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产品经理丨极氪 MIX 杨大成:如何把一台概念车做到量产?

对话产品经理丨极氪 MIX 杨大成:如何把一台概念车做到量产?
2024年06月11日 20:50 晚点LatePost

创新最难的是工程落地。

文丨王海璐编辑丨宋玮

胶囊造型、对开门、隐藏 B 柱、旋转座椅 ...... 融合了这些设计的极氪 MIX 是中国汽车市场最独特的一台车,可能也是工程实现难度最高的一台车。

为了让没有传统 B 柱的车身满足国际碰撞标准,极氪重新设计了 A 柱和门槛梁的结构,在车门四周用了 2000 兆帕的热成型钢,让驾驶员前方的发动机舱里面的每个零部件都能吸收能量。

前后对开门之间没有锁止结构,为了避免高速行驶时被吸开,极氪的工程师们给后门设计了三把锁,前门装了两把锁。

为了让空间最大化利用,工程师们把车轮往外推,减震器做了一个特殊结构,把座椅推到行程箱里边,实现了最高 “得房率”。

主导了这一系列设计的极氪副总裁杨大成说:创新最难的是工程落地,判断好风险,让产品创新的同时足够安全。极氪 MIX 在 2021 年立项,如果算上车门和座椅台架的研发的时间,项目周期还要更久。产品逐渐成熟,极氪 CEO 安聪慧评价:你们把一个概念车,变成量产车了。

极氪 MIX 源于吉利与自动驾驶公司 Waymo 合作的 Robotaxi 项目。2021 年,Waymo 在全球寻找合作伙伴,为 Robotaxi 场景生产定制车。吉利中标。在做 Robotaxi 的同时,极氪规划了同平台、针对家庭市场的极氪 MIX。

当时,Waymo 仅对产品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空间要大。第二,乘客拎着一堆购物袋,要能走上车。

杨大成回忆,他们当时尝试了很多方案。要想拎着购物袋走上车,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车的离地间隙足够低、门足够大。

普通 MPV 的开门宽度大概 760mm,乘客只能先坐上车,再把购物袋放下。要 “走上车”,除非做成对开门,把 B 柱 “拿掉”。杨大成选择了这个方案。

市场中并非没有出现过对开门的车。最知名的要数劳斯莱斯,采用转轴结构,后门向后开启。杨大成说,极氪采用了一个更难的工程方案,进入空间比劳斯莱斯大了一倍。

为了实现内部空间最大化,极氪还设计成了胶囊造型。轴距超过 3 米,和极氪 001 差不多大,车长却比极氪 001 短了 282 mm。

为此,极氪还开发了浩瀚 M 平台。

极氪目前的三大产品线中,M 产品线的定位就是创新。杨大成说,极氪没有给 MIX 设定销量目标。这款车更大的使命,是创新,好玩,让人过目不忘。

极氪的口号是 “不造无聊的车”,而 MIX 无疑是其中最不无聊的一款车。

杨大成 2014 年加入吉利。在此之前,他曾在华晨汽车旗下的中华轿车工作 17 年,从底盘和动力总成的附件,做到底盘、发动机、变速箱和整车。加入吉利后,他主要负责整车产品,“(吉利集团)2019 年之前的轿车,除了帝豪,几乎都有我的影子。” 杨大成说。

领克成立之后,杨大成担任领克研究院院长,主导了领克 02、03、05 三款车的研发。2017 年,他被派到欧洲研发中心,先后负责过硬件、电子架构、软件团队,做了领克 01 国际版和与 Waymo 合作的 Robotaxi 项目。

2021 年 3 月,极氪成立,安聪慧担任 CEO,欧洲研究院也归于极氪。安聪慧告诉杨大成:不用回欧洲了,赶紧把 MIX 做出来。

MIX 面向家庭市场,做了很多改进。比如,升级到 800 伏,支持超快充;离地间隙提高到 168mm,上城市的马路牙子(150mm)没问题;前后车门可以不按顺序开启。

为了满足家庭用车的多场景需求,MIX 还增加了前后一体的长滑轨和旋转座椅,即前排座椅可以向后旋转,和后排对坐——就像家里的客厅一样。

“露营的时候,可以开着空调,在车里舒舒服服吃顿饭。” 杨大成说。

为了做成全世界泊车速度最快的车, 34 秒泊到位,极氪 MIX 通过增大前轮转向角,实现了 9 米 9 的转弯直径。轴距相同的极氪 001,转弯直径是 11 米 3。极氪的自动驾驶团队还对 MIX 的泊车功能做了针对性的调教。

