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芳时空丨高爽 听科普作家来聊一聊那些天文史上伟大的失败

景芳时空丨高爽 听科普作家来聊一聊那些天文史上伟大的失败
2023年12月14日 21:48 折叠宇宙FoldingUniverse

导读本期,郝景芳邀请到了天文学家、科普作家高爽,来和大家聊一聊天文学家的生活、科普作家的日常是怎样的?以及在天文史上,那些失败天文学家的故事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启发。

▲高爽

01

如何一步步成为科普作家?

郝景芳:请高爽老师聊一聊自己的经历与现在的工作。高爽:景芳老师和我算是同行,都是学天文学出身,不过现在都走了不同的道路。

我从上大学到最后的博士后,全部都是天文学专业。我小时候就喜欢天文学,属于天文爱好者的身份。一直就依靠这样的兴趣走了下来,包括后边在天文台工作,又到了大学的天文系任教。在大学的时候,除了教学、科研,也会做一些科普。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兴趣主要在教学与科普,于是离开了科研的岗位,后来也成为了科普作家。在线下做一些讲座,在线上做一些通识课程,并且翻译和创作了自己的科普书籍。概括来说,就是从天文学家转型成了科普作家。

02

为什么天文学家的词汇量在职业领域中排第二?

郝景芳:如何去平衡爱好和职业的关系?高爽职业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力。比如说天文学专业,看起来很小众,但它需要的能力一点也不小众。想要把天文学学好,需要数学能力、物理推理能力,需要阅读大量英文文献的能力。还需要跟别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在一个项目里面去做研究,那我怎么跟这么多人去合作,去分享?我相信天文学是能给到这些能力的。

我看到过一个关于英语学习的统计,有人做研究,说英语词汇量排第一的职业领域是语言学,因为它要触类旁通各种民族不同的语言。排第二的就是天文学家,因为天文学的里边经常会用到特别奇怪的、生僻的、生活中不太常用的那些英语。我举个例子,比如说经济学里面有inflation这个词,意为通货膨胀。它在天文学里边有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含义,它表示宇宙加速膨胀。所以天文学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多好玩的能力,不仅仅是看星星这么简单。

03

从不爱说话到爱讲故事经过了什么?

郝景芳:您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爱讲故事,也喜欢写作呢?高爽:在小时候,我是特别不善沟通的一个人。所以跟天文学的关系有点像是我选择了它,它也帮助了我。我曾经很天真地以为选了这个方向,我就可以避免跟很多人打交道了。我可以做到连续几个月没有说话,在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我觉得不需要说话。在天文学里边我反倒获得了一种自信,或者说自我的接纳。大家都去干那些热闹事的时候,我选了一个我能够在里面游刃有余,很开心的一件事。

但是后来接触到社会之后,我觉得之前的标签不完全对,那是用比较固化的眼光看自己了。要到真实世界里边去碰撞一下,我才能够修正我自己。碰撞之后,我发现我挺有表达欲的。在跟别人讲故事的时候,我是很快乐的。发现了这点,我就去追求这个快乐。比如说我最开始读研究生的时候,去到一些中小学去做科普学习讲座,在我今天看来,那个效果就不太好。我急于去跟孩子们分享专业知识,比如说银河系的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我当初既不懂孩子,也不懂科普啊,但完全有热情,在这个过程里面,我去修改自己,我去学习应该怎么样表达,应该怎么样写作,应该怎么样去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受众的孩子来做科普。

04

做互联网产品应该怎么做?

高爽:我发现科普能力跟科研的能力不太一样,并不是当我把天文学做到博士后的时候,我就自然而然可以把天文学普及给别人。在身份的转化的背后,第一需要我认清自己的热情是有的,我不是自闭。第二,需要能力的转化。当我迁移到新的轨道后,就不仅仅是用科研思维了,而是要用别人沟通的思维,这是我的第一个启发。后边发现只有表达能力还不够,比如说我在跟得到app合作做线上通识课的过程中,我们一开始打磨起来特别痛苦。无数次想放弃,但最终还是干成了。

我记得当时有一句话给我特别大的启发。主编一直在说一句话,他告诉我你现在在完成的这个任务,它不能是你的个人作品,它需要是一个互联网产品。我的个人作品和互联网产品有什么区别?这件事用我之前科学家的思维理解不了。

当我被打磨这么一轮之后,我明白了什么叫互联网产品。我是需要给用户交付体验的,在用户听我说这20分钟、30分钟的过程当中,他会走神,那我要对他做情绪管理、注意力管理,我要在每五分钟、每十分钟的那个时间节点上,我要调整节奏,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让这件事可持续下去,最后用户得到的是30分钟的体验。他的体验好了,他才有可能参与学习,他才有可能沉浸进去,这个学习才能实现。

05

我们对于失败的看法有什么误区?

