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冠观察:读书改变命运并未过时

首冠观察:读书改变命运并未过时
2024年06月11日 11:20 高科技网官方

今年是高考恢复的第48年,整体上看,已经过了“一考定终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年轻人的选择越来越多,但高考的关注热度依然不减,那么,高考到底有什么魔力?是什么原因让人们依然那么关注高考?人们一直谈论的高考到底在谈什么呢?

说到高考,大部分会想到“读书改变命运”。从高考恢复开始到现在,生活中确实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说张艺谋、徐孟南、梁实、俞敏洪、庞忠旺、桂海潮、刘洋等。即便也有人会拿“北大才子陆步轩卖猪肉”当反面教材,但那终究是个例,不具有普遍必然性,更何况,陆步轩早已不是普通的猪肉贩,而是身价超40亿的猪肉品牌创始人兼作家。

高考,不代表所有。但高考背后的默默付出,是任何人、任何诗化语言都不能冲淡和遮掩的。世上固然有天资聪颖之才,但想要学业精进,想要出类拔萃,始终离不开“头悬梁,锥刺股”的勤学苦练。对于大多数人、特别是出身普通家庭的人,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最终走向成功。因此,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群人:即便历经沧桑、双鬓如霜,但回想起高考,就会初心萌动、嘴角上扬,因为那是奋斗的青春,是激情燃烧的岁月。

高考,只有几天。但记录在考卷之外的是努力奋斗的“十年”。“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高考不是今天多看几页书、明天多做几道题就能马上成功的。高考需要的是持续的奋斗、日复一日的坚持。大多数考生依然在努力的奋斗,并且一致相信:坚持就会有回报。固然,最终不是所有人都能考上大学、跨入名校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了知识,开拓了眼界,磨砺了意志,为遇见更好的自己埋下了无数可能。

这就是高考精神——坚持:知识就是力量;坚信:努力会有成果;磨砺: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品格。在光怪陆离的传播语境里,“躺平”“躺赢”这样的词,常常撩拨着大众的神经。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高考考生,从不放弃坚强、坚持、坚韧,他们始终用行动证明:中国的年轻人一代更比一代强,一代更比一代努力向上、向善、积极乐观。时间一直在考验,但心中的信念丝毫也未减,这就是知识的力量,这种力量,这种价值观、品格才是伴随一生的财富,才是读书改变命运的关键所在。社会对高考考生们的祝福和护航,以及围绕高考公平所做的努力,体现的正是对人才的需求,对梦想的尊重,以及对奋斗的支持。

高考,无论是今天还是明天,是三天还是四天,它始终会结束,但我们的高考精神永不会过时。今天,我们在谈论高考,其实也是在谈论高考精神,拥有高考精神,甚至比考多少分、考上什么大学还重要。纯粹的理想,极致的拼搏,希望不管经过多少年,我们都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即便前路艰难也从不退却,保持自信乐观、一往无前。(谢小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