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的经济林区划,为甘肃列出脱贫方案:植树造林可富比王侯

大汉王朝的经济林区划,为甘肃列出脱贫方案:植树造林可富比王侯
2022年07月01日 22:31 半兮北鸢

柰是什么水果?

河西走廊种植了两千年的柰,为何在二十年前才消失?这个柰,究竟是何物?南北朝时期,诞生的千字文是专为孩童们启蒙所用的,其中写道:果珍李柰,菜重芥薑之言。可见,这时的柰,就是一种比较普通,常见的果类,同芥薑差不多。

中午,路过南河道,深沟桥边,停着两辆农用车,一辆上装了半车苹果,另一辆则是各种花木。三月春暖了,天气变了,花木自然就成为人们的追捧。

那半车苹果,就有些受冷落了。此时,有个女子过来,叫醒马路边半梦半醒间的司机兼摊主,询问:“那里的苹果。”摊主大声说,自然是静宁的红富士。

这些年,平凉、静宁的红富士苹果异军突起,远销国内外。不过,在两千年前,甘肃的苹果主产地则在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盛产的就是柰。这种柰,今天我们称之为绵苹果。

柰是中国北方大面积栽培的果树,历史非常久远。西晋郭义恭《广志》一书记载:张掖有白奈,酒泉有赤奈,家以为脯,数十百斛蓄积,如收藏枣栗。可见,这个时候,河西走廊已经大面积种植柰。不仅有大面人工栽培种植,而且有了深加工方法,用来制作果脯,以备冬春之日,或灾荒之时。

我小时候,家里有几亩果园,但主要是冬果梨、楸树、沙果。不过,邻家的果园里,则有几株苹果树。那时,红富士尚未大面积普及。邻居家的苹果,就是绵苹果。

果子不大,但香味很浓郁,半红半白,很是香甜,美中不足的吃起有点沙,不如红富士。《群芳谱》上记载:绵苹果果实大而光滑,熟时半红半白或全红,“光洁可玩爱、香闻数步”,“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过熟又沙烂不堪食用,唯八九分熟者最美”。

绵苹果古代称之为柰,有青、白、赤几种区分,其中也就是古书中所说的赤柰、青柰、白柰。也称之为频婆。《广志》还说:“西方多柰、家家收切曝干为脯,数十百斛为蓄积,谓之频婆粮。”

对于果树这一类经济林的作用,古人早有认识。河西走廊的凉州(治今武威县)东城、北城均“殖园果”。此时,果树已经大面积分布了,同时加工生产果脯,用来备战备荒。

果树类的经济林,不仅用来备战备荒,而且是脱贫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西汉初年,对全国的经济林进行了规划,要在:“燕秦千树栗”。也就是说,要在今天的河北北部和陕甘一带发展板栗。如果这一要求实现的话,当地民众的收入“与千户侯等”。汉王朝把种植板栗视为甘肃人脱贫的重要途径。就是不知道,这个计划后来实现了没有。

《诗经·秦风·车邻》中也有甘肃经济林的记载,其诗曰: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人们普遍认为《车邻》篇是美秦仲也。秦仲(?―公元前822年),嬴姓,名不详,秦公伯之子,公元前844年——公元前822年在位。秦仲是秦国的第四代国君。公元前822年,秦仲在与西戎交战中,战败阵亡。秦仲死后,由其长子秦庄公即位。秦庄公即位后,击败西戎,得到犬丘之地,世为西垂大夫。这个西垂,就在今天西和礼县一带。

可见,两千八百年前,甘肃境内已经大面积种植漆树、板栗、桑树、杨树等等经济林了,“阪有漆,隰有栗……阪有桑,隰有杨。”就是当年的甘肃人植树造林,栽培经济林的真实写照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