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些比较严格的审查规定,都是近年来反诈政策的要求。
2022年12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将“金融治理”单列一章,对金融机构提出了要求。
其中第十八条就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对银行账户加强监测,建立完善符合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特征的异常账户和可疑交易监测机制。对监测识别的异常账户和可疑交易,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根据风险情况,采取核实交易情况、重新核验身份、延迟支付结算、限制或者中止有关业务等必要的防范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十八条
1、解封卡难度大,是因为触发“反诈”风险监控机制
银行卡被封,或者银行账户被冻结,有很多原因,比如:密码输错多次、到期未更新换卡、挂失、异常交易、司法冻结等等。
我们平时那种密码输错了以后导致封卡,其实自己去柜台办理很容易就能解封。
但新闻中的银行之所以要盘问各种细节,是因为女子使用的银行卡有异常情况被止付,所以需要向反诈中心核实之后才能将银行卡解封。
前面说的导致止付的“异常情况”有这些:
(1)非本人使用银行卡:女子使用的银行卡是其丈夫的;
(2)户主年龄在50岁以上:中老年人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重点对象;
(3)银行卡长期不启用,突然有较大流水:长期不启用的银行卡,余额较小,突然进入一笔钱(2.5万元);
(4)短期大额进出账交易:银行卡进入大额资金后,短期迅速全额取出(有洗钱或者被诈骗风险);
(5)取款理由为“急用钱”,风险高:比如“患重病”“出车祸”“资金周转”等等理由,是诈骗分子比较常规会使用的;
(6)用不常用银行卡取现,而非转账或第三方支付:现在医院都可以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通常大家绑定一张主要的银行卡,直接扫码支付就好。确实很少见到突然用一张不常用的卡,还要取现支付的情况。
综合这些理由,银行内部的检测系统就会根据风险防控机制将取款行为识别为“风险异常”事项,作出“止付”等中止服务的操作。我个人觉得银行这么做是合规的,也是合理的。
2、配合回答问题、提供材料即可提速
其实不用跟银行工作人员在那掰扯,作为当事人,觉得自己的钱取不出心里有点莫名其妙是可以理解的,但正是因为现在网络诈骗太猖獗了,很多老年人转账或者取现,连子女亲人都劝不住,才需要银行额外把关的。
我觉得这层监管不能少。为了资金安全,适当牺牲一点速度和便利性是可行的。
所以咱们遇到这种情况,其实只要配合回答问题,该提供的资料提供出来就行了,银行以及反诈中心识别完风险以后,肯定不会硬卡着不放的。
越是不配合、越是情绪激动,可能在其他人眼中风险越高,排查得也越仔细。咱们看过不少新闻,很多人被诈骗,警方过来银行窗口劝,当事人也都是情绪激动的。这种案例太多了。
所以还是别嫌银行烦,诈骗分子倒是希望你们去闹,可最后亏的不还是自己么?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