汽车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平庸的产品很容易就被湮灭。杨大成希望,极氪 MIX 是一款能让人记住的产品。电动车往高端走,他认为需要摆脱仅仅是作为交通工具的属性,具备其他属性,比如彰显身份,或是好玩。

去年车企开始打价格战,配置越堆越高,价格越杀越低。在同质化的产品中,杨大成认为,独特性有机会成为极氪的杀手锏。“我们还有很多牌没有打完。” 杨大成说。

以下是《晚点 Auto》与杨大成的对话:

拎着购物袋走上车

晚点 Auto:为什么要在 Robotaxi 的平台上做家庭用车?

杨大成:我们觉得这个架构天然适合家庭使用。Robotaxi 每天有各种各样的人上上下下,高的、矮的、胖的、瘦的、老人、孩子。家庭成员也是高矮胖瘦、男男女女,老人孩子都有,如果 Robotaxi 的乘客上车、用车方便,对于家庭来说天然适合。

晚点 Auto:怎么想到做成胶囊造型的?

杨大成:为了空间最大化。Waymo 要求车的尺寸很小,内部空间很大。所以我们这个车把前悬缩短了,仪表板往前推了。

Waymo 那台车的科技感更强一点。我们在做家庭车的时候做了调整,家用车,那就一定要可爱,这样全家人才会都喜欢。

晚点 Auto:MIX 的仪表板比一般的车更长,也是因为造型的要求吗?

杨大成:主要是因为 A 柱往前移得多。如果我把 A 柱收回来,那就是外露的车头。我们把它包在里面,把它缩短了将近 100 毫米,又做了胶囊造型,前悬很短,风挡要往前去,所以仪表板会长一点。

晚点 Auto:MIX 没有传统 B 柱,采用了把 B 柱放在门里的设计。这也是 Waymo 要求的吗?

杨大成:没有。它要求开门空间足够大。拎着很多购物袋,能走上车。

我们发现只有这个方案能满足它的要求。普通 MPV 开门(宽度)760mm,我们是 1480mm。如果有传统 B 柱,一定要先坐上去,再把购物袋放下,而我们这台车,是可以拎着购物袋上车的。

晚点 Auto:市场上有其他没有传统 B 柱的车可以参考设计么?

杨大成:劳斯莱斯有这种车,但和我们的工程原理完全不一样。它是转轴,轴在门上,门是往后开的。而我们做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构,进入空间比它大了一倍,也是最难的工程方案之一。

晚点 Auto:跟 Waymo 的 Robotaxi 相比,MIX 还有什么不同?

杨大成:增加了旋转座椅、长滑轨。MIX 的后门可以单独打开,这个工程难度增加了几倍。MIX 也采用 800 伏平台。另外,从多功能的角度,一是离地间隙提高了,二是能实现对座,可以开着空调在车里舒舒服服地吃顿饭。

老板还提了一个看似有些 “无理” 的要求,他说你能不能把空间最大化利用,把座椅推到行李箱里边去。我说这不可能,车轮的轮包在那,减震器在。他说那你要能实现就厉害了。结果我们确实想办法把座椅推到了行李箱的位置。

我们把车轮往外推到最大,把减震器做一个特殊的结构,让它靠近轮子,又不会干涉,但又是垂直的,保证它的舒适性,同时我把控制器、线束的空间压缩到最小,保证座椅能够推到轮包后边,做成一个客厅这样的。

实际上还能再往后推 100 多毫米,但是我们发现没有必要,这么对坐已经够用了。

晚点 Auto:做这些创新设计,如何保证可靠性和安全性?

