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看“三夏” | 党旗在麦田里飘扬

田间地头看“三夏” | 党旗在麦田里飘扬
2024年06月12日 13:34 农城咨询

“夜间收割,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与阴雨天赛跑,确保颗粒归仓”。6月7日凌晨的麦田里,收割机一刻不停地在连片麦田里“联合”作业,阵阵轰鸣声,一片片麦秆倒下,一粒粒麦子进入收割机“腹中”,将谷仓填满倒入运输车后,这些收割机又马不停蹄地调头,再入麦田,装满小麦的卡车往仓库方向驶去。

融通农发渭南基地公司负责人手持对讲机,一边提醒农机手安全作业,一边凝重地望了望昏暗的天空。从远处驶来的运粮车一束亮光照进了麦田,也照在的田垄上迎风飘扬的党旗。

融通农发渭南基地公司2024年小麦夏收面积共10.55万亩,分布于华阴、大荔两个片区。融通农发武汉公司于3月正式启动夏收准备工作,成立武汉公司“三夏”工作指挥部,并于5月20日正式入驻渭南基地,渭南基地夏收共分11个作业段和6个计量点,投入人力约300人、农机800余台。全体员工通宵达旦,坚守岗位。公司夏收指挥部组建了“三夏”工作党员突击队,党旗飘扬在每一处麦田,30多名党员先锋分布在各个工作板块,充分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

夏收期间天公不作美,渭南出现间歇性阴雨天气,夏收工作不得不频繁按下暂停键。原定于10天完成的小麦收割任务,受阴雨天气影响,实际具备收割条件的时间仅有4天。在此期间,公司多次组织农业专家、农机服务方和种粮大户对夏收工作进行分析研判,光照、风力、空气湿度、降雨量,瞬息万变,麦粒只有在安全水分线里,才可以入库。

面对阴雨天气挑战,融通农发武汉公司上下充分发扬着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每一名员工都铆足了干劲,“白天我们收割了将近8000亩,天气预报显示明早就会出现降雨,只剩8个小时了,这剩下的地我就是不吃饭不睡觉也得守着收完,绝不让小麦烂在地里,我们保证做到颗粒归仓!”6月7日晚上,三作业段收储组负责人王运华斩钉截铁向指挥部立下军令状。此后的几天里,为了抢农时,连续两个通宵没有休息,三个晚上工作到凌晨三四点。王运华坦言,工作非常辛苦,想到要当好资产“管理人、看护人、经营人”的宗旨,想到要确保小麦颗粒归仓的责任使命,大家又充满了力量。

与收储组负责人一样奋战在抢收一线的员工不胜枚举。保障组从5月中旬就驻扎到渭南基地,加班加点开展小麦收购方谈判竞价遴选、夏种农资采购、后勤物资采购等工作,在抢收时,昼夜奔波在各个作业各点位为员工送去三餐和夜宵。收储组大荔和华阴片区的负责人,连续7天,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只休息三四个小时,第二天一大早到麦田里检测水分,为收割做好准备,协调收储仓库点位,确保颗粒归仓;渭南基地农艺师每天奔波在每块麦田,查看小麦成熟程度,根据成熟情况来判断收割时间,为收割及时提供准确依据。相比收储组而言,计量组人员工作的时间更长。计量组组长说,我们要把最后一车粮食计量完成入库并核对当日账目后才能撤离。从开始小麦抢收后,计量组大多数员工每天工作时间都超过了20个小时。凌晨3:00的麦地里仍灯火通明,随处可见“挑灯夜战”机器,大家只为在下一个即将到来的雨天前全力收割,不留一块地,不丢一粒粮。而收割完的土地,又开始紧张有序的夏播工作。

6月11日,融通农发武汉公司圆满完成了10.55万亩小麦的抢收任务,“龙口夺食”成效显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