郝景芳:在你的新书《星空的暗角:天文史上的伟大失败》的序言中,你谈到人们对于失败有三个误区,想听你谈一谈这三个误区。

高爽第一个误区在于我们认为失败是很可怕的事儿。因为我们在学校或者在家庭里面,当我们做错了题,会得到比较低的分数,在家长会的时候,我会战战兢兢。习以为常之后,这件事就被我当成是可怕的事,是需要避免的事。造成的恶果是为了躲开失败,我根本不会去做有困难的事儿,那么也就不会有创新了。

第二个误区是我们会相信只要努力,只要勤奋,将来就能成功。这是把成功跟失败当成了非常功利化的一种东西。就好像世界上有一个机器,叫成功兑换机。今天努力写了两个小时作业,就拿着这个东西插到机器里,机器就给你吐出一个结果,叫成功。可世界里边没有这样的机器,你很有可能特别努力,但是你的结果依然是不好的。我们要认清所谓天道酬勤,它更多地代表我们尊重努力,尊重勤奋,不一定它就真的保证你成功。没有这样的担保,因为有时候方向会出问题,你越努力反而离成功越远。

第三个误区就是我们经常说一句俗话,叫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次我们不是用努力去兑换成功了,我们觉得当积累了一百次失败就能兑换一次成功。可世界上也没有积攒失败兑换成功的机器。我在书中讲了21个故事,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没有用自己的失败兑换出成功来。里面很多天文学家,他们直到离开了这个世界,都没想明白自己怎么就失败了。

我想通过21个故事回答失败其实就是家常便饭。失败是科学里边不可能躲开的,是组成科学进步的那些最基本的元素。科学不是一个由成就、锦旗、勋章建造的大厦,反倒是一个大的失败形成的网络。当提到失败的时候,不应天然的带有负面情绪,那如果读者能够有这样的启发,我觉得这个书就很成功了。

06

一直遭遇质疑,是什么支撑他继续坚持?

郝景芳:高老师,书中的故事你有什么想给大家分享的吗?

高爽:天文学家韦伯在1969年宣布自己检测到了引力波,但是其他学者在重复实验后并没有得到相同的结果。科学是需要摆脱人为干扰的,因此韦伯一直被质疑。但是他一直坚信自己的方法是没有问题的,直到80多岁,他还在实验室里边,还在重复做这样的实验。有一天他很晚从实验室里面出来,停车场外面下了大雪,他在无人的停车场摔倒了。过了好久,才被人发现。我们很难去想象他当初是怎样的感受,大家都认为你的科学研究没有价值,但他依然在干这件事,直到生命结束。

韦伯和他的“韦伯棒”。图片来源:physics.umd.edu如果故事停留在这儿,我们会觉得他好可怜。好在很多年之后,在发现引力波的那个新闻发布会上呢,把韦伯的遗孀请到了现场,来接受大家的尊敬。因为发现引力波所使用的技术中,有几个非常核心的就是从韦伯的实验里面得来的。这件事告诉我们失败可能是家常便饭,重要的是这里边韦伯在技术上的突破,这个突破可以拿出来放到另外一个实验里面去,它就成功了。

07

在中世纪人们为了测量光速做了什么尝试?

郝景芳:那在你的书中,有没有完全失败的故事?

高爽:在伽利略去世,他的学生继承了科学探究必须根植于实验这样的思想。他们知道光速很快,于是想测量一下光的速度。按照当时人们的话来说,光的速度有天使飞得快吗?它是瞬间的,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呢?

当时就设计实验,这个实验设计原理非常简单,用路程除以时间就是速度。他们分为两组人,分别前往相距大约50千米的山顶,在夜间,一组人点亮灯笼,并记下时间,另一组人在看到光的时候也记下时间。他们甚至排练,想让动作更加熟练。但是无论怎么做都失败了,他们测不出那个时间来。    在当时的环境下,无法完成这样的测量。后来真的在实验室里边测量出光速来,是非常近代的事儿了。科学家用电让齿轮高速旋转,然后有一束光照过去,到镜子上再回来。齿轮转的时候有可能把光挡住,也有可能正好把光让开。用电的方式调整齿轮的转速,恰好光能过去了,进而通过齿轮的转速能算出光的速度来了。背后原理也非常简单,但是需要电的能力才能做到这一点。这是通过点灯笼无论如何都不能实现的。

这给我们的启发是科学研究不是纯粹智慧的游戏,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整个社会进展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大型的物理设备,有没有望远镜,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

08

是不是科学研究只能天才来做?

高爽:我曾经去过剑桥牛顿工作的地方,那里边有好多人物雕像,在底座上边写着名字和生平贡献,但是在牛顿的雕像上既没有名字也没有贡献,只是用拉丁语写了一句——他的才智超越人类。我承认确实存在天赋异禀的人,牛顿爱因斯坦如此,费曼也如此。如果我们用今天比较世俗的标准来看待费曼,会发现他属于放荡不羁型。

NEWTONQuigenus humanum ingenio superavit

那我们普通人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了?这里有另外的思路,天才要做天才该做的事,我们要做自己该做的事。天才也做不了一些普通人能做的事,比如产品经理。费曼在大学里面教课,需要讲基础课。他的课堂更适合跟他一样的天才,但是这样的学生不会有几个。他有一段时间觉得在美国没意思,他跑到巴西去给当地的学生上物理课,结果师生之间都觉得对方很糟糕。标准是比较开放的,如果按照天才的标准去评价普通人,那大家都没有活路了,用普通人的标准评价费曼,那么费曼也没有活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