杨大成:因为碰撞的会从三路传导,一路是从底盘,一路从车门,一路从 A 柱。我们没有传统 B 柱,所以中间这路就没有了,想办法让它从地下和上面走多一点,这就要求 A 柱和门槛梁重新做结构。

底盘这路,我们的设计是完全颠覆性的,内部叫做平均吸能的发动机舱结构。发动机舱里的每个件都吸能,保证碰撞能量传递到驾驶员脚的地方就截止了。

我们左前门是传统的电推门,但不一样的是有两把锁,后门有三把锁。因为 B 柱放在门里,要保证车门能被车身拉住,还有碰撞的时候,能够承受冲击能量,不会被拉偏。

还有一个,车顶的玻璃,之前大家讨论,要加一个横梁,我们没有加,做做成了一整块的玻璃。中间没有横梁挡着,受到冲击的时候会抖起来,像打鼓一样,噪音非常大,里面的人就像鼓里面的人一样。这也是一个挑战。

我们在车顶部分,用了 2000 兆帕的一种新技术钢,管热气胀工艺无缝钢管,用热空气加热成型的,强度非常强,门里面也放了。

没有传统 B 柱,没有横梁,要保证碰撞没问题,顶压没问题,这台车的工程挑战太多了。安总说,我们把一个概念车变成量产车了。

晚点 Auto:旋转座椅在工程上克服了哪些挑战?

杨大成:正常座椅是固定在横梁上,有的做一个滑轨 , 我们还加上了旋转。要满足第一强度的问题,第二 NVH 的问题。做得不好的座椅会前后左右晃,另外,旋转座椅运动的时候都会有一些内阻。要保证软件控制的时候不出问题,软件算法和标定是非常难的。我们做机械和做软件的工程师就会经常吵架,但最后,还是实现了。

34 秒内,把车泊到位

晚点 Auto:MIX 这个名字是什么含义?

杨大成:MIX in all, all in MIX。它是好多种场景、功能、需求融合在一起,MIX 就是融合。

晚点 Auto:怎么看宝宝巴士这个绰号?

杨大成:网友叫出来的,他们说有个动画片。我太喜欢这词了,但是我一直没有传播,担心把客户群的范围缩得太窄。但我看大家叫得不亦乐乎。

晚点 Auto:和 Model Y、理想 L7 这样的大 SUV 相比,MIX 除了魔术空间,还有什么优势?

杨大成:首先更好开,MIX 的车长只有 4 米 7 不到,宽度差不多,开起来方便很多。尤其是在城里。又长又宽又大的一台车非常不方便。

第二驾驶性要好很多,极氪调校团队水平还是很高的。加速能力也不弱,相比于油车来说已经很厉害了,家庭成员坐在里面也不需要太大的加速。另外我们上下车方便性肯定比较强。

晚点 Auto:MIX 也能打到腾势 D9 这种大 MPV 的市场吗?

杨大成:我觉得这台车去抢七座 MPV 的市场比较难。当时设计这台车的时候,还是希望争取一些大五座,还有六座车的市场。MIX 3008 mm 的轴距,比几乎所有的大五座 SUV 都大。一些紧凑的六座车,坐得不舒服,比较挤,坐车腿伸不开,是最难受的。MIX 两排 6 座,至少乘客腿是伸开的。

家用车 90% 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城市跑。在城市里边开这台车是不是舒服,非常重要。我们这台车,车长非常短。不到 4 米 7,但是内部空间非常大。这样才是买东西最实惠的。

晚点 Auto:针对家庭的设计还有哪些?

杨大成:车内空间、座椅的方式、上下车方便性,还有一些使用上面的需求。座椅相对平整,小孩玩的时候方便一点。

晚点 Auto:你们有专门考虑过女性用户的需求吗?

杨大成:考虑了。一般来说女主人每天要上下班、送孩子,有一堆东西要放,所以空间需要大。它可能放个整理箱,这座永远不坐人,那边坐个孩子。再一个,我请智驾团队的同事把泊车特意做了加强,我们内部目标是做成泊车效率最高、最安全的车。

晚点 Auto:泊车最强的标准是什么?

杨大成:第一,它的转弯直径非常小,我们这么大轴距的车,只有大概 9 米 9 的转弯直径。正常 3 米轴距的车,转弯直径不应该低于 11 米 3 。这样我们泊车的时候,很快就可以泊到位,目前全世界泊车最快的应该是 34 秒泊到位,我们希望能做到 34 秒之内,而且躲避障碍的能力更强。

我们的车本身机械上就很强,在泊车的功能上,特意请智驾团队做了更针对这台车的特殊的标注。

晚点 Auto:小鹏 X9 是通过后轮转向系统实现更小的转向角,问界 M9 是通过增大前轮转向角,你们是怎么实现的?

