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大决战,13万明军精锐,11万清军八旗,到底有多惨烈?

战略大决战,13万明军精锐,11万清军八旗,到底有多惨烈?
2025年04月03日 17:01 繁华万里775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明清两朝大战的故事,例如大凌河战役、辽阳战役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明朝与清朝最后一次大决战。公正客观的说,松锦大决战,明朝惨败,成为了明朝基本盘全面崩溃的导火索。在松锦大战之后,明朝面对清朝、农民起义军,再也没有机动作战力量,所有的精锐,几乎损失殆尽。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松锦大战之前的实际情况。1619年,明朝与后金之间,爆发了著名的萨尔浒大战。四路明军中,三路明军全军覆没。随着萨尔浒大战的惨败,明朝与后金之间的战争,天平开始一步步倾斜。后金掌握了战争主动权,明朝只能被动防御。随后的一系列战役中,双方历经了辽阳之战、大凌河之战、浑河之战等一系列战役。

后金政权,逐步控制了整个辽东地区。在一系列战役中,明朝逐步发现,在野战过程中,明军完全不是后金军队的对手。历经熊廷弼、孙承宗、袁承焕等人的经营,明朝基本上放弃了后金军队野战。依靠城池、碉堡为掩护,充分发挥明军的火器优势,也就是“守坚城、用大炮”战略。在这一战略的基础上,明朝进一步发展了著名了宁锦防线。

不得不说,宁锦防线没有太大的问题,在战略上是成功的,理念类似于宋朝与西夏之间的横山战略。如果后金军队想南下,就必须死磕宁锦防线。在一段时间内,后金政权确实碰的“头破血流”。但是,到了皇太极主政时期,皇太极迅速改变了战略部署,不再硬碰明朝的宁锦防线。而是开始征服漠南蒙古各部,进一步向西拓展了后金的势力范围。

后来的事实证明,后金军队屡屡通过漠南蒙古各部的控制区,进攻明显的各个地区,从而绕开了宁锦防线。1636年,皇太极称帝,建立清朝,开始与明朝分庭抗礼。对于明朝来说,不仅仅要面对东北方的清朝。同一时期,明朝内部爆发了一系列的农民起义,例如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等。已经积贫积弱的明朝,需要两线作战,完全是疲于应付。

1639年,明朝暂时压制了国内的农民起义军。终于开始腾出手来,应付清朝的屡屡进攻。1640年3月,清朝调动大军,再次包围了锦州城。对于锦州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锦州属于连接华北、东北的咽喉,也是整个宁锦防线的屏障,进可攻退可守。锦州城易守难攻,守将祖大寿,在城内囤积了大量的粮食。清军围城以后,双方开始了长达8个月的鏖战。

清军无法攻入城内,但城内的明军,也绝无可能突围。一旦离开坚固的城防,明军不是清军八旗的对手。明朝内部,自然也知道锦州的重要性。面对锦州被围,在农民起义军“暂时偃旗息鼓”的大环境下,明朝决定赌一把“大的”。明朝以洪承畴为统帅,从大同、甘肃、延绥、蓟州、宣府等各地,调集了8镇总兵,各地集结的大军,总兵力达到了13万人左右。

其中,相当一部分兵力属于明朝的精锐力量。请注意,在历经几次惨败以后,上述13万军队,属于明朝最后的有生力量。对于清朝来说,其实也是类似的情况。清朝在人口、资源等各方面,远远不如明朝。面对明朝集结13万大军,撼天动地而来,清朝几乎也是倾国之兵。按照各方面资料统计,这次战役中,清朝前后投入了10/11万军队。

双方投入的兵力,都在10万以上,属于明朝与清朝的一次战略大决战。对于双方来说,谁也输不起。对于清朝“围点打援”的特点,明军统帅洪承畴也非常清楚。因此,在战役开始的前期,明军采用了稳扎稳打、层层推进的战法,让清军找不到任何破绽。在双方的几次小规模战役中,明军的表现并不差,双方互有胜负。

如果双方继续拼消耗,最终失败的一方,并不一定是明朝。但是,在双方对峙的过程中,锦州的祖大寿,撑不住了,城内粮食告罄,开始向朝廷告急。朝廷又不得不催促洪承畴前进、救援,犹如击鼓传花。1640年7月,洪承畴不得不说率领明军主力,一步步推进,开始进入皇太极预设已久的包围圈。

1640年8月,明朝主力在松山、杏山一带,被清军包围。当然,包围之初,明军拥有兵力上的优势,而且官兵士气尚好,清军完全“啃不动”。但是,局势迅速恶化,随着笔架山的军粮被焚毁,10多万明军,陷入了前进无路、后无援兵的绝境。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突围。奈何,有组织的撤退,演变成了毫无头绪的溃退。

清军自然不会放过机会,开始全面进攻。最终,10多万明军全新大溃败。按照文献记载“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按照后来的资料统计,吴三桂、王朴等人,率领2万余残兵败将,逃回了宁远城。后来的事实证明,上述兵力成为了1644年吴三桂左右逢源的资本。

至于洪承畴,在大军突围失败以后,率领曹变蛟(一代猛人)等人,逃往了松山小城。最终,在坚守了半年多以后,松山小城失守,洪承畴被俘、曹变蛟被杀。随着明朝援军的彻底覆灭,困守锦州的祖大寿,选择了投降。至此,松锦大战结束。明朝损失了10余万兵力,相当一部分属于主力精锐。除了大军覆没之外,战略要地锦州失守。

随着锦州失守、10余万军队的巨大损失,明朝再也无力与清朝进行战略决战。同时,随着大部分机动作战力量的损失,面对开始死灰复燃的农民起义军,明朝完全是焦头烂额的局面。农民起义军先后席卷河南、湖广等地。对于明朝来说,出现了框架大崩盘的迹象。

关于明清两朝各方面战役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12条评论|22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清朝晚期太糟糕了,啥都不会干,就知道割地赔钱签协议
4月4日17:29举报5回复
温柔小魔王JD陕西西安
汉族这边确实有点不行,导致国家沦陷,到处都是敌人的气息
4月4日17:28举报3回复
讨论历史话题还挺有趣的
4月4日17:30举报1回复
最新评论
用户2554846087山东枣庄
个体打不赢集体打不赢,配上优势兵种铁骑,输定了
4月13日15:30举报回复
报国寺邻居四川成都
汉族军队在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北伐必须走水路,如朱元璋沿大运河北伐。因为汉族军队的粮草后勤不走水路很容易被敌方的骑兵迂回消灭。走水路的话,船就相当于移动的弓弩发射堡垒,你从此岸来我就往彼右岸去,敌方马队无法击破,才能发挥人数优势。所以,要打败后金,必须在河流的入海口附近建城,例如应该将锦州驻军,与毛文龙的皮岛合为一军,在皮岛筑城。
4月9日14:02举报回复
讨论历史话题还挺有趣的
4月4日17:30举报1回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