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创造车余波:数十家供应商追债的一年

牛创造车余波:数十家供应商追债的一年
2024年02月08日 19:03 晚点LatePost

谁在为创业者的造车梦买单?

文丨赵宇 王海璐编辑丨王海璐

从 2022 年 12 月,李一男的造车公司 “牛创” 宣布产品在 “短期内无法交付”、向 2.4 万名意向用户退还订金起,这场被造车资质卡住的闹剧已经持续一年。

一年里,牛创的管理层四处奔波找钱,把生产设备和知识产权抵押给政府,员工数量从 2000 人减少到几十个人。牛创还被数十家供应商告上了法庭,目前进入执行阶段的案件就多达 22 个,金额合计 4620 余万元。

1 月 18 日,多家供应商从各地前往常州市金坛区牛创工厂维权。前一天,他们听说牛创遣散了最后约 200 名员工。一位被裁的员工猜测,“公司可能要倒闭了”,让他们赶紧去看看。

当供应商们赶到工厂时,大门紧闭,保安把他们拦了下来。一直等到天黑,都没有人出来接待他们。一家供应商从旁边的闸门偷偷溜进办公楼,不久后又被保安带了出来,无功而返。

第二天上午,供应商们又找到牛创的关联方金坛控股要说法。金坛控股的一位工作人员说:牛创的账户上有 2 亿元左右的资金,已经用掉了一些,只要是合理的货款支付,他们不会干预。

在此之前,牛电科技供应链副总裁、目前负责牛创对外沟通事务的何卫华曾向供应商表示,只要牛创的付款金额超过 50 万元,就需要得到政府的批准。

牛创的代理律师称,目前直接与牛创签订供货合同的供应商有 320 家左右,合同金额合计达 7-8 亿元,其中涉及诉讼的金额在 4 亿元左右,牛创已经收到供应商发票、尚未付款的金额为 2.3 亿元。截至目前,牛创对绝大多数供应商的累计付款金额超过总合同额度的七成。

一位供应商说,牛创拖欠他们的货款金额有数百万元,这对于公司的现金流有很大影响。汽车供应链企业大部分是重资产模式,利润很薄,现金流也不好,她所在的公司每年要花费大量资金投建厂房、购买设备。

“基本上,挣的钱全部都会再投入到资产里。在目前的市场行情下,我们辛苦一年赚的钱,还不如年初把资金放在银行里赚的利息多。” 她说。

另一家供应商与牛创的未结账款有几十万元,他说这虽然不会对公司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但一想到这可能是一笔坏账,大家就过不好年了。

2022 年 9 月,牛创常州工厂内同时标有 “大乘汽车” 和 “NIUTRON” 的字样。来源:作者实拍。

等资金到位,等了一年

2021 年 12 月,牛创在常州工厂举办了一场媒体沟通会。那是李一男造车以来,首次在媒体面前亮相。他穿着西装,态度谦卑,沉默寡言,对很多问题的回答都是:我不知道、我不想说、我还答不上来。

当时的牛创已成立三年,拿到了 A 轮融资,第一款车——自游家 NV 还在样车阶段。

在常州工厂的展厅里,牛创向媒体首次展示了这款车的样车。那是一辆定位中高端的五座 SUV,分为增程和纯电两个版本。半年后,牛创在上市发布会上公布了这款车的定价—— 28 万-32 万元。

自游家 NV 在 2022 年 10 月上市。按照计划,牛创在全国部署的 44 家门店应在同期开业,11 月开始组织试驾,12 月新车量产交付。

但上市没多久,牛创就因生产资质的问题而陷入了泥潭。

自游家 NV 在常州金坛区大乘汽车工厂生产,大乘汽车具备生产资质,但在 2020 年因经营困难陷入停产。根据《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停产时间超过 24 个月以上的企业如果想要恢复生产,需重新通过工信部核查。在自游家 NV 上市的时候,大乘汽车仍未获得工信部对于其生产资质复查申请的批复。