杨大成:我们是前轮增大转向角。这个方案的难度有两个。第一,你的梁要往中间挪。发动机舱就变窄了,中间能放的东西会变少;第二,梁往里收之后,当碰撞能量过来的时候,它会变得更扭曲,那就要利用中间通道传递更多的能量。

我们这台车的梁往进收了,但是因为中间又不传递碰撞能量,所以整个前舱的架构是完全重构的。通过平均能量传递的设计方法。

晚点 Auto:地板做得比较低,是为了上下车方便?

杨大成:是。地板高度其实挑战也很大,离地间隙 168 mm,电池厚度 140mm,上下还有保护的地方,加在一起 300 mm 多了。再搞一点地毯,座椅安装这些厚度,加在一起 390 mm 已经是极限了。

给 Waymo 那辆车的离地间隙稍微小一点。上下车方便性会很好。MIX 把离地间隙抬高了,这台车的离地间隙不像一个 MPV,在城市里边上个马路牙子一般 150mm,一点问题都没有,它具有跨界车的性质。

晚点 Auto:在空间、性能、配置之间,你们是怎么选择要什么、不要什么的?

杨大成:当我们做一台空间为主的车的时候,就要把空间放在第一位,其他地方可以做一些妥协。比如大家都知道中央空调最舒服,但当我要保证家里边的层高或者是成本不至于这么大的话,那可能就用普通的立式空调。因为不可能把所有东西都同时满足。

晚点 Auto:MIX 的成本现在主要花在哪里?

杨大成:车门跟座椅,座椅的成本是普通座椅的两倍,研发费也是普通座椅的将近两倍。车门可能是普通电动车门的三倍。

我们是家庭用车,每个座位是平等的,每个位置上都有加热、通风按摩,后排座椅可以往前滑,比前排还多了一个腿托,靠背可以前后倒,跟前排的调节是一模一样的。

为了让用户得到更好的体验,一定是要增加很多的成本的。用户可能看不到,只觉得这玩意挺好。但这种体验的提升,都是伴随着大量的基础研发和对成本投入。

比如 MIX 这个门,先是在国外做了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在没有这台车的时候,我们的车门和座椅的台架就已经运转好长时间了,我们先做了一个台架去模拟这些东西,比如后门能不能实现跟前门没有顺序的开启。验证可行性之后,决定去这么做。MIX 大概开发了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实际上按车门和座椅的时间算,已经开发很久了。

晚点 Auto:对开门是因为 Waymo 需要,旋转座椅是你们要加上的,成本很高,当时怎么决定要上的?

杨大成:我们还是讨论场景。假如在车里面也能像家里的客厅一样面对面坐着聊天,就蛮好的。露营的时候,我们把桌子摆在外面帐篷底下,大家对坐着聊聊天,觉得好热。如果能在车里面,吃饭的时候我就把门一关,空调一开,很舒服。甚至在车里搭一个侧边罩,车门打开给它通冷气。这样可能会让露营家庭的休闲时间变得更舒适。

晚点 Auto:用户体验可能是很分散的,排在前几的应该是什么?

杨大成:比如说上下车,它每次上车都会体验很好。比如说座椅,传统的车座椅转不过来了,如果有两个孩子,只能把孩子放在后排的座椅上面,妈妈坐在副驾,她要时刻回头去看。但是我们这台车就可以把副驾驶的座椅转过来,或者其中一个孩子放在那,它就可以一个人同时照顾两个孩子。

晚点 Auto:你的目标用户群是怎么定位的?

杨大成:个人感觉不限定人群,市场会选择。可能是比我年轻一点,35 岁左右的人,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因为这些家庭里边肯定有两台车,第一台车会兼顾更多的需求,第二台车就会有一些更多思考。

不一样的产品

晚点 Auto:极氪的三个产品线是如何定位的,M 产品线负责什么?

杨大成:M 产品线的定位是做创新,要做一些不一样的产品。

我们成立时间不长,需要做一些有特征、让人过目不忘的东西。极氪一直说不做无聊的电动车。另外,这台车针对未来的家庭用车做了很多探索,用户的认知和认可也需要时间,我觉得可以慢慢起量。拿车内空间距离,就像我们这么面对面地聊天,有一定距离,又不至于太疏远,坐在一起蛮自然。不至于说像是在火车上,很尴尬、很局促。

晚点 Auto:所以 MIX 也可以是一个很好的采访间。

杨大成:对,这辆车我们规划了二十几个使用场景,大家觉得前脸稍微有点萌,那如果一个风格不一样前脸,是不是就可以做商务场景?

