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谚“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大暑已至,今秋有“秋老虎”吗

古谚“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大暑已至,今秋有“秋老虎”吗
2020年07月22日 18:37 比人农事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作为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可以说是夏季乃至全年最热的阶段。“大暑”意思就是热到了极点,因为“暑”有炎热的意思,而“大”则有极致的含义。

大暑到来后,天气就会陡然升温。今年的大暑是7月22日,此时正处于初伏第七天。正常情况下,大暑的出现日期,往往都会在“中伏”左右。

也就是大约7月26日-8月14日左右,大暑提前,说明今年将迎来漫长的高温天,所以大家应该提前做好避暑工作。

农村有一句老话:“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说的是如果在大暑节气到来之后,天气温度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在立秋之后,就会出现高温天气,那么今秋有“秋老虎”吗?

第一、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古语云:“暑,乃炎热之极也”。按照历法来看,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物极必反的规律。

大暑节气到来之后,主要特点就是暑热最旺,“湿热交蒸”在此时达到了顶点。但是在热度达到最高端之后,那么就会出现由盛转衰的问题。

也就是说,大暑之后热的彻底,那么天气在立秋之后,天气就会转凉。

相反,如果大暑的时候气温并不高,“暑热”便没有达到顶点,那么在立秋之后,依然会有一段比较漫长的炎热时间。

因为虽然从立秋开始,就已经进入了秋季的范畴。但是由于盛夏余热尚未消散,那么在秋季的时候,也会处于炎热之中。

大家熟知的“秋老虎”一说,其实说的就是“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一般情况下,这种炎热的天气,一般都要延续到九月中下旬,在此之后,天气才会真正逐渐转凉。

第二、热在三伏,冷在三九

相信大家都听过“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是夏天,而夏天中最热的时节则是“三伏”。,冬季是最冷的季节,而这种最低温天气则是在“三九”。

所谓“三伏”指的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闷热的日子,一般出现于小暑和处暑之间。

2020年“三伏”共40天,开始时间为7月16日、即农历五月二十六,结束的时间为8月24日、即农历七月初六。

“初伏”是从公历2020年7月16日(农历五月二十六)-2020年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

“中伏”时间为公历2020年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2020年8月14日(农历六月二十五);

“末伏”则是从公历2020年8月15日(农历六月二十六)-2020年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六)。

三伏天的具体天数,并不是特别固定,因为夏至和立秋之间的庚日天数,往往都存在着很大的变化。

而今年的三伏天总有40天之多,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大暑的时候,天气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热,所以在秋季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高温天。

虽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秋天都是天高气爽,在秋风瑟瑟天气凉爽的时节,人们都喜欢到户外去郊游。

但2020年的秋季天气,估计会很热,按照俗语“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的说法,今年立秋之后,天气也未必会凉爽。

按照天气变化规律来看,每一年出现的高温天或者极寒天气,即使有提前或拖后的现象,也绝对会在某个节气的时候出现。

今年的大暑在7月22日,而此时却正处于初伏时节,所以大暑的时候天气未必能热透,立秋之后,应该会出现高温天。

2020年的三伏由于有40天,所以很多地区还未进入大暑,但是却已经有要热透了的趋势了。在南方的绝大多数地区,都已经出现了40℃的高温,今年出现高温天的时间非常早,确实令很多人都措手不及。

但是大家也应该知道,“小暑热的透,大暑凉飕飕”,由于今年小暑时节,已经出现了普遍的高温天气,所以在大暑到来之后,高温天气也会有一定的减缓。

这其实就是俗语中所说的“大暑热不透”,大暑之后立秋也就会接踵而来,那么就很可能出现“秋老虎”。

结 语

古人为了能够更了解天气变化,创造出了大家熟知的二十四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不同的节气又有不同的天气变化。“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实际上说的就是大暑时节的气温变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