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孩子懒惰、畏难的最好方法,根本不是催、逼、吼,试试我这2招,简单有效

应对孩子懒惰、畏难的最好方法,根本不是催、逼、吼,试试我这2招,简单有效
2024年09月13日 20:40 公众号女儿派

你知道情商、逆商,但你知道美商吗?

审美力是孩子未来幸福生活的保障

拥有审美力=

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情感力+综合素养

9月23日早上8:30,点击 预约 直播间

呀呀吗教你如何抓好美商教育,让女孩受益一生

▽▽

作者 | 暖白老爸

来源 | 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ID:fumuxue199)

女儿今年12岁,读小学六年级。跟我强势昂扬的性格完全不同,她从小就是一个特别畏缩的孩子。

我行动力非常强,可偏偏女儿不是。不管学什么,干什么,她总是怕难,怕麻烦。

小学低年级时,倒还没觉得有什么。作业简单,学习内容也不复杂,在我的辅导下,女儿成绩还算不错。

可随着学年增高,问题来了。

各科难度加大,作业量也变得多了起来。回家写写作业,就情绪低落,说自己太累了,想睡觉。

难一点的数学题,稍微动动脑子就能解答出来,可她会看一眼题就放弃,直接问我,或者查答案。

考试不小心错了几个字,或者原本会的题,又开始闹情绪,说自己太笨了,不适合学习等等。

一开始,我还会各种安慰,让她别着急,慢慢写,鼓励她动脑思考。

可她每天都把太难了,好烦挂在嘴边,因为各种小事垂头丧气。

我的耐心也逐渐被消耗殆尽,看到她那副样子就来气:

你能不能动动脑子啊,你好好思考了吗就说难?

就你作业多?别人不跟你一样吗?

你看谁家孩子像你似的,天天唧唧歪歪的!

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我训斥怒吼,女儿崩溃大哭,每天都是这一套流程。

那段日子,我的心情差到了极点,想不明白自己怎么会养出这么一个畏难怕事的孩子。

眼看着即将小学毕业,升入初中,不管是学习难度还是任务量都会成倍增加。

我简直不敢想,照女儿现在的状态,她会学成什么样!

小学这点内容,她就已经没信心了,到了初中,恐怕就要沦落成彻底的学渣了!

我几乎每天都在想——为什么孩子畏难情绪这么严重?我该怎么做,才能提升孩子的行动力和抗挫力?

也是在不断思索,学习中,我渐渐摸清了这背后的逻辑:每个孩子的天生气质不同,所以思考做事的风格也千差万别。

20世纪50年代,美国最早从事儿童气质研究的切丝博士和托马斯博士,将所有的孩子大致分为3种类型:

容易型的孩子,情绪积极愉快,很容易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环境。

困难型的孩子,容易烦躁发怒,不易安抚,需要成年人极大的耐心和宽容。

迟缓型的孩子,行为反应能力弱,情绪总是消极,不够愉快,总是容易退缩。

女儿的气质类型,就属于迟缓型。

面对新增的事物,她容易产生畏惧心理,接受度比较慢。

加大的作业量,新的课程难度,都属于新接触的活动。

当挫折和困难来临时,她也会反应更大,变得更加敏感。

面对这样气质类型的孩子,如果父母一味的催促,逼迫,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只会加重她的畏难情绪和逃避心理,最后形成习得性无助的性格。

女儿的畏难怕事,也可以看作这就是她天生的行为模式。

但在生活中,我却从来没有想过她的天生性格和特质,只是拿她跟其他孩子作比较。

要求她,指责她,吼她。

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女儿更加挫败,更加焦虑,更加害怕,这些负面情绪不断加重,面对学习和生活更畏缩逃避,丧失信心。

那应该怎么做,才能引导和帮助孩子,走出畏难情绪呢?

记住一个关键——只有成功,才能带来自信!

我们家长首先要认清、接纳孩子的特质,再想方设法帮孩子创造成功的体验,让孩子在一次次成功经验中,积累自信,找到面对困难的勇气!