晚点 Auto:MIX 有销量目标吗?

杨大成:公司肯定对这台车是有销量的期望值,从品牌的维度来讲,我们把一个概念车变成了一个可以量产的车,大家认为这台车还是有机会成为爆款的。

晚点 Auto:做创新产品,最难的是什么?

杨大成:要保证这些新东西能够工程化,判断好风险。这个车门,安总一直担心它的工程可行性,他也参与得很深,跟我们一起评审、找问题;还有就是产品体验。

晚点 Auto:为什么认为它有机会成为爆款?

杨大成:举个例子吧,大众品牌最著名的 T1,现在到第七代了。第一代的 T1 和第二代的 T2 这两台车加在一起卖了 1000 多万辆,50 年代,这台车在欧洲非常流行。

为什么那时候会有那么一辆车?大概是二战之后,欧洲的老百姓重新富裕起来,汽车已经普及。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孩子也很多,它希望有一辆多功能、大空间的车。那个时候产生了 T1,它只有 1.4 升的排量,最大的好处就是空间大,可以改动成各个样的车。美国嬉皮士觉得那台车很有个性,做了各种各样的改装,把它带火了。

如果你把那个时候的欧洲、美国和今天的中国对比看,我们国内的市场,经历过疫情,大家已经不那么卷工作了,对于生活的追求已经提到一定高度了,如果去买车,可以选择很多种车要,这就需要一个能够彰显个性的车。

当去选择一个家庭里边的大件的时候,我觉得这台车是富裕家庭换购换购和增购的一个好选择。男主人开也不大,女主人开也很方便。空间又很大,可以装很多孩子的东西。也可以露营等等。

晚点 Auto:为什么极氪一直追求造不一样的电动车?

杨大成:因为我们要往高端走,就要在交通工具的属性上升级。或者彰显豪华,做一个电动车里面的劳斯莱斯,像极氪 009;或者就像极氪 001 那样,是六边形战士;要么就像极氪 MIX 这样,跟谁长得都不一样,瞅着特别好玩。品牌和产品向上,一定要有其他的属性。所以为什么 20 万- 30 万元这个价格区间是比较难的。因为它作为交通工具又太贵了。但是你要让更多的其他的玩娱乐属性,或者是彰显身份这种属性,它又做不到。

晚点 Auto:极氪的产品都是中国和欧洲团队一起做出来的,具体是如何配合的?

杨大成:CMA 架构当时是欧洲研发中心牵头,国内团队配合一起做。欧洲团队在概念上做得多一点,国内做具体实现。他们(欧洲团队)做了这么多年车,在架构上是很有经验的。

晚点 Auto: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组建了欧洲研发中心,从沃尔沃学会了什么?

杨大成:我个人人为,一块是安全标准,现在我们的内控标准比全球的法规还要严;第二是系统化思维,把我们研发的系统化建立起来。

从 CMA 开始,我们就在学习系统性思维,一直在消化,等到 SEA 架构,基本上消化得差不多了。等到极氪 001 这代电动车产品出来的时候,我们自己在做独立的设计。现在,无论是机械架构和电子架构,完全可以自己掌控,升级、局部创新都可以做了。

我们在跟沃尔沃合作之前,手里也有很多东西,但是不够系统。原来都是一个零件,想办法把它拼到一起。系统性思维是先想好整车要怎么做,一点点分解。通过跟欧洲团队的合作,把系统化的思维建立起来。

晚点 Auto:还有什么没学会的吗?

杨大成:应该没什么。中国汽车工业到了创新的时候,领先于其他国家的汽车品牌。

晚点 Auto:你们对今年的汽车市场如何判断?这两年车企卷配置、打价格战,对你们有影响吗?

杨大成:整个一季度电动车市场增长近 20%,但是 20 万以上售价的电动车增速放缓。电动车回归到了我当年所判断的,要么就是高端的玩具,要么就是低端的交通工具。

我不太担心价格战。因为你买不着第二台这样的车。

题图来源:极氪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