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关于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深切缅怀

柳斌:关于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深切缅怀
2024年10月18日 17:35 新知荟聚
柳斌同志遗像 新华社发

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柳斌同志,因病于2024年10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我们深感悲痛,在此谨向柳斌同志表示沉痛哀悼。

从1995年到1997年,柳斌同志连续在《人民教育》发表五篇关于素质教育的文章,深入阐述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及其关键问题,对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素质教育起到重要引领作用。在此推送柳斌同志《关于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这篇力作,以此表达对柳斌同志深切的缅怀之情。

关于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

柳斌

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基础教育怎么办?这个问题全国的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二十一世纪是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非常激烈的一个世纪,各个国家都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归根结蒂都与各个国家的国民教育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各个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都必然要考虑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怎么办?尤其是基础教育怎么办?现在一些同志提出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的任务是与国际教育接轨。我是不大赞成提“与国际教育接轨”这样口号的,当然作为学术问题可以讨论,可以发表文章争鸣。我认为提这样一个口号,对指导我们的基础教育工作并不一定是很有利的。为什么呢?因为“与国际教育接轨”这个口号虽然比较动听,也比较新颖,但是,它的内涵比较模糊,而且也不好操作。因为从实际上看,每个国家的国情各不相同,不同的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层次,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对教育各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国家对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的要求差异是很大的,有的甚至是对立的。譬如美国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强调的是集体主义。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怎么接轨?我看在人生观、价值观这个问题上,是无法接轨的。还有就是由于各个国家文化的差异,民族的差异,宗教信仰的差异,对儿童少年的教育,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都是各不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借鉴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吸收人家先进的经验、先进的方法,但是,不好提“接轨”的问题。面向二十一世纪,我们的提法,还应是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提出,在2000年以前,我们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在2000年以后,再用若干年的时间,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对于基础教育来讲,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就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或者说摆脱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然后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的模式。我想这样一个提法,第一它有具体的内涵,第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第三是可以操作的。它首先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的要求,因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有高素质的国民。我们的国民素质,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解放前,80%的文盲,现在是80%以上的非文盲。这一点是需要肯定的。但从总体上看,恐怕还要承认我们的国民素质是不太高的,不承认这一点也不行。到2000年,我们不少地方就要走上小康的道路了,有的可能比小康的目标还要更高一点。我们的社会主义不能老停留在初级阶段,总得向中级阶段或更高的阶段发展,因此,我想到二十一世纪,我们目前存在的许多问题,是必须解决的。譬如贪污腐败,市场上的假冒伪劣,经营活动中的坑蒙拐骗,社会生活中的偷盗扒窃,还有各种刑事犯罪,卖淫嫖娼和拐卖妇女儿童等等,这些活动相当猖狂,这些现象不能不是国民素质还不够高的一种反映。当然存在这些现象不能仅仅归咎于国民素质,还有一个完善法制的问题,加强管理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也有国民素质不高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总不应该把它全部带进二十一世纪吧,当然,也不能说,到二十一世纪就绝对没有这些问题了,至少是这些问题应当逐步得到解决,犯罪率应当降低,文明程度应该提高。因此,提高国民素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国民素质的提高则要求基础教育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我们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如果说有障碍的话,最大的障碍,不是资源问题,不是资金问题,甚至也不是技术和设备问题,而是十几亿人口的素质的问题。我们国家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但一到人均都是排在世界倒数第几位。资源很少是事实,资金不足也是事实,许多技术还很落后,也是事实,这些因素可能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的障碍,但不是最大的障碍。日本的资源不多,瑞士、瑞典、新加坡的资源也不多,他们却都很发达,所以资源的问题是个问题,但可能不是最大的问题,资金和技术的问题也不会是最大的问题,资金可以自己积累,还可以引进;技术可以自己发明创造,也可以引进。但是13亿人口的素质是无法引进的,必须靠我们自己去提高。从这个方面讲,提高人口素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小平同志对中国的优势进行过论述,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如果能提高素质,那是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的;人口众多,而又素质不高,那就不是优势,反而会成为一个很沉重的包袱。所以我觉得,从实际出发的话,不要去提那些空洞、模糊的口号,面向二十一世纪要扎扎实实地提高国民素质。这才是很切合实际的,是根本的。

