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暗润文史
1980年编写战史,有人否定毛泽东思想,开国中将一句话回应反击。
1980年,党中央决定编写一部记录中国共产党的战争史,记录我党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成就。而作为我军内部知名的军事理论研究专家,郭化若将军很快便被组织选定为战史编写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并开始指导相关工作。
但就在郭将军率领一众干部投身到战史编写工作之中时,社会各界针对此次事件开始出现了一些“建议”。甚至有好事者主动“建议”称:“党的战史不能以毛泽东思想为主,郭将军不能因为与主席关系而不能过分吹捧毛主席的作用!”
郭将军在听闻传言后是如何回应的?他与毛主席之间又究竟有何关系呢?
点个关注,一起走进儒将郭化若与毛主席的故事。
力挺主席
上世纪70年代初期,因中央的决策变化,一大批曾在此前遭到贬斥的开国将领顺利回到党的怀抱,开始继续为党工作。作为长期研究战史的军事专家,与战友们有着相同遭遇的郭化若中将也脱离了困境。
渴望继续为党工作的他,在没有受到党组织命令的情况下,主动与军委负责人叶帅展开沟通,希望能够继续为党、为国效力。叶帅深感他的奉献精神,于是便开始积极为他工作之事奔走。
有了叶帅的倾力相助,没多久他便受到党中央的命令,要求其尽快离开合肥赶往北京接受治疗,将身上的病患清除。
郭将军的心中十分开心,猜测这是党组织担心自己身体不好干不好工作,特意为自己工作扫除障碍。尽管心中对未来十分乐观,但郭将军还是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因为不了解中央方面的具体情况,不知道是否还可能存在变动。因此,郭将军前往北京之事十分谨慎,没有刻意向外界透露,就连自己的多年战友和部下也未告知。
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在郭将军离开之际,战友下属们却齐齐现身机场送别。原来众人已经通过其他渠道得知了相关情况,特意到机场与郭将军这位可敬可亲的老同志告别。
作为我军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郭化若的教学能力和指挥能力都很强。在随党中央一路征战的过程中,凭借自己出色的战术能力,让党内大部分干部都对其赞赏有加。作为军人,“能打”这一要素无疑是最让人敬重的原因之一。
此外,郭将军作为一代儒将,其个人品行和修养,在我军之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在合肥期间,郭将军虽然生活的并不算好,但却每天都积极乐观的生活。他不仅本人追求乐观圣后,还会刻意带动身边的战友和下属。此外,对于党军内部的诸多干部,他也是爱护有加。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这位在人品和工作两方面都称得上无暇之人,才获得了如此多战友下属的尊重。
在战友们的欢呼声和注视之下,郭将军乘坐飞机离开了合肥。抵达北京后,党组织将其安排在了相应的招待所,开始疾病的相关治疗工作。因渴望能更快回到党的怀抱,继续为党奉献,还在治疗阶段,郭将军便向,毛主席发去了一封书信。
在信中,他再一次表明了自己希望能够尽快为党工作。毛主席在看到这份信件后十分感动,表示郭将军先治病要紧,只要党内出现了工作机会,便立即将其安排上去。
很快,党组织收到消息称山东地区出土了孙武的兵书《孙子》,急需相关人士进行研究。毛主席当即便命令军事专家郭化若上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专职研究《孙子》,争取为我党的军事理论做出更大贡献。
在研究《孙子》之外,郭将军在军科院内的日常工作便是编写我党的战史。自50年代以来,我党、我军便开始编写相关战史。但此前大多都是由地方各部队自主编写,碍于人力、物力的制约,效果不够显著。
1980年,党中央做出编写战史指示,并将此事交由郭将军负责。郭将军乐在其中,能够为党和国家做事,自然十分开心。但在编修过程中,却出现了部分反对战史以毛泽东思想为核心的声音。
因为进入了新的时期,社会之上思想动荡不堪,不少人盲目将过去的错误归咎到毛主席身上,并因此产生了反毛主席的思想。面对这样的声讨,郭将军公开表示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人决定不能抛弃的!毛主席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中国的光荣!”
郭化若与毛主席之间有何关系,为何他要如此维护毛主席呢?
将帅情深
1980年编写战史,有人否定毛泽东思想,郭化若回应:决不能抛弃!
