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经常会忽略自己对孩子的影响。
父亲的一句鼓励,可能在孩子心中变成穿越困难的力量;一句责备,也可能变成孩子内心的束缚。

嘿,我是coken。
你有多相信你的孩子,他就有多相信他自己。
前几天我有一个朋友来杭州找我聊天,他说他家孩子老是觉得自己不行,自卑、不自信,做事畏手畏脚,还总觉得自己哪儿哪儿都不好。
每个人最初对自己的认知,往往都来源于与父母的互动方式。
如果父亲总是鼓励、接纳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支持、信任和安全,孩子就容易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对未来也更有信心。
若父亲经常表现出批评、指责、焦虑或者不耐烦,孩子往往会内化这些负面评价,慢慢地形成自卑、犹豫不决、不敢尝试的习惯。
1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真的不相信自己,而是我们这些做爸爸的,自己首先没去真正地相信他。
很多时候我们做爸爸的经常在孩子耳边说:“没关系的孩子,去做吧,就算错了也别怕,有问题就来找爸爸,爸爸永远在你身后。”
或者说:“你真的特别棒,爸爸知道你已经很努力了,不用担心结果怎么样,你就是爸爸最骄傲的孩子。将来你一定会幸福、会快乐,会活出你自己的精彩。”
你说,要是孩子常常听到这些话,他还能自我怀疑吗?还能觉得自己不行吗?
我相信不会的,也许孩子早就自信满满地往前冲了。
我记得我小时,我的父亲曾经反复地告诉我:“我相信你,你没有问题,你真的已经让我非常放心了。”
后来在我自己的人生里,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这句话就像一种强大的信念一样,支撑着我,提醒我:“我爸爸相信我,我肯定可以的,我不能让爸爸失望。”
就是这样一句简单而坚定的话,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但反过来想想,如果我们做父亲的给孩子的不是鼓励和肯定,而总是批评、怀疑和否定呢?孩子又会怎样看待自己?
很多时候,孩子害怕犯错,不是因为他们自己天生就怕,而是因为他们习惯了爸爸失望的脸色;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想法,而是因为每次表达的时候,爸爸的耐心都不够,语气也总是急躁。
2
有一次,我参与了一个心理活动,帮助来访者去做心理疗愈。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在闭上眼睛后,第一个看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爸爸。
那个爸爸站在他们和真实的自己之间。
他们只能看到爸爸严厉的眼神,却无法看见真正的自己。
当我们帮助他们轻轻地把眼前的爸爸移开时,他们才终于看到了自己真实的模样。他们突然发现:“原来我这么好,原来我其实这么可爱,我自己都不知道!”
很多人在那一瞬间,都忍不住地流下了眼泪,因为他们第一次真正地看见了自己,第一次明白自己其实一直都值得被爱。
自卑”的根源往往不在孩子自己,而在家庭,尤其是父亲的影响。
作为父亲,我们千万不要轻易去批评孩子,不要总是用否定的语言去定义他们。
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态度,会深刻地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认知。
我们一定要意识到,孩子之所以自卑、自我怀疑,很可能并不是因为他们自己,而是因为我们这些做父亲的,从未真正给他们充足的肯定与信任。
世界上没有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差的,也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不值得被爱。
我们的不耐烦、批评和焦虑,只是我们作为大人的压力在无意识中投射到他们身上而已。
我是建议可以一点点做出改变,哪怕只是从一句话开始。
你可以拍拍孩子的肩膀,说一句:“孩子,爸爸相信你,真的,相信你行。”
你也可以在他们做错事时轻声说:“没事儿,错了也没关系,爸爸在。”
让他们知道,他们不需要完美,他们可以有情绪,可以有需要,可以来找我们。
我们,就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写在最后
我希望所有做父亲的都能够重新看到自己的责任,真正地用我们的信任和肯定去拥抱我们的孩子。
每个孩子本来就很好。
所谓的“不够好”,很多时候只是大人眼光下的误解。真正需要调整的,是我们作为父亲的态度与方式。
订阅《爸爸在读》
每日精选值得你阅读的深度好文
帮你跳过那些不值得阅读的内容
实践智慧 胜于空谈 父亲的认知觉醒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