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老孟克文史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后,第三野战军20军奉令驻扎在上海南区,执行警戒任务。
一日,时任20军司令部参谋处长的蔡群帆找到军长刘飞,提出了一个请求:
“我想请假回家看一看母亲。”
刘飞这想起来,蔡群帆是出生在上海,之前就在上海干过地下工作,现在全国已经解放,刘飞干脆给他下了道命令:
“你这次回家就多住几天,好好陪陪母亲。”
得了假期的蔡群帆兴高采烈的往家跑,不料到家一看,只见大门紧闭,门上的锁头都生锈了,显然很久没人回来了,蔡群帆心里有些焦急,就问邻居:
“你离开家的那年,你妈就被人给接走了,好几年没回来了。”
蔡群帆一听,顿时吃了一惊。
一
蔡群帆虽然是出生于上海,但他的祖籍却是浙江勤县(今宁波市鄞州区)。
蔡群帆的父亲名叫蔡熊年,母亲杨凤珠。
据不少文章中称,杨凤珠是大户人家的小姐,爱上了穷人出身的蔡熊年,两人一起赴上海闯荡,蔡熊年在一家绸缎店里当店员,杨凤珠则是在家做手工维持开支。
没有小说里才子佳人的浪漫故事。
杨凤珠嫁给蔡熊年,吃了不少苦,社会上的生活艰难,远远要超过想象,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夫妻俩的日子虽然过得穷苦,但也还算幸福。
可苦难还是找到了他们。
蔡群帆是蔡熊年夫妇的小儿子,他还有一个比他大五岁的哥哥,可惜的是,哥哥7岁那年不幸患病去世,家里为了给孩子治病,欠了不少债务,蔡熊年、杨凤珠夫妇为此不得不辛苦一些,多打一些工,以求能还清欠债。
可打击接踵而至,蔡群帆6岁那年,父亲蔡熊年因劳累过度,不幸去世。
就这样,家里的重担一下子就全压在杨凤珠身上。
杨凤珠的性格很坚韧,她一声不吭的把所有的苦难全扛在肩上,后来娘家人考虑把她生活艰难,希望她改嫁给一个40多岁的茶庄老板,但杨凤珠愣是给拒绝了。
应该说母亲的坚强性格极大的影响了蔡群帆的成长。
杨凤珠坚持要送儿子上学,为此不得不节衣缩食供养,蔡群帆也很能体谅母亲的不容易,在校努力学习,回到家里也要看书,因为家里贫穷交不起电费,蔡群帆就在大马路的路灯下面去读书。
可尽管条件很艰苦,蔡群帆学习始终名列前茅。
蔡群帆中学是在一所教会学校——中法学堂读书,因为名列前茅,蔡群帆获得了减免学费的待遇。
母亲的性格加上从小接触旧社会时人生活的苦难,养成了蔡群帆嫉恶如仇的个性。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蔡群帆因参加校内抗日运动被开除。没办法,蔡群帆只好应聘到一家化学公司上班,期间自修了大学课程。
1934年,蔡群帆考取了国民党政府财政部盐务稽核总署,1935年被分配到玉环分队当队长。
因为专门稽查土豪巨绅的私盐,被上级借故革职。
也因为旧社会的黑暗,促使蔡群帆走了另外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他在上海积极参加了一些抗日团体组织,期间接触到了不少中国共产党党员。
为了养活母亲,蔡群帆报考了法租界警务处秘书处任译员,期间还专门为上海地下党组织提供过情报,后来不幸事泄被革职。
1936年初,受党组织委派,蔡群帆被党组织安排到合泰难民收容所担任主任。
抗战全面爆发,上海沦陷后,蔡群帆更加积极的参加地下党的活动。1938年9月,蔡群帆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党领导的益友社,任常务理事。
蔡群帆在上海积极从事兵运工作,并改造杂牌部队,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队伍,蔡群帆还率部袭击过伪军在上海七宝镇的据点。
二
1940年6月,蔡群帆接到调令,出任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第三支队作战参谋。
出乎意料的是,在蔡群帆临走之前,母亲杨凤珠并没有阻拦,反而替儿子收拾了心里。
蔡群帆同母亲道别,问了一句:
“儿子就要到前线去打仗了,家里就剩下母亲一人,您怎么不拦我呢?”
被儿子这么一问,杨凤珠再也忍不住泪洒当场,她把围巾披在儿子身上,嘱咐道:
“儿子参军,当娘的只感到光荣,去吧,娘等着你戴勋章回家!”
