款为30.86亿元,同比增长190.11%;可疑类贷款29.46亿元,同比增长83.64%。

拨备覆盖率方面,微众银行也出现了大幅下降,2021年至2023年分别为467%、413%、352%。这意味着微众银行为应对潜在贷款损失而储备的资金比例在逐渐减少。

截至2023年末,微众银行总资产达到5355亿元,同比增长13%;贷款余额达到4145.1亿元,同比增长23%。

从贷款结构上来看,微众银行个人贷款业务规模较大,占比超57.12%。不过近年来微众银行企业贷款占比持续上升,2023年企业贷款比上年末增加403.14亿元,同比增长28.38%,占比从2020年的37.38%增至45.78%。

个人贷款方面,微众银行主要为消费贷,个人金融产品主要包括微粒贷、微户贷、微账户、微车贷等。此前,海右财经报道过微众银行早期大力推出的微粒贷联合贷规模也在不断缩减(点击回顾)。

截至2023年末,微众银行负债总额为4893.57亿元,同比增长11.87%。其中以吸收存款为主,年末余额为3755.28亿元,同比增长5.2%,同业负债规模为460.21亿元,同比增长34.56%。

微众银行目前主要依靠同业拆借以及发行ABS来获得资金。截至2024年5月末,微众银行累计发行同业存单218单,实际发行规模合计1265亿元,存续规模16亿元。

微众银行目前发行的ABS仍处于存续期的共有32单,金额600亿元。不过,微众银行在2023年和2024年还未新增发ABS产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