国民素质的提高,要求教育摆脱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我们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性质是什么?是仅仅为把少数人从多数人当中选拔出来,送上大学,甚至送出国门,还是要为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打基础?是为少数学生的发展服务,还是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服务?是仅仅着眼于知识的发展,还是着眼于学生的做人、求知、办事、健体,即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截然不同的。从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来看,要求的是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因此,不着眼于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的教育,应该说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这种教育也不能说是成功的教育,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关于素质和素质教育概念的理解

素质教育的提法是不是科学,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有不同的看法是好事情,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讨论。我个人认为,素质教育的提法较好。为什么呢?第一,这个提法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较好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希望和要求。第二,它能够较好地概括目前教育改革自身的需要。“素质”这个词的解释有两种,一种解释是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的特点,包括神经系统、感觉运动器官、大脑的特点,而且这种特点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所以也叫做遗传素质,或叫禀赋。这种遗传素质对人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另一种解释,素质是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是个人在后天环境或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我比较倾向于后面这种解释。什么是素质?我个人认为是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素质与先天禀赋当然是有密切关系的,比如聋哑人要培养成歌唱家是比较困难的,先天禀赋制约很大。但对大多数人来讲,先天禀赋差异并不太大。人们素质的高低,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和教育训练中形成的。素质的形成主要是在幼儿和中小学阶段;所以古语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我们现在使用的素质这个概念,一般都是指后天的。但应当指出:词义也是在发展的,很多词的词义是用社会约定俗成的办法来界定的,因此素质教育的提法应当说还是科学的。当前我们提出的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讲,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有作为的教育工作者,有作为的校长、教师,应当努力追求素质教育的目标。因为应试教育那一套是比较简单的,死记硬背,满堂灌,大运动量,题海战术,加班加点,决不是治教育人的好办法。素质教育,要研究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因材施教,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但要注意研究孩子们的共性,还要研究孩子们的个性,使得他们各得其所。所以,尽管在应试教育中也有某些素质教育的成份,但从总体上看,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我们应该把素质教育的旗帜举得高高的,把素质教育的舆论造得浓浓的,把素质教育的劲头鼓得足足的,要理直气壮地抓素质教育。如果我们的教育从现在起能够走向素质教育,则国家幸甚,民族幸甚。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