杨凤珠虽然是旧社会出身的家庭妇女,但从小接受的教育,使得她心里很明白,儿子此次出行是为了家国大义,她不愿意成为儿子的累赘,因为他知道,儿子做的事情都是对的。
尽管蔡群帆也舍不得母亲,但在国家民族面临危亡的年代,他还是毅然决然挺身而出。
蔡群帆到新四军后,从排长做起,一路升任至第四支队支队长兼教导员、浦东工委委员兼军委书记,浦东第五支队政委。并开辟了浙东抗日根据地,他率领的金萧支队与日伪军作战达百余次,歼敌达2000余人,自身亦发展壮大,成为浙东人民抗日的一面旗帜。
至1947年华东野战军成立,蔡群帆已经升任华野第一纵队第三旅第八团团长。
在浙东的日子里,蔡群帆虽然离家很近,却因为战事繁忙,始终没能有机会回家去探望母亲。
上海解放后,蔡群帆回家探母,才发现母亲不在家,一问之下才知道,母亲早在他离家之前就已经被人接走了。
事实上,杨凤珠的经历比想象的还要传奇。
就在蔡群帆被调到新四军工作后,上海的地下党组织出于对蔡群帆的照顾,特意将他的母亲转移到了山东抗日根据地。
杨凤珠身处抗日敌后,每日所见所闻都是当地老百姓节衣缩食的供给八路军,于是自告奋勇也做起了支前工作,给八路军做军服、军鞋,很快就成为了骨干。
1945年抗战胜利后,杨凤珠还响应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号召,率领支前队伍到东北,被安排在被服厂参加工作,并担任连职干部。
辽沈战役后,杨凤珠随四野百万大军南下,进军湖北、湖南。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后,杨凤珠也提出了回家的请求。
当时,杨凤珠听说上海市市长陈毅是原来新四军的军长,想起儿子参军也是在新四军,于是就找到军管会,希望陈老总能出面帮她寻亲。
自从上海解放后,陈毅每天都要接待无数来访的群众,其中绝大部分是来寻亲的。
对杨凤珠的到来,陈老总一开始就很重视,但他一听秘书汇报,也不由得楞了一下,因为秘书说来的这个老太太,身上穿的是第四野战军的军装。
陈老总赶紧命令秘书把老太太请进来。
杨凤珠虽然已经年过五旬,但身子骨还算是硬朗,秘书本来还想上去搀扶他,不料老太太一摆手:
“小同志,我也是个当兵的,不用扶。”
见到陈老总以后,杨凤珠也没有慌张,而是主动报告:
“我是第四野战军被服厂的干部,来找儿子的。”
陈老总嘱咐秘书杨凤珠倒了一杯茶,问了一句:
“大嫂,您儿子是哪个呀?”
“蔡和民,38年参加新四军。”
“和民”是蔡群帆参加革命之前的名字,到了新四军以后,就在刘飞的建议下改了名字,杨凤珠不知道这件事。
陈老总一听也有些犯难,这些天来寻亲的百姓数不胜数,光凭一个名字,实在难以对印到个人。巧的是,就在这时,一听老太太是来找“蔡和民”的,顿时眼前一亮:
“我知道蔡和民,他就在我们警备区,现在已经改名字了,他去找你了呀。”
陈老总一听,也大喜过望,看着杨凤珠一身军装,不由得竖起大拇指:
“都说是老子英雄儿好汉,我看是母亲英雄儿好汉才对。”
陈老总立即派人派车,将杨凤珠送到了20军驻地,蔡群帆接到军长的电话后,也马不停蹄的赶回军部,才有了母子重逢的动人一面。
三
杨凤珠十多年没见儿子,得知儿子已经成婚,心里十分高兴,蔡群帆也告诉了母亲另外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苏菲还有了身孕,您就要当奶奶了。”
杨凤珠一听,顿时高兴的合不拢嘴,拉着儿子就要去见儿媳。
母子同时参加革命,在全军颇为罕见,杨凤珠、蔡群帆母子也就此书写了一段佳话。
杨凤珠自己也是老革命,她知道儿子工作忙碌,因此为了不拖累他们夫妇,回了上海老房子住下。
1950年7月,朝鲜战争爆发,党中央下令组建东北边防军的同时,还抽调了宋时轮的第九兵团、杨得志的十九兵团为第二梯队,开赴津浦路,随时待命出征。
蔡群帆当时已经被调到20军60师任参谋长,因此也随军出发,王苏菲因为怀有身孕,就留在了九兵团在浙江嘉定的留守处。
王苏菲在嘉定生下孩子后,便也要跟随20军到朝鲜战场,他把儿子托付给了上海市政府的幼儿园,便马不停蹄的去探望婆母杨凤珠。
杨凤珠作为四野一名连级干部,此刻因病正在家休养,王苏菲很是伤感,因为不久之后她也要随军到战场去,老人却在家中无人照料,还要去替他们看顾孩子。
没想到的是,杨凤珠却这样劝慰儿媳:
“我们一家人,当年都打过日本侵略者,如今要打美帝国主义侵略者了,我却病倒了,你是一名打过日本侵略者的新四军战士,不要落后了!”
见母亲如此说,王苏菲也有些动容。
1950年12月10日,王苏菲赶到20军军指,时任20军政治部主任的邱相田看见他也吃了一惊。
要知道杨凤珠当年从大连出发,千里迢迢到上海寻子,找的还是陈老总,早就在全军中传开了,上至军长下到每一个士兵,都知道他们家的情况。
邱相田见到王苏菲后,只问了两个问题:
“孩子呢?杨妈妈还好吧?”
邱相田知道王苏菲刚生孩子,有心不安排她工作,但王苏菲坚持要参加工作,邱相田无奈,想起20军医疗队还缺名队长,于是就把她安排到了医疗队任队长。
一直到1952年,王苏菲随军回国,便急匆匆的奔赴上海,没想到却听到噩耗,婆母杨凤珠已经去世一年多了。
对于母亲的去世,蔡群帆始终不知情,他在朝鲜参战,期间奉令回徐州筹建20军坦克部队,竟然没能回家去探望一下。
直至1954年春,蔡群帆回国后,调任华东(南京)军区司令部任作战处处长,回到老家才知道母亲去世的消息。
看着屋子里母亲的遗像,蔡群帆“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久久不愿起身,任凭妻子怎么劝说也不起来……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