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看“三夏” | 抗旱良种喜丰收 企业加速育繁推

田间地头看“三夏” | 抗旱良种喜丰收 企业加速育繁推
2024年06月13日 18:02 农城咨询

6月12日,走进杨凌亿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小麦繁育示范基地,探寻杨凌良种的繁育推广之路。

夏日的田野上,金黄的麦浪随风摇曳,仿佛是大地的金色裙摆。宝鸡市岐山县青化镇凤家庄村的几千亩小麦进入了收获季节,有着350亩小麦的种植大户唐晓刚正在自己的地头忙着收获,烈日下,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的脸上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去年更新换代的抗旱新品种,在今年夏收中让他尝到了甜头。

唐晓刚告诉记者:“去年种植的品种是西农119,这个品种从去年种植到现在,没有浇过一次水,今天测产亩均可以达到1232斤。这个品种我们今年开始准备大面积推广。”

小麦的稳产、增产,离不开优质品种的支撑,西农11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专家奚亚军和他的课题组历时13年选育的小麦新品种,高产、抗病、抗旱、抗寒等特性,让小麦新品种在岐山县扎下了根,如今仅在岐山县青化镇凤家庄村推广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5000多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专家奚亚军说:“西农119的亩穗数达到了40万株左右,穗粒数达到了平均38粒左右,籽粒的千粒重达到了53克,在两年的区域实验中,平均亩产达到了630公斤,它对条锈病、赤霉病、霉枯病都是中抗,它的抗病性方面在大田里面普遍是比较轻的。此外,它的抗旱性非常好,抗旱指数达到了1.15,根系发达,是一个水旱兼用的品种。”

“近几年我们引进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发展优质小麦,通过这些举措一是给农民提供了优质种子,二是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共赢。”说起新品种引进对村里的帮助,宝鸡市岐山县青化镇凤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赵总理高兴地说。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源动力,那么示范推广就是农业发展的高速公路。好的品种如何能迅速走出试验田,让广大农户受益,助力农业增产增收,这期间离不开广大农业企业做出的积极贡献。

陕西亿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录焕说:“我们长期致力于旱区农作物种子的育繁推工作,今年企业共采收了23个杨凌选育的小麦品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示范筛选,目标是辐射推广400万亩,为干旱半干旱区做出种业企业应有的贡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