说起郭化若与毛主席之间的将帅情谊,需要从两方面说起。一方面,郭化若将军是毛主席的干将、好友,是生活中工作中互相帮助之人。另一方面,郭化若将军还是毛主席军事思想的研究者、践行者,是毛主席的高参和知己。二人之间的联系,最早还要追溯到土地革命时期。
郭化若,1904年出生于福建福州的农民家庭之中,是个标标准准的农家小子。21岁那年,成绩优异却多次因贫辍学的郭化若成功考入黄埔军校,成为第四期学员。
在黄埔军校的教育指引下,本就学习成绩优异,且心怀报国理想的郭化若,很快便得到了飞速提升。他不仅很快展现出了在军事上的天赋,也渐渐表现出了在思想上的先进。在周恩来等人的影响下,在校期间的他大量阅读马列主义相关书籍, 最终加入中国共产党怀抱。
因为军事能力突出,老蒋曾多次调集其担任自己的军事参谋。但郭化若认定老蒋未来一定与我党理念不合,因此拒绝了老蒋的命令。
北伐时期,郭化若就任炮兵连长,参与到了各场大战之中。按理说,作为中下级军官不需要考虑战役该如何打。但他这位小连长却总是在各场战斗中,以极高的眼光研究战略问题。北伐失败后,郭化若率军南下加入到南昌起义部队之中,随后跟随朱、陈两位开国元帅一路辗转。
在此过程中,郭化若因出色的军事素养被党组组看中,派遣至苏联学习炮兵知识。1928年冬,结束留学任务的郭回到祖国怀抱,加入红四军,担任纵队参谋长职务。此后,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郭化若先后就任红军军级、军团级、方面军级参谋长职务。
在他积极为红军和苏区的扩展而努力进程中,他与毛主席产生了往来,受到了毛主席的器重。作为红军的高级军事领导,他充分理解阐释毛主席的军事理论思想,在中央苏区前后三次的“反围剿”斗争中贡献巨大。在红军重返赣南时期,他更是作为毛主席的政治秘书,与其交往甚密。甚至军内不少人称那时的郭化若简直就是朱毛二人的“活诸葛”,是最受二人信重的干部。
长征途中,因拥护毛主席,遭受排挤的他加入陈赓大将的干部团,就任团参谋。随军完成万里长征之后,毛主席将他调至红军大学任职。虽说离开了作战一线,但郭化若却并未因此感到任何不满。
他不仅亲自编写相关教材,制定军事训练方法,甚至还将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活用到教学之中,为红军大学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此后,他又在红大、抗大教育岗位上担任多职,并与毛主席就军事教育问题有过多次的深入交流探讨。在二人的来往信件中,毛主席更是亲切表示:“请你对军事教育作我的先生”。
1937年底,郭化若正式结束在抗大的教育工作,回到主席身边任军事高参。面对回到自己身边的郭化若,毛主席表示:“你不用管其他,只要专注于战略问题,务必要将军事理论研究个头绪出来!”
在毛主席的期待之下,郭化若自然不敢有所轻慢。他每天都游走在延安地区的各大图书馆和各个大学之间,将所有相关的资料收集归纳。最终,在毛主席的帮助下,《抗日战争丛书》现世,成为了党军进行抗日战争的重要思想法宝。
郭化若在军事研究上与毛主席有着怎样的共鸣呢?
灵魂知己
1980年编写战史,有人否定毛泽东思想,郭化若回应:决不能抛弃!
在完成《抗日战争丛书》的编写后,郭化若又积极投身到毛主席最为重视的“游击战争”理论研究之中。作为八路军抗日战斗的最大法宝,“游击战”蕴含着以毛主席为首的一众领导人的智慧结晶。
但在党军内部,以及全中国,很多人都不理解“游击战”究竟有何作用,对抗战有着怎样的影响。为了证明游击战的作用,宣传游击战,他开始废寝忘食的研究毛主席的游击战理论。最终在1938年,郭化若完成自身的游击战战略相关问题研究,并被毛主席吸收采纳。
1939年,党中央为提高部队的战略指挥能力,召开了抗大首届参谋培训班。毛主席亲自邀请郭化若担任“战略学”课程讲师,为我军各主力部队的参谋们授课。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毛主席在介绍郭化若时开口称:“你们放心,郭化若在战略学上教授水平跟我差不多,甚至还要超过我!”
作为能够与毛主席相媲美的战略大家,郭化若的军事水平极高。而这样高的军事理论水平,不仅体现在现代军事理论的学习上,还体现在中国古代兵法的研究上。在毛主席这位酷爱孙子兵法的领袖指引下,他开始积极研究古兵法。
抗战期间,他以赤壁之战为研究蓝本,将国共双方自比“吴、蜀”,清晰阐释了团结抗日的重要性。此后,他又以《齐燕即墨之战》的相关研究,再次证明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必要性。这两篇文章最终被《八路军军政杂志》收录刊发,成为国共将领们都能阅读学习的典范。
不少国军将领在阅读之后,甚至还向杂志出版社发来信件,称自己从中得到了极大启发。
在这样的鼓舞之下,郭化若开始对毛主席最为推崇的古代兵书《孙子》进行研究。
尽管在最开始,他只是一时兴起,希望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但这个无意的举动,却让他的后半生紧紧的同《孙子》绑定在了一起。
毛主席得知他开始研究《孙子》兵法之后十分高兴,急忙将他找来进行深入谈话。在二人交谈之中,毛主席谈起要研究《孙子》兵法,首先必须要坚持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批判性的学习其中的优秀战略思想,并结合马列主义进行新的变化充实。
在毛主席的指导下,郭化若花费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一边学习一边研究,最终写出了一篇以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为指导的研究文章。毛主席在文章出炉后当即便进行了查看,并进行了相关修改。
后来这篇经过修改的文章不仅在延安“抗日研究会”上得到讲演,还在不久后登上《八路军军政杂志》之上。因为《孙子》兵法的缘故,他与毛主席之间有关军事思想的碰撞越来愈多,二人之间的军事理念也在交锋之间得到升华统一。
此后,他便长期致力于《孙子》兵法相关军事理论的研究。新中国建立后,他甚至亲自编订出版了一套《新编今译孙子兵法》,得到了广大军民的热爱。毛主席甚至给出了:“古有孙子,今有郭子”的极高评价。
特殊时期,他因为长期致力于文化领域研究而被打倒,被人扣上了许多罪名。但毛主席却念及旧情,主动为其开脱,他这才得以平安度过劫难。70年代初,在毛主席关照下,郭化若再度展开军事理论研究,先后领导编著了多本战史,为军史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1995年11月,早已退休的郭化若于北京病逝,享年91岁,结束了追随毛主席奋斗的一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