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小学,包括幼儿园)是着眼于单纯帮助学生升学,还是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强调,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是教育的一个基本功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范围是非常广阔的,内涵也是非常丰富的。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实际上是涵盖了为整个社会发展服务,正因为如此,在这方面要下很多功夫来研究。为社会发展服务主要是通过为每个人的个性发展服务来实现的。因此,就有一个教育多样性、培养目标多样化的问题。龚自珍的那首诗讲得非常好,“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局限性在于他把降人才的希望寄托于“天公”,我们把降人才的希望寄托于教育,但是“不拘一格”是讲得非常好的。人才就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多种类型、多种规格、多种层次的。在这一点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不同的,应试教育就是比较单纯的为了送孩子升上高一级学校。当然升上高一级学校也是为学生自身发展服务,但是目标比较狭窄,既然社会需要各种层次的人才,我们的教育就不能只重视少数人的发展,而应当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我们的一些同志往往有一种片面的人才观念,一开口就是要培养英才、神童,对培养普通人,培养一技之长不那么重视。报纸上报道过一个小学女生,听老师讲蚯蚓的再生能力很强,把它弄成两段后,这两段会各自发展成为一条完整的蚯蚓。这小孩听后觉得很奇怪,回家后,她把蚯蚓切成两段,放到泥土里摆在窗台上养起来。她妈妈看到以后,愤怒地把蚯蚓扔到阳台外而且打了孩子一巴掌。这位母亲完全没有想到,她这一巴掌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我觉得这一巴掌,很可能就打掉了一个女科学家。现在不是说女科学家少吗?根本不允许孩子对课本以外的东西有兴趣,这不是应试教育的恶果吗?前不久我也看到另一则消息,蜗牛是棉花的害虫,常对棉花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人们都在想办法消灭蜗牛。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偶然发现了一只吃蜗牛的虫子,学校老师把他的发现介绍给农业科研部门,经专家鉴定,这是一种专门吃蜗牛的虫子,是蜗牛的天敌,以前还没人发现过。于是这个孩子得到了科学发现的奖励,受到省里有关部门的表彰。但是,如果他把蜗牛拿回去,他的爸爸也给他一巴掌,不是又要打掉一项重要发现,又要打掉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吗?蚂蟥是很令人讨厌的东西,但有些科学家正在研究蚂蟥,蚂蟥叮人的时候,伤口老流血不止,因为它吐了一种物质在伤口上,能够抗血凝,所以人们就研究从蚂蟥身体中提取抗血凝剂,在医药上的应用价值很大,可以用来防治脑血栓等心血管疾病。苍蝇也是令人生厌的,但现在一些科学家却在研究苍蝇。苍蝇在脏物上吸食,但本身不会感染疾病。因此很多科学家在研究苍蝇的免疫系统,也许对苍蝇的研究,将来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成果。我举上面这一些例子说明什么呢?养蚯蚓,观察蜗牛的天敌,研究水蛭,研究苍蝇,这些与升学考试,确实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对人类,对生物学,对医学事业的发展,很可能是非常有意义的。鼓励孩子们从事一些业余个人爱好的活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教育观念包括人才观念必须有一个大的转变。如果仍然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育质量唯一的标准,那么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就会走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教,不考就不学的老路,而这条老路,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来讲,是一条狭窄的路,片面发展的路,是不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如果再走这条老路的话,国民素质的提高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分数能够选拔人才,也能够埋没人才。所以我们的观念要转变,尤其是教育部门以及握有大权的党政领导部门要转变。如果行政机关还下升学指标,没有达到,就让教育局长或校长引咎辞职,那人家怎么可能实施素质教育,所以,政府部门、社会各界都要转变教育观念。在教育内容上,应试教育有很大的片面性、狭隘性,学校教育中只重视知识的教育,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知识教育当中,又只是重视考试知识的传授,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方案,得不到很好的落实,这是造成学生素质不太高的主要原因。当然,中小学学生的素质在某些方面还是比较高的,比如,知识方面的素质,我国学生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我国学生的素质发展不全面,有很多弱项,如,基础知识虽然比人家强,但知识面比人家窄,不够宽,比较缺乏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再就是知识运用的能力也比较弱,由于在教学中重知识积累,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学生在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方面都相对较差,用人单位中反映学生不善于利用时间,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不善于合作共事,缺乏自我批评的精神,心理品质方面也还有一些弱点,缺乏抗挫折的能力,意志比较薄弱,而且缺乏竞争意识,缺乏危机意识。这些都是与应试教育模式有关系的。身体方面的问题更明显了,我国学生近视眼的比例是世界各国中最高的。学生的身体素质从初中到高中呈下降趋势。总之,我国学生素质状况有比以前进步或提高的方面,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应试教育的要害,是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会有真正的高素质,所以只重智育是不行的。当前我们要强调重视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美育不但本身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它几育也有很大的作用。我们要提倡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促劳,以美健体。美育对一个人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空城计》之所以能成功,固然得益于他的智慧,也得益于他的心理素质,但是同志们有没有想到,也得益于他的音乐方面的才能。试想,如果诸葛亮当时不会抚琴,后果会怎么样?当时司马懿大兵压境,对阵厮杀和闭门坚守均已不可能,弃城而走,也难逃厄运,唯一的选择是心理战,而唯一适合的形式就是抚琴,很难设想不会抚琴,还能用别的什么办法来表现诸葛亮镇定、自信和精神的强大。从《空城计》中就可看出美育对于一个军事家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教育工作者更是离不开美育的。以工读教育为例,工读教育是十分艰苦的,为了教育那些不好教育的孩子,工读学校的校长、教师都是夜以继日地辛勤劳作,为挽救失学青少年作出无私奉献的。用什么东西来肯定他们的价值,鼓舞他们毕生从事这样一种艰苦而崇高的职业呢?在工读教育四十周年的纪念会上,《周总理,你在那里》和电视剧《寻找回来的世界》的作者柯岩是用她那感人至深的散文诗般的发言,舞蹈艺术家刀美兰是用她那优美的舞姿,老工读教育工作者刘校长是用他的十幅精致的国画,使与会者一次又一次激动得热泪盈眶,为工读教育工作者增添了新的奋斗的力量。柯岩、刀美兰、刘校长他们都是用美育的手段,来鼓舞工读教育工作者迎难而上,为孩子们幸福美好的明天而奋斗不息的。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的任务

