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大渡河边,一老秀才深夜急见毛主席,留下1句话挽救2万红军

1935年大渡河边,一老秀才深夜急见毛主席,留下1句话挽救2万红军
2024年12月26日 22:21 双语速递站

来源:史在史不得呀

1935年,大渡河边的夜晚,一位苍老的秀才匆匆赶来,直奔毛主席的营帐

那一夜,风雨交加,红军正面临着生死攸关的困境

没有任何长篇大论,他只留下了一句话,简短却意味深长

没想到,这一句话竟然成了拯救两万红军的关键

是什么样的智慧能在生死关头逆转局势?这个老秀才究竟说了什么?这背后,又藏着怎样的历史转折?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悬念的故事

蒙哥马利

形势危急

1935年4月27日,红军主力刚刚在毛主席的神奇指挥下,完成了“四渡赤水”的华丽转身,之后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我军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地区,直面大渡河,而这个时候,蒋介石的追兵又到了。

1935年,蒋介石调集重兵,想要把我军陷在云贵之间,丘陵山地中的红军主力,给一口吃掉。

此时,蒋介石在川南这一片方圆几百里的战场上,已是布下了天罗地网。

对于这一场战役,蒋介石甚至放出了“这次再不歼灭红军,何颜立于斯世”的豪言,可见他对这次歼灭我军于山地间,是志在必得。

为此,蒋介石相当重视,在追击围歼我军的兵力布置上,可谓是精锐尽出。

在大渡河的上下游地区,有川军的守军,有中央军薛岳部的好几个师,有国民党的安保团,还有各种小股部队,在不停地搜寻着我们的踪迹。

薛岳

蒋介石的用意一目了然,突出一个特点,严防密守。

他这是打算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吃掉我军。

而事实上,当时真的是我党我军历史上,面临的最凶险的局面之一,可以说,一个不慎,我党就有可能消亡于历史。

1935年,站在大渡河边,毛主席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名言,“我们红军不是太平军,我毛泽东也不是石达开!

正因为有太平天国石达开,在安顺场渡口翻车以致覆没的前车之鉴,所以蒋介石才会放心大胆地,把我们红军往他认为的这条“绝路”方向逼,所为的就是希望我军能够重演石达开的悲剧。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

天罗地网

但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无疑要落空了,因为他漏算了一点,那就是红军部队不是太平军,而指挥渡河的人也不是那个死脑筋的翼王,而是更加冷静睿智的毛主席!

石达开死于非命,纯属自取灭亡。

而我们红军,不仅主要领导人头脑灵活,逢大事而拎得清,就连我们的红军部队,也不是太平军那种旧式军队!

所谓“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敢于根据形势灵活分兵,敢于多管齐下机动作战,敢于四面出击各个击破,这就是我们红军的优势。

至少,国民党军就没这种分兵的胆子,不然没准前脚分了兵,后脚跟着就散了伙。

不过虽说是有优势,可劣势也同样明显,甚至这个劣势在这个节骨眼上,那是相当要命的!

原来,我军赶到安顺场渡口时,战士们却仅仅只找到了几条渡船,而其余的大部分渡船,则早早被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军云南省主席龙云,派人全部烧掉了。

龙云

没有足够的渡船,中央红军要全部渡河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

先遣队的总指挥杨得志,已经率领突击队去强渡大渡河,意图拿下对岸的守军阵地,而此时的毛主席,则陷入了沉思。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天上又有轰炸机逡巡,随时造成威胁,此危急存亡之时,我们又能到哪里,去挤出来这一个月的时间给部队渡河呢?

中央红军又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而恰恰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兴高采烈地走来,告诉毛主席,有一位老人可以为红军指点迷津!

李富春像

老人夜访·山人自有妙路

深夜来访的老人名叫宋大顺,自称是清末的秀才,晚年住在附近山间。

不仅如此,他还告诉毛主席,自己年轻时候,曾在大渡河边,亲眼见证了当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这里,从筹谋渡河,到兵败身亡的全过程。

网络图片

毛主席看到这老人一头银发,身形佝偻,少说也有九十岁高龄,这样的年龄跨度,就算见证了洪秀全、石达开的时代,也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但是石达开跟红军没有关系,毛主席急忙向宋大顺请教渡河的事情。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把红军当下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时间急迫的情况,也都对宋大顺说了。

老秀才听完了毛主席的请教,却不忙着回答,而是问道,“后生,这大渡河水情如何,你可知晓?

