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财富会
深圳最好的一面在于,
你永远可以相信理想。
这座让无数创业家为之血拼的城市,
又开始“整活”了。
1984年国庆节,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的彩车浩浩荡荡地从天安门前驶过。
引人注目的深圳彩车
这辆代表深圳的彩车,成为那个时代深圳精神的有力注脚。
人们从此记住了在中国南海边上有个小渔村,一夜之间蜕变成为中国看向世界的窗口。
01
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圳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中国改革开放大开发的局面从这里铺展开来。
大批的年轻人涌向这里,一时间深圳成为造梦者的天堂。
1987年,43岁的任正非以“高龄”创业者的身份,成为深圳前赴后继创业大军中的一员。
当时,任正非与几个合伙人共同集资2.1万元,在南油新村乱草堆的一栋居民楼中,创立了深圳华为技术科技有限公司。
任正非与合伙人创业初期
成立初期,华为以买卖交换机设备为生,从香港买来交换机,卖给县级邮电局和乡镇、矿山。
但靠做交换机中间商赚钱绝非长久之计,这种模式利润微薄且受制于人。
因此,任正非决定华为必须走上科研之路。
1989年,任正非跑去清华大学拜访准备博士答辩的郑宝用。
为了让这位在光电领域赫赫声名的科学家感受到自己的诚意,任正非甚至直接在郑宝用宿舍打起了地铺,他告诉郑宝用:
“来吧,咱们一起干件大事,让中国人能用上自己的产品,把那些外国货赶出去!”
放弃即将完成的博士学业加入华为,对于郑宝用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决定,他赌上了自己的全部,与任正非一起踏入追逐理想的星辰大海。
加入华为后不久,郑宝用就被任命为总工程师。
彼时的华为,正陷入生死存亡的危险境地。任正非被迫借高利贷去研发数字程控交换机,当时华为员工每个月只能拿到一半的现金,另一半只是记在帐上。
动员会上,五十岁的任正非望向窗外,:
“研发不成功,你们还可以去找别的工作,我就只能从这里跳下去。”
1990年,郑宝用不负众望带领华为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配件板件SKD半散装,帮助华为逐步摆脱中间商角色。
1993年初,在深圳蛇口的一个礼堂内,华为召开了1992年年终总结大会。
“我们活下来了”!
任正非在台上说完这句话,就泪流满面再也说不下去。
如今,华为已成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而当初任正非与郑宝用炽热的理想依旧在深圳上空激荡。
02
从未有一座城市像深圳这样,尊重每一个行色匆匆的路人,尊重每一个桀骜不驯的理想。
就像是一台巨大的跑步机,只要走上去,它就会带着你跑起来,不知疲倦。
1989年,马化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深圳大学电子工程系计算机专业。毕业后,马化腾进入深圳润迅通讯发展有限公司,专注于寻呼机软件的开发,并逐渐升任开发部主管。
1997年,马化腾的好友丁磊下海创业,并注册了网络公司网易。
丁磊租了一个只有8平方米房间办公,没有空调,狭窄闷热。
但他很喜欢这里,几个年轻人,一间办公室足矣,在这里每个人的思想是不受约束的,敢想敢做,每一天都可以做一个天马行空的创业诗人。
马化腾很羡慕,拉上同学张志东一合计,在1998年成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正式开启创业之路。
马化腾发现——
一个新兴的市场机会正向他招手。
这便是即时通讯软件。
1999年2月,腾讯开发出第一个“中国风味”的ICQ——OICQ(后改名为QQ),受到了用户的热烈欢迎。不到一年时间,就发展了500万用户。
马化腾在QQ企鹅前的合影
彼时,王志东拿着四通段永基投入的 500万港币启动资金创办了新浪,张朝阳靠着美国学校老师融资给他的 22.5万美元创办了搜狐。
现在,流行一句话:
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去创业。
但在那个充满理想的年代,怀揣理想的人们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03
历经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深圳早已成为全球化的超级都市,吸引着全球资本、人才、消费聚集于此。
这两年,“港人北上”成为不断刷屏的现象级话题。
一条深圳河将深港分隔两岸,靠着独特的区位优势,深圳成为很多港人的理想之城。
香港的年轻人就很流行来深圳搞个“特种兵一日游”。
深圳开市客的门口,设有香港跨境巴士站,每天从上午到下午,都有直达香港不同地点的巴士往返,巴士公司更是推出“买去程,送回程”的优惠活动。
据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统计——
截至2024年5月21日9时40分,今年内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较2023年提前4个月突破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达127.7%,刷新大桥通车以来的最快纪录。
过了福田口岸的海关之后,只需坐两三站地铁,就能到达福田区最大的商圈,由此也掀起了港人北上消费的热潮。
口岸的另一边,深圳市民也感受到了港人的热情,纷纷在社交媒体上感叹:
“深圳都快被香港人占领了”“今天福田区香港人含量300%”……
深圳部分购物中心针对香港游客推出的服务/优惠
早上通过福田口岸进入深圳,上午去福田CBD感受任意门的切换,下午去逛Costco,晚上看完深圳湾的夜景后,再通过美团等APP叫份深圳外卖,带回香港吃。
很多年轻人开始喜欢这样的生活,也越来越愿意留在这处离香港最近,接驳世界的热土。
现在,深圳市民开始习惯身边随处可见的拖着旅行箱的港人,他们甚至研究出一套辨别香港人的方法——
粤语、现金、运动鞋、双肩包。
04
去年8月29日,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深港合作再迎发展大机遇。
依托各项重磅支撑,深圳与香港两