2022 年 11 月底,牛创通知供应商,其将封闭常州工厂。当时有一些供应商还在厂区内协助生产准备工作,牛创要求他们立即离开。

刘刚(化名)所在的公司为牛创的工厂提供厂区运输工具。牛创通知供应商离开那天,他们正在工厂内组装数十辆用于厂区内运输零部件的小推车。散件运输到工厂里,刚装了一半,牛创就让供应商赶紧撤离。他们把原材料堆在现场,以为过不久还会回来,没想到一放就放了一年。

期间,刘刚多次联系牛创的工作人员,提出希望把这批原材料拉回来,但始终没人对接。

“我的东西,别人又不用。我就把我的原材料推走,可不可以呀?又不产生什么不愉快。(牛创)把门一关,就不管这个事了。” 刘刚说。

刘刚的公司和牛创的合同金额接近 100 万元。牛创出事后,无法按照合同支付账款,承诺每个月分期给 10 万元。给了几个月,还差 50 万元,牛创就没有继续付款了。

“生意有赔有赚,没做好,我也能理解。” 刘刚说。他不理解的是,自己想把小推车的零件拉回来,这个诉求非常简单,牛创却不处理。这批材料总共价值几万元,对公司经营没有什么影响,但只要一想到这件事,“就影响我吃饭”。

并不是所有供应商的问题都能轻易解决。一位为牛创供应车身钢材的供应商对《晚点 Auto》说,他们将一批钢材运送到牛创常州工厂的仓库,价值几百万元,差不多能造一两千台车。一年多了,一直没有收到货款。找牛创的工作人员问,要么不回复,要么说很快会有一笔资金进来,到时候就会付清款项。但直到今天,他们也没有收到货款。

他没打算把钢材拉回来再利用。钢材的种类有千万种,尺寸也不一样,他们为牛创提供的钢材是定制的,即便运回来,也不能给其他车企用。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一位为牛创提供工厂设备的供应商称,自己 2021 年与牛创达成合作,2022 年完成了设备安装。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牛创应该在 2023 年分两次结清货款,总计 1000 余万元,目前拖欠的时间已经超过一年。

去年,他所在的公司对牛创提起诉讼,法官对双方进行调解。牛创相关负责人表态:公司正在与常州金坛区政府洽谈新一轮融资,等资金到位,就可以偿付供应商的货款。但至今,他的欠款也没有着落。

多家供应商都对《晚点 Auto》表示,曾与牛创签订过分期偿付货款的协议,但截至目前,牛创并未完全按照协议约定如期付款。

还有供应商说,牛创的相关人员曾向他们展示 2023 年与常州市政府投资平台签订的投资协议。这份协议显示,如果牛创将公司的生产设备(有形资产)、知识产权(无形资产)等作为抵押物,金坛控股将为牛创提供数亿元资金。《晚点 Auto》曾将此事向牛创和金坛控股方面确认,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2022 年 9 月,停放在牛创常州工厂内的数十辆自游家 NV 试制车。来源:作者实拍。

供应商的货款,成了风险投资

多家供应商对《晚点 Auto》表示,他们当初之所以敢和牛创新能源签订上千万的供货协议,一是因为牛创有工厂、有政府合同,二是因为公司创始人李一男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

由于过去在华为、小牛的经历,外界一直把聚光灯对准李一男。但一直以来,李一男对牛创的日常经营介入并不深。

牛创没有 CEO。李一男是牛创的创始人、投资人。总裁杨敬一同时也是公司的法人。二人分工明确,李一男主要负责与产品设计相关的决策,比如座椅材质、芯片选型、软件功能等;杨敬一负责研发、供应链、生产制造和日常管理。

一位牛创前员工说,她很少在公司见到李一男。“李一男当时经常去常州出差参加会议,提出关于产品的意见。但他不在我之前加过的公司任何一个群里,也从来不在涉及公司日常管理的任何事情中发言。”

李一男曾在接受《晚点 Auto》访谈时解释,他希望把自己不擅长的工作,交给专业的人打理。“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在创造价值,说不定在摧毁价值。”

公开信息显示,江苏牛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江苏牛创”),成立于 2018 年 11 月,2022 年 10 月更名为江苏火星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 “火星石科技”),法人为杨敬一。