毛主席不是本地人,他又哪里能知道大渡河什么情况?他摇摇头。

老秀才伸出三根指头,说,“大渡河宽300余米,深近10丈(30米),水湍而急,礁多而密,你们只有四五只小舟,稍有不慎就是人亡舟破,人家追来前你要渡河完,这不是痴人说梦尔?

“那真的没办法了吗?”毛主席很不甘心。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跳出敌军的包围圈,中国革命眼看着就要走入新局面,却偏偏被这三百余米宽的大渡河挡在这里,前不得进后不得退,难道真是到了末路?

难道真要如那蒋中正的意,做那石达开第二吗?实在是太令人不甘了。

看着主席那焦急的神色,老秀才心里暗暗点头,他没看错,这个后生虽然年轻,但到底是个能做大事的人,遇事沉稳有度。

想到这里,宋大顺才又开口,“倒也不是没有别的路……”

毛主席一听有转机,马上眼睛一亮,“先生……”

毛主席连秉师之礼都用上了。

但老秀才却摆摆手,只看着毛主席的眼睛,“大渡河往上游有一铁索桥,乃康熙年督造,桥名泸定,走此桥,或可有一线生机。

毛主席听了这话,眼睛又是一亮,太好了,有转机!

可是,毛主席马上又意识到一个关键问题,他轻声问老秀才,“先生,那泸定桥距此地……”

老秀才又伸出了三根指头,“三百里……”

“三百里?”毛主席眉毛一抖,他马上拿过一张作战地图,找到了老秀才所说的那个地方,手上一对比,心里一沉,再一看沿路上的地形地貌,他心里更沉重了。

这距离虽然不远,但按照后边薛岳的追兵行军速度,留给红军的时间,却是很紧张。

而且部队自从离开遵义之后,一直都在边走边打,战士们连续多日行军作战,可谓是又疲又累,就连毛主席自己,此刻两脚上都有血泡脓肿,步履维艰。

而且头顶上还有敌军的飞机,白天不能走只能走夜路。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让部队一路夜里急行,所过之处还尽是丘陵陡崖,这……

看到毛主席再度疑虑不定的眉峰,老秀才突然问道,“后生,你可知晓那翼王兵败的原因吗?

石达开兵败的原因,毛主席自然知道,但他并未回答,而是看着宋大顺,他知道这老先生深夜而来,必定不是为了跟他秉烛夜话。

他问自己翼王兵败原因,相信也是有的放矢。

老秀才慢悠悠地伸出了三根指头,“石达开小妾生子,他摆筵席三天,耽误了渡河,此为其一!

他生性多疑,生恐手下拥兵自重,自立为王,所以把先过河的一万多人又撤了回来,握在手中,看似保全了实力,但却浪费了时间,此为其二!

第三点,他们来时正赶上汛期,河水上涨,渡河艰难,这倒不能怪石达开,只能说是天意!

老人说完,幽幽一叹,显然,翼王石达开领四五万人马雄心勃勃入蜀中,原本可以有一番作为,却因为各种客观原因而兵败垂成,实在很令人惋惜。

看着眼前的毛主席,老人眼里有精光闪烁。

他久居山中不问世事,虽不知道共产党为何物,但他看得出红军中多贫苦子弟,他也看得出来,红军的精神面貌与石达开的那支旧军截然不同,他更看得出来,面前的毛主席虽然面相普通,但是却是有大志向的人,与石达开完全不同。

想及此,他凑近毛主席,“翼王兵败大渡河,全因他多疑而迟疑,以至于大军拖拖拉拉,两三日竟不能动!

说罢,他看着毛主席,“老朽我虽学艺不精,然也读过几句兵书,后生,须知领兵者,犹豫畏缩,左右不定,乃领兵大忌!