国民素质的提高,民族素质的提高,是学校、家庭、社会对整个儿童少年一代进行教育、熏陶、施加综合影响的结果,这种综合的影响是否科学有效,是决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情,必须引起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教会他们求知,教会他们办事,教会他们健体;但往往容易被忽视的是教会他们做人。从不会做人到会做人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基础阶段就是儿童少年阶段。因此,我们的幼儿园和中小学对一个人素质的形成,特别是做人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针对目前的情况,我认为思想道德素质的问题可能要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地位来考虑。我们的中小学德育应该说是有成效的,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绝大部分学生热爱祖国,在学校升旗的时候,能够立正行注目礼,这样的行为在社会各阶层当中,应当说是突出的;二是多数学生人生态度基本正确,有集体主义观念,能正确对待他人,尊重父母和长辈,多数学生也能够遵守公共秩序;三是多数人懂得自尊自立自强,能够爱惜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但是也应当看到,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国家的要求相比,思想道德素质方面还是有较大差距的。一部分学生劳动观念弱,劳动习惯差,不珍惜劳动成果,过分地看重个人利益;也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的关系;还有的缺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缺乏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一部分学生社会公德及法律意识不强,还有相当部分学生向钱看,拜金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完全是学校教育一个方面的原因。在两种体制的转换过程中,社会思潮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腐朽思想、庸俗风气的侵蚀,在经济建设中一手硬一手软,精神文明建设不力等等,都是重要原因。所以,如何适应二十一世纪对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要作为一个重大的课题来研究。大家都反映,中小学要有比较稳定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我非常赞成。中小学主要应抓三个方面:第一是爱国主义意识。爱国主义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人民建设祖国的使命感的强大动力,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爱国主义教育。要强调以“五爱”教育为中心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的口号不要经常变,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是写进了“宪法”的,要长期抓下去,常抓常新。此外,还要加强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第二是公民意识。做一个好公民,主要的几项要求,一个是遵纪守法,通过学习公民的权力义务,加强法制观念;一个是培养社会责任感,国民没有比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这个社会就很难有凝聚力,无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会遇到严重障碍;一个是忠于职守,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是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勤劳节俭,艰苦奋斗,不怕挫折,包括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包括其它的一些社会公德,如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爱护公共卫生、遵守公共秩序等等。只有在这种基础上,才能够形成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就提出过,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当然这是一个高标准的要求,要教育中小学生要用毕生的努力,来向这个目标靠拢。当前,对于儿童少年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几个方面要求。第一,做一个能够关心他人的人,这是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的起点;第二,做一个能够承受困难和挫折、勇于进取的人,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第三,做一个律己严格、待人宽厚、忠于职守、遵纪守法的人,这是民族团结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第四,做一个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人,我国人民并不富裕,国家并不富强,还非常需要这种精神。现在享乐主义抬头,针对这种情况,应着重强调这一点。第五,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有中国心的人,要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为荣,不爱国为耻,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最基本的品质。

努力探索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要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比较宽松的环境。要逐步地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作法。二要培养一批好校长,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第三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在课堂里面,学生一天要上六七节课,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当然要把素质教育要求贯穿于全过程。第四要逐步实行办学模式的多样化。第五是课程教材要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多样化。第六是考核制度要改革。很赞成唐山的考试制度改革的办法,今后高考也要改革。如果目前高考不能多样化,那么至少试卷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需要多样化,要有适合不同层次考生的试题,比如讲,设A、B、C卷。第七要建立学生素质的监控体系。要有科学的调查、测量、评估制度,指导学生全面发展。我们现在有一批学校,已经开始向素质教育目标前进,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希望大家总结经验,锐意改革,增强信心,把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本文为柳斌同志1995年5月20日在河北省中小学素质教育现场会上的讲话,原载于《人民教育》1995年第7-8期)

微信编辑|陶玉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