火星石科技采用 VIE 架构,由香港公司 “Evorca Limited” 全资控股。杨敬一是 Evorca Limited 的唯一董事。

Evorca Limited 在 2022 年 8 月之前的曾用名为 Niutron Technologies Group Limited(牛创科技集团),由注册在开曼群岛的 Niutron Technologies(牛创科技)全资控股。

目前 VIE 公司的穿透股权结构尚未可知。但牛创还有另一家关联公司——常州牛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常州牛创科技” ),李一男是这家公司的大股东、实控人,持股比例为 56.6%。杨敬一为这家公司的法人,同时也是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 18.9%。

并没有公开信息显示,江苏牛创与常州牛创之间的关联。但在 2021 年 12 月,江苏牛创获得来自 IDG 资本、COATUE、天善资本等机构的 5 亿美元 A 轮融资,接近此交易的人士曾对《晚点 Auto》表示,投资方当时投资牛创,主要投的是李一男这个人。

李一男、杨敬一都没有直接站出来与供应商对接。小牛电动供应链副总裁何卫华自 2023 年 9 月起一直在协助处理牛创的一些管理工作。

“案件的调解,以及付款方式的协商等问题,都需要得到何卫华的同意。” 一位供应商说。

一位接近牛创的人士对《晚点 Auto》表示,牛创管理层邀请何卫华加入,主要是因为他在供应链、政府关系等各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经验。牛创还曾提出让何卫华担任公司的常务副总裁,但他一直没有办理入职手续。

根据公开信息,自 2022 年 5 月起,常州精进创业投资合伙企业(以下简称 “常州精进创业” )成为常州牛创的第四大股东,持股比例为 4.7%。何卫华是该公司的并列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 16.5%;杨敬一是这家公司的实控人,持股比例为 1%。

一位供应商表示,何卫华与供应商谈话时,曾形容牛创就像是一位 “已经进入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而他的职责是把这位患者从重症监护室里拖出来。如果能拖出来,大家都有救;如果拖不出来,大家都会很难。

2022 年底,自游家 NV 宣布无法实现量产交付时,牛创曾对供应商表态:牛创仍然会造车,但牛创要等大乘汽车的资质恢复,需要耗费一些时间,希望供应商们耐心等待。

关于牛创、大乘获取造车资质的进展,市场上流传着多种说法。一位接近牛创的人士称,大乘汽车已经拿到了纯电车型的造车资质。2023 年 7 月,大乘汽车 V07 车型登上工信部第 372 批产品公告。这款车型的外观与自游家 NV 极其相似。外界猜测,牛创可能会重启造车计划。不过,牛创迟迟没有通知供应商复工。

上述人士称,牛创对于自游家 NV 这款车的期待是,纯电和增程版本一同量产,而且增程版本将会是主销版本。这就要求大乘汽车申请扩项,进一步拿到增程资质。

就供应商追讨货款一事,《晚点 Auto》在发稿前联系到了李一男、杨敬一,他们对此事做出了回应:

李一男说:“因为天时的原因,我们遇到一些困难,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裁了一些人员,同时也召回和新招了一些人员。(牛创)和供应商的纠纷有,但是金额很少,双方协商和法律仲裁判决都是合理的。我们没人想放弃,大家都在努力,我们自己,投资人,政府都在支持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能够看到一些好结果。”

杨敬一说:“我们在积极想办法,我自己也持续在努力,并没有放弃,也没人想放弃。”

造车资质可能已经不是牛创重启最关键的问题。一来,投资人和供应商可能都会对牛创失去信任,不愿意再继续陪跑。二来,新能源车行业的竞争激烈,与竞品相比,自由家 NV 并没有太多不同,且上市时间已经晚了一年半。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很多汽车厂商把产品的配置拉满,都没能跑出来。如果车量产了,卖不好,只会造成更多的负债,和更大的麻烦。

但今天,已经上船的人都希望这艘船能开的更远一点。一位牛创供应商的代理律师说,供应商们都希望牛创能重启,把车造好、卖好。“如果牛创做不起来,供应商此前的行为就是风险投资,甚至相当于天使投资。”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