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袁周院长
3月30日,中日韩三国经济部长举行五年来首次线下会谈,就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达成共识。这一举措正值特朗普政府宣布将于4月2日对全球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敏感节点,如今离特朗普的限定日期只剩三天,三国联合声明中明确提出“推进高水平区域贸易合作”,被外界视为对华盛顿单边主义的直接回应。特朗普政府此次汽车关税政策被称为“史上最严贸易措施”,其影响远超预期。
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24年美国进口汽车及零部件总额达4743亿美元,韩国、日本分别以154万辆和138万辆的出口量位列第二、第三。加征关税后,韩国现代汽车集团预计成本将上升20%,日本马自达甚至可能出现年度亏损。更严峻的是,关税引发的供应链危机正向全球蔓延:特斯拉CEO马斯克公开表示,关税导致其零部件采购成本激增,每辆汽车生产成本可能上涨3500至1.2万美元。面对美国的贸易霸凌,盟友的反制迅速升级。加拿大总理卡尼宣布设立20亿加元“战略应对基金”,欧盟则威胁对价值28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包括对威士忌征收50%关税。

墨西哥总统辛鲍姆直言:“美国在对自己的企业加税”,因为该国境内的美国车企占其出口总量的60%以上。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政策,甚至引发美国国内反对声浪。美国汽车研究中心警告,关税将导致国内汽车价格上涨20%,直接影响1600万就业岗位。在特朗普政府的高压下,中日韩三国选择搁置争议、抱团取暖。三国联合声明明确提出“加速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FTA)谈判”,并强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实施。
数据显示,RCEP生效后,区域内90%以上货物贸易将逐步实现零关税,这对受困于美国关税的日韩车企而言,无疑是重要缓冲。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武藤容治表示:“通过区域协作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是当前最务实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三国此次合作突破了历史恩怨的桎梏。尽管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放问题仍存争议,中韩两国仍在声明中强调“建设性对话”。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直言:“在外部压力面前,我们需要将历史问题暂时搁置,优先维护共同经济利益。”

这种务实态度,为东北亚区域合作注入新动力。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正在遭遇反噬。一方面,全球主要经济体加速去美元化进程,人民币在中俄贸易结算中的占比突破40%,欧元区宣布扩大数字欧元试点;另一方面,美国盟友正转向多元外交,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公开表示将加强与印太国家合作,法国外长巴罗则率团访问中国,寻求“平衡贸易关系”。
更严峻的是,美国国内政治分裂加剧。共和党内部对关税政策分歧扩大,2025年中期选举民调显示,63%的选民认为特朗普的贸易战损害了国家利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警告:“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正在削弱企业投资信心。”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预示着特朗普主义的外交与经济政策已走到十字路口。

当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即将落下,中日韩三国的联合声明恰似一记重锤,敲响了单边主义的警钟。在全球化深度交融的今天,任何试图以邻为壑的政策,最终都将反噬自身。未来三天,全球市场屏息以待,而特朗普政府能否在最后时刻悬崖勒马,或将成为改写国际经济格局的关键。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