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发动机与日系发动机谁更好,都存在哪些差异?

德系发动机与日系发动机谁更好,都存在哪些差异?
2021年06月16日 17:08 南晴娱乐

德系发动机与日系发动机都好、两个系列的机器用差距来衡量是不合适的,不可否认日系发动机、德系发动机在使用中的确存在很多不同之处,但只能说研发的理念、以及对汽车的理解不同罢了,可以说日系、德系发动机各有千秋,有自己的优势、亦同样存在劣势!

相比较之下日系车企思维理性、设计思路追求极致的成熟、产品极为保守,德系车企思维更为理想化、设计思路天马行空、产品极具个性却往往在品质上留有瑕疵;从整体上看日系车企技术储备数量惊人、但普及速度却很慢,保守且固执、可以算作孤岛文化的典范,不太考虑消费者的喜好、造出足够耐用的工具即可!

涡轮增压技术的使用

可能很多朋友觉得日系车企在民用领域上的涡轮增压技术起步晚、技术不成熟?实际上日系车也很早就使用了涡轮增压;涡轮增压是很古老是技术、于

1905年由瑞士的工程师阿尔法雷德.比奇首创

,早期应用在飞机引擎领域、高海拔空气稀薄对涡轮增压造成的影响更低;而世界上第一款搭载涡轮增压的汽油引擎则是由奥地利的车企

奥兹莫比尔

所打造、但没有量产!

而全世界第一款量产的涡轮增压汽油引擎则是在1972年由宝马打造、型号M31;而仅仅过了8年、也就是1980年,日产汽车就在

公爵

歌莉娅

上使用了涡轮增压引擎,发动机型号L20ET;无独有偶本田也曾早在1983年推出涡轮增压量产车;所以日本车企对于涡轮增压技术从来就不陌生,也不存在日系车企于2010年后才开始在民用车领域研发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说法;仅仅是因不同选择、不同见解罢了!

德系练招式、日系练内功

对于内燃机而言,德系、日系曾有交集亦有分歧,平心而论日系车企从来都算不上是好老师,但却是最好的学生、弟子不必不如师对吧?汽车的启蒙是靠学习欧美,如涡轮增压、AT变速器、DCT变速器、CVT变速器以及转子发动机等等,这些技术没一项是日系车企发明的,但日系车企却把这些学来的东西消化、且发扬光大!

曾经的日系发动机与德系机器一样,都是在走自然吸气的路径,只不过在不断的发展中日系发动机的设计把燃烧的本质作为了

核心思维

,热效率最为重要;而德系发动机则利用涡轮增压系统不断的压缩排量、提高升功率;相比较之下日系车企拼内功、德系车企拼招式,一式涡轮至少从驾驶品质上把日系车企强行压制!

自然吸气的短板

谈内燃机一定绕不开性能,简单点说就是马力的大小;而对于自然吸气而言、榨取功率实在太难,也就是说可以在热效率上不断提高水平(比如丰田快速燃烧理论,保持较长的行程、笔直的进气道、设计更宽的进气阀与排气阀夹角),但提高幅度有多大?修修这、调调那,忙乎个3、5年热效率提高了不到1.5%?而动力十年多榨不出10匹!

所以B级、C级车至少要配台2.5L甚至3.0L的机器,想降低排量、但动力不够用!所以无论热效率有多拔尖、排量大(且自吸机转速普遍偏高)的劣势普遍存在;而涡轮增压发动机呢?榨取功率非常容易,打个1.0Bar功率可以轻松达到220P、打个1.2Bar功率能达到250匹以上、打1.5Bar功率可以轻松突破300匹,且这些并不会对寿命造成太多的影响!

拿2.0T与2.5L自吸相比较,全负荷输出2.0T的油耗一定更高、但在涡轮增压系统不起压的时候2.0T仅仅是一台2.0L自吸,虽然增压机的热效率不如自吸,但更低的排量可以轻松弥补效率上的不足,况且热效率高仅仅是在某个区间、而非全域!所以德系的车企惯用的涡轮增压技术更加合理、接地气,而日系车企的高热效率理念太浪漫、感性,值得尊重和、却当真没什么意思;当然现在很多日系车企也已经放下固执、重新研发涡轮增压发动机(当然在Kcar上很早前就标配了三缸增压机)

德系、日系车企对于汽车的不同理解

首先要说的就是环境,曾经的日系车企造车完全是当作工具来打造,对于二战后的日本而言、耐用就是汽车的唯一标准,再加上日本国内交通逐渐变得拥堵、高速公路限速很低(限速100km、貌似沿用昭和时期的交通规则),所以早期设计的日系车除了皮实耐用(8、90年代进口的那些)、也难在找出什么优点、新意!而德系车企、或者欧系车企则不然!

欧洲多山路、高速公路使用率高、人口居住分散、交通拥堵区域相对少些,所以

车子往往能以较高的车速、巡航行驶

,这时候涡轮增压反而变得实用,比如2.0T动力储备很强大、加速猛,且匀速巡航时2.0T相当于2.0L自吸,这对于欧洲路况而言简直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所以这就是欧系车率先在民用车领域普及涡轮增压的原因!正如前文而言日系发动的设计最有深度、直接针对燃烧层面下手,但不接地气、至少开起来没有德系车爽;总而言之德系、日系发动机是难以分出高下的,各有各的优势、同样也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