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侬软语、悠扬婉转,在青浦区白鹤小学建校120周年教育教学主题活动上,白鹤小学沪韵社团的孩子们和来自上海沪剧院的校友吴双一起表演的沪剧《奔跑吧,鹤溪少年》,让人耳目一新。
学沪语、吟童谣、唱经典,120岁的白鹤小学将白鹤镇的红色元素融入沪剧文化中,创新发展沪剧艺术,传承地域文化基因。
百廿年历程,承载文化记忆
白鹤小学的前身可以追溯至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创建的公立鹤溪初等小学堂。当时,白鹤镇有识之士徐士廉、许藻才等人在兴办新学潮流的影响下,利用本镇南市银杏树下的海月堂禅寺内部分空间作为校舍,创办了这所学校。随着时代的变迁,学校经历了多次易名与搬迁,最终成为今日的白鹤小学。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白鹤小学确立了“让每一位学子鲜活地发展”的办学理念,沪剧则成为了白鹤小学的一大特色品牌。
在青浦白鹤镇,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吟唱沪剧,这不仅是地域文化的体现,更是先辈智慧与情感的凝聚。
但在白鹤小学,有一多半学生来自祖国各地,对沪语并不熟悉,即便是上海籍学生,也有很多听不懂沪剧。
不会说沪语,也听不懂沪剧?白鹤小学出招:
一二年级孩子念诵“沪语童谣”:音乐课前五分钟,学习沪语词汇、进行对话练习,开展创编童谣亲子赛、沪剧童谣班班唱等活动;
三年级孩子哼唱“沪曲”:艺术节、读书节活动中学习经典沪曲,定期聆听沪剧名专家的授课;
四五年级孩子表演“沪剧”:每周一次社团课学唱沪剧,唱沪剧革命歌曲,编沪剧剧本,开展自编沪剧展演活动。
融红色元素,丰富沪剧文化
白鹤地区有许多红色资源,为创编沪剧剧本和沪语童谣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据白鹤小学校长张婷介绍,为了将地域红色元素融入沪剧文化,学校组织学生参观青龙古塔、新四军标语墙、草莓基地等白鹤地区的特色景区和历史文物;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沪韵文化宣讲团、说唱、沪韵等社团,深入敬老院、社区进行宣讲和志愿服务;利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将学到的沪剧知识及感悟撰写成文稿和快板说唱词、编排沪剧节目。
利用“人文青浦,上海之源 ”地域优势,白鹤小学编写了中高年级的“学唱申曲,传承沪剧文化”以及低年级的“学沪语,做新上海人”等校本课程。
每年五月份,白鹤小学还会举办“沪剧文化节 ”鼓励全校学生展示才能,争“沪韵章”,传递沪剧艺术之美。
学校还组织了“小手大手齐携手,古韵新尚共传承” 等系列活动,发动低年级学生和家长创编沪语童谣,根据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现象编童谣,邀请本地孩子的爷爷奶奶来学校作客,开展经典沪语学习,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亲子学沪剧。
沪剧在校园中唱响,也给白鹤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带来了丰硕的成果。
白鹤小学沪韵社团排练的《绣红旗》节目参加上海市沪语传承系列活动、创编的《草莓姑娘名声响》获得上海市沪剧传承一等奖;白鹤小学教师们的沪剧视频《新苗在白小》获全国中小学校园电视和优秀节目评选金奖。
文字:白羽
照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编辑:袁曼舒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