1. 认清现实最重:接纳孩子的畏难特质,调整自己的期望,让自己跟孩子不再每天内耗,平白消磨彼此的能量

想要引导孩子走出畏难怕事的情绪,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纳孩子当下的情况和她独有的特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放下不切实际的希望,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引导孩子上。

过去,看到别的孩子积极主动的样子,我非常羡慕,再一看逃避畏缩的女儿,气就不打一处来。

我很难容忍孩子的表现,总是对她抱有更高的期待,希望她快点改,成为我希望的样子。

但实际上,我一直在打压孩子的感受,这又加重了她的负面情绪。

现在,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面对女儿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多去看她的感受。

当她抱怨作业多时,我不再张口就是指责:

别抱怨了,大家都这样,怎么就你事儿多。

而是平和地告诉她:

作业太多,想想就烦,是不?每天回家就是写作业,都没时间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了。

妈妈太懂这个感觉了,小时候也是不爱写作业,恨不得一点作业没有。

当女儿题不会做,抱怨自己太笨时,我也采用了共情的回应方式:

是的,解不出题的感觉真不好,就对自己很失望,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来了,又会很有成就感,所以你才这么生自己的气是不,很希望自己一下子就能把题都做出来。

简单来说,就是接纳孩子的脾气,也去看见她情绪背后的脆弱和不安,给予孩子认真的回应。

只有被看见、被接纳的孩子,才会跟我们发生链接,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

我的接纳和共情,让女儿内心的安全感增强了很多。

她学习时,变得愿意让我陪伴在身边了。

虽然还有畏难,情绪化的时候,但她否定自己的次数越来越少,勇气和挑战欲越来越多。

心理基础搭建好了,后续的引导才能发挥作用。

2. 想方设法去帮孩子“做对事”,在不断成事的过程中,建立成功体验,找到面对困难的勇气

面对天生气质畏缩、适应力没那么强的孩子,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帮他们积累成功的经验。

虽然俗话说,失败乃是成功之母。

但实际上,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能在挫折和失败中坚韧不拔、愈挫愈勇的人,只是极少数,并且多是因为他们体验过成功和爱,内心驻扎着光明、美好和希望,相信还有机会。

更多的时候,连续的挫折和失败只会让人心灰意冷、自暴自弃,失去自信和勇气。

一个孩子如果经常失败,饱受挫折,他很难跳出“我不行、我做不到”的失败循环。

因为他的努力和尝试,都得不到足够的反馈和奖励,会进一步加重畏难情绪,认为努力也没用。

人只有成功过一次,才更愿意去尝试,有了尝试才会成功第二次、第三次。

孩子多经历几次成功的体验,就会提升自信,让他有继续挑战的勇气。

我开始在生活中,帮女儿在学习上多体会成功的感觉。

先从她比较擅长的科目下手,这样启动更容易。

女儿喜欢看书,作文一直写的不错。检查作业时,我会选出几个写的很好的语句,大力表扬。

你这几句写的太好了,很有美感,能看出来你平时看的书,都看到心里了。

说实在的,很多大人还写不出来呢!

女儿的嘴角抑制不住的扬了起来,神情有点小雀跃——这就是被肯定后的昂扬表现。

被肯定后,孩子会不由自主地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获得肯定。

而这种投入,又会让她更容易获得下一次的成功,从而进入“努力—获取成绩”的良性循环。

对于相对难的科目,我引导女儿拆分,将大目标分解成阶段的小目标。

比如数学,我们的目标,是期末考到95分。

如果一下子提出这个要求,女儿肯定会马上出现畏难心理,认为自己肯定做不到。

但将这个目标拆解,一步步进行,一点点增加难度,对孩子来说就不那么可怕了。

用2个月掌握现有的数学知识点,分解到每周就是一个小单元,分解到每天就是解决一道难一点的题,复习三道错题。

在跟女儿讨论了一个晚上后,女儿同意了我的方案,认为自己可以做到。

先从最简单的步骤开始,让孩子逐渐建立胜任感和掌控感。

第二天再复习下前一天的内容,让她更熟悉,更有信心做好。

在她努力的过程中,多给予肯定和鼓励,出现情绪反复问题,不催促不责骂,只是耐心的陪伴和接纳。

慢慢的,女儿变得有了自信和干劲,每一天积累的成功体验,让她对完成当天的任务不再那样畏难。

她开始愿意去努力,去尝试,去达成每一次的小胜利。

其实,只要不受畏难心理的影响,真正去做,做了就有反馈,努力就会见到成效。

很快,女儿能解的题越来越多,分数也越考越高,她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什么是成就感:

“这种感觉太好了!妈妈我从来没想过,我也能学好数学!”

看着女儿越来越少的畏难情绪,越来越自信的神情,我明白,她正在摆脱固有的心理习惯,走上积极主动的学习之路。

陪伴女儿从消极到积极,从怕难到自信,我深深地体会到,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到底会有多大!

每个孩子的性格与天赋都各不相同,如果父母没有去看见孩子的特质,而是按照一个标准去要求孩子,那么,很可能你会收获一个满是问题的孩子。

相反,当孩子出现各种问题行为或毛病时,家长如果能做到放下固有的认知,去学习和思考,如何更好地认清孩子的特质和能力,引导孩子,陪伴孩子去面对,那么,你会看到意想不到的改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