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两度被做空 奥园财报数字精雕细琢

曾两度被做空 奥园财报数字精雕细琢
2020年08月19日 14:17 好猫财经

两次被做空的奥园(03883.HK),继续发出堪称完美的财务报告。

上半年,奥园实现合同销售额508.7亿元,同比略微下降;营业额282.4亿元,同比增长19%;毛利润率29.3%,公司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率8.7%。

如此利润水平,在国内房企中可以名列前茅。

更为关键的是,销售放缓、融资趋紧背景下,奥园拥有令人羡慕的充裕流动性。

持有非受限现金530.3亿元,相对应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仅为470.5亿元。

在外界看来,这是奥园管理层又一次给予回击:

奥园没有做假,奥园拥有真实业绩。

世上无新事,奥园财报并不是没有破绽,与大多数房企一样,奥园的业绩建立在杠杆之上,只是隐藏得比较深。

从净负债率出发(「有息负债-货币资金」/净资产),可以看出奥园的杠杆到底加在哪里。

2019年末,奥园的净负债率为74.9%,到上半年末,净负债率上升至79.8%。

实际上,这一数据可能要高得多。净负债率计算公式中,上半年奥园的货币资金几乎没有变化,有息负债增加,净资产增加。

也就是说,分子、分母同时增加,才确保了净负债率控制在80%以内,这是一个精雕细琢的数字。

分母净资产420.9亿元中,非控股权益268.3亿元,相比2019年末增加了近50亿元,公司股东应占权益152.6亿元,几乎没有变化。

如果上述50亿元是负债的话,分子增加50亿元,分母减少50亿元,净负债率的数字将超过100%。

线上业绩发布会中,奥园副总裁、首席财务官陈志斌安抚投资者:

“公司对于净负债率,从贷款到其他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我们觉得80%左右还是合理的水平,因此没有太大担忧。”

陈志斌曾经是乙方,十多年前,陈志斌是德勤的一员,亲身参与了中国奥园多次并购案子,他对于奥园有着更深了解。

之前两次做空报告中,奥园的非控股权益占总权益比例,与分享的利润比例严重不对等,被怀疑为“明股实债”。

2016年,奥园的非控股权益占比为39%,2019年底这一数据升至59.4%,如今这一数据继续飙升至63.7%。

非控股权益的增加,也就意味着非控股股东将注入资金,直接增厚净资产,降低了奥园的负债。

除此之外,这些非控股股东,还带来了大量垫付款项,润滑了奥园的现金流。

“明股实债”只要操作得当,则只是一个打“擦边球”的融资模式。

但做空者此前强调,奥园的非控股权益里,多数来自与奥园及控股股东有关联的基金,涉嫌自融。

有人会说,老板找来信托、基金,或者用自己的钱,来做小股东,分钱也很少,老板简直就是活雷锋。

实质上,这种理解并不全面。奥园利用非控股权益,及其带来的资金,降低了上市公司负债率,润滑了现金流,保证了上市公司运营安全。

最为重要的是,这些非控股权益未来终将享受到相对应股权收益,股权收益率一定比融资利率要高,这些收益将直接进入关联人士的口袋。

财富就是这样稳妥、滚动、倍增起来的。

与其他内房股8月底才发布中报相比,奥园几乎提前了半个月,这一改变从2015年开始,也是从那时起,奥园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销售额从155亿元到突破1000亿元,奥园仅用了四年。当然,看起来完美的财务报表,不仅仅只是利用非控股权益掩饰了瑕疵。

奥园肯定做对了什么,从销售额、拿地、利润率来看,奥园把握住了2015年开始的楼市上行周期,通过并购、招拍挂拿对了地,做到了快速销售,实现了利润。

很多年来,这种“负债驱动资产”的模式,贯穿了中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中。

高规模带来高负债,高负债要求高周转,相对应融资需求也更加强烈。

从奥园身上能找到的证据就是,7.5%的融资成本相对同规模房企略高,同时奥园的销售增长率高,销售回款率高,上半年达90%。

“负债驱动资产”模式的缺点,就是一直不能停下来,容错空间小,无论是负债端还是资产端,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翻车。

曾在这一模式“鼻祖”碧桂园管财务的吴建斌说,刚需的红利、土地的红利、金融的红利都在消失,房地产企业需要作出改变,找到独特竞争力。

对于奥园也是一样,不可能一直完美下去,是谎言终会被验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