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米格传奇,米格-15的继承人——米格-17

第二代米格传奇,米格-15的继承人——米格-17
2024年11月13日 23:25 小黄蜂

继米格-15在朝鲜战场上惊艳亮相后,米格战斗机的大名随即在全球扩散开来,不过米格设计局当然不会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因此他们很快根据米格-15的经验教训展开了新式战斗机的研制工作,这就是著名的米格-17战斗机。

米格-17战斗机原则上其实应该看作是米格-15的完善版本。因为通过朝鲜战争和长期使用,苏军发现,米格-15战斗机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首先,该机在高速飞行时飞机的稳定性较差,在测试时曾经发生过米格-15在接近音速飞行时,机翼突然脱落。而且在进行格斗作战时,米格-15战斗机容易进入尾旋状态,从而导致发生事故。而经过详细的分析论证,这些问题主要处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米格-15飞机的气动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二是米格-15的某些部件强度不足,需要加强。因此米格设计局在这些技术需求基础上重新设计了全新的米格-17型战斗机。

米格-17型战斗机采用了和米格-15相同的单发单座、后掠式中单翼气动布局,但是米格-17的机翼后掠角增加到了45°,这已经明显大于米格-15的水平,因此米格-17的高速性要优于米格-15战斗机。同时米格-17战斗机换装了克里莫夫设计局研制的,推力更大的VK-1型发动机,并且该发动机还带有加力燃烧室,而米格-17的原型机SI-1型在1950年2月1日试飞时,在2200米左右的高空实现了平飞1114公里/小时的速度,折合约为1.03马赫,因此米格-17其实才是苏联第一种可以飞超音速的战斗机。

米格-17战斗机的武器设计相对比较复杂,期间主要经过了3次变动。早期的米格-17和米格-17F型战斗机,其武器配置和米格-15完全一样,都是1门37毫米大口径航炮和2门23毫米小口径航炮,但是在朝鲜战争之后生产的米格-17PF型战斗机,则统一使用了3门23毫米航炮。因为经过朝鲜的实战检验说明,37毫米航炮不但占用大量空间,且使用效果并不好,在对空作战时,无论是射速还是杀伤效果,都不及射速更高的23毫米航炮。除了3门23毫米航炮外,米格-17PF型战斗机还增加了机翼挂架,可以携带50或100公斤航空炸弹和无控火箭弹,用于对地攻击,这种战术多见于中东战场。米格-17的最后一个型号,米格-17PFU型战斗机则干脆取消了航炮,而是增加了雷达系统,并可以携带4枚苏联研制的RS-2U型空空导弹,这是苏联第一代空空导弹,其最初的设计依然是基于二战时期德国的设计,RS-2U型空空导弹被北约称之为AA-1"碱"型空空导弹。令人尴尬的是,尽管RS-2U导弹的最大射程可达7公里,但是米格-17PFU战斗机配套的RP-2U型火控雷达的有效作用距离只有3500米!而RS-2U导弹爆炸后其弹头总共有850块预制破片,所以很容易伤到米格-17自己。所以,即使米格-17成功发射导弹也要立即进行闪避,否则就有可能会被自己的导弹"打下来"。

米格-17相对于米格-15的另外一个重大改进就是具备了全天候作战能力。因为在朝鲜战场一战成名的米格-15战斗机虽然在飞机自身飞行性能上和美军F-86基本相当,但是由于该机的机载设备极为简陋,因此该机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仅能在昼间,晴好气象条件下作战,这对于米格-15的作战效能是很大的限制。一般情况下飞机的作战气象分为四种:昼间晴好气象、昼间复杂气象、夜间晴好气象和夜间复杂气象。这4种作战气象都能升空作战的战斗机就称之为"全天候战斗机"。而任何战斗机要实现全天候作战能力,就必须装备有雷达和导航系统,这样才能在暗夜和恶劣气象条件下不至于迷航,并且还能够有效执行作战任务。

由于技术的限制,早期战斗机通常分为两种:昼间战斗机和夜间战斗机。这是因为航炮为主要武器的时代,战斗机之间的较量通常在数百米以内,因此在白天双方都能看见对方的情况下,战斗机自然是越轻便越灵活越能够战胜对方,而在夜间由于肉眼不方便观测目标,因此夜间战斗机普遍要安装雷达系统,用于辅助发现目标。但是早期雷达系统普遍体积庞大笨重,所以夜间战斗机通常要选择体积庞大的专用战斗机并搭载雷达,以实现夜间作战。在二战时期,专用的夜间战斗机就已经出现,进入喷气式时代后,美军研制的F-86战斗机在研制之初就安装有雷达和导航系统,因此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但是苏联的电子工业相对落后,早期的米格-15不具备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作战的能力,即使在白天晴好天气,也必须由地面导引站进行导引指挥作战。

米格-17P型是苏联喷气式战斗机中第一个实现全天候作战能力的战斗机,该机增厚了飞机进气口的上唇,并在上唇中安装了一台RP-1型雷达,该雷达系统最大探测范围为12公里,并且能够和测距机配合使用,当目标接近到2000米范围内时,雷达系统会自动转为跟踪模式,当目标距离小于500米时,米格-17P上的提示系统就会提示飞行员可以准备开火。而米格-17P型战斗机正是第一款统一安装3门23毫米航炮的苏联喷气式战斗机。不过米格-17P型战斗机产量不大,总共只生产约100架,其中20架交付苏联空军,其余80架都交付给苏联海军航空兵。这主要是因为苏联空军在使用中发现RP-1型雷达能耗消耗太大,而配套的VK-1型发动机经常显得功率不足。所以苏联空军很快就推出了改进版的米格-17PF型战斗机,这种战斗机和米格-17P战斗机相比,主要有两点改进,第一是把原先的RP-1型雷达改为新款RP-5型雷达,另外,3门23毫米炮的炮弹从每一门炮100发缩减至每一门炮80发。从而减轻了重量,让飞机保持了原先的机动能力和爬升率。

米格-17战斗机产量非常巨大,尽管无法和米格-15相比(米格-15是人类迄今为止,生产总数最高的喷气式战斗机,其总产量超过18000架),但是米格-17的产量依然超过了1万架,因此也算是冷战时期一款用途广泛的战斗机。而且我国当年也从苏联引进了该战斗机,并对其进行了仿制改进,生产出来的战斗机称为"歼-5"战斗机,是我国第一款能够研发并生产的战斗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