犹豫不定乃领兵大忌!这句话犹如醍醐灌顶,令毛主席心下豁然开朗,他终于拿定主意。

看到毛主席的神色变化,老秀才微微一笑,站起身,又轻声道,“后生,一路上,莫停留!

毛主席神色坚定地点点头,“多谢先生高义!您真是救了我们红军几万人的生命,也救了全中国的革命!”

老秀才走后,毛主席咬了咬牙,命令,“集合各部首长,部队即刻开拔!”

孤注一掷的急行军

1935年5月28日白天,红四团的驻地,黄开湘与杨成武接到了红一军团代为转达的军委来电。

杨成武

“限左路军于明日夺取泸定桥控制权,为我军大部渡河做准备!”

随电文而来的还有一封主席的口头命令“你部要以最高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项光荣任务!你们将在此战斗中突破由红五团创下的,为夺取鸭溪、道州而一天急行军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另预祝成功!”

突然接到这条命令,杨成武、黄开湘二人顿觉压力袭来。

因为按照他们得知的信息来看,他们目前所处的位置,距离泸定桥,可是足足有二百四十里!

而留给他们的时间,却只剩下了不到二十四小时。

而且还是艰涩难行的蜀道山路。

开国上将杨成武

杨成武看了一眼黄开湘,“安顺场渡口的情况你我都知道,如果强渡,时间根本来不及,而按照地图看,如果在那里确实有一座铁索桥,这确实是解燃眉之急的最佳办法!”

黄开湘眉头紧皱,“只是战士们连日行军……”

杨成武也是久经战阵的指战员,他与战士们感情极好,可谓爱兵如子,而战士们才历经了一个月的辗转征战,早已是非常疲惫了,现在又要执行这样的急行军任务,恐怕……

恐怕非战斗减员将会非常多,这是杨成武十分忧虑的。

“但这样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杨成武看了一眼黄开湘,语气坚定,“这是我党我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哪怕是把我们拼光了,也要把任务完成!

黄开湘狠狠地点点头,转身嘶吼一声,“司号员,吹号集合!”

烈士黄开湘

想那么多有什么用?先跑起来再说,管他妈的!此时此刻,时间是最要紧的。

红四团全体战士们集合完毕,杨成武一声大吼,“全团都有,跑步走!”

一场“脚底板战斗”在崎岖陡峭的川中丘陵上,打响了!

十里、二十里、三十里……

不断有战士掉队,不断有人滑落深深的山崖,但没有人多看一眼,更没有人有时间去悲伤战友的牺牲,只因为,团长下的是死命令!

哪怕要死,也得等跑到了泸定桥边再死!

全团几千个人无声的前进,没有一个人说话。

饿了,拿出事先蒸熟的苞米粒塞在嘴里嚼一嚼咽了,渴了就拿出水囊喝水,冷了……

冷了忍着!

这就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忠于革命!

大雨悄然下起,越下越大,路面湿滑泥泞不堪,掉队、掉崖的战士更多了,但整个队伍的行进速度仍然快而不乱,军容齐整!

黑黝黝的山崖峭壁间,整齐地响起脚步声,宛如电闪雷鸣动,宛如怒涛拍案起!

二十多个小时不停地行军,终于在29日黎明前,红四团先头部队在泸定桥西岸到位!

一昼夜间,行军240华里,当真是伟大的“脚底板战斗”!

难怪后世提起这场“脚底板战斗”,会热血动容了。

半日行军百二里,红军都是铁脚板!

而这支“脚底板战斗军”不顾一夜行军的疲累,立刻就投入了泸定桥争夺战!

结语: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飞夺泸定桥的战役成功,使红军转危为安,也给中国革命保留了火种,重新将决定命运的权利,攥在了自己手中。

我们的成功,不仅是一场战役的成功,更是我军战斗意志的成功,是毛主席毅然决然的成功,更是无数无产者们信仰的成功,是人民战争的成功!

如今,我们依然怀着对革命先辈的缅怀与崇敬,依然在砥砺前行,所为的,不正是继承前人的遗志,为了中华民族的人民幸福吗?

伟大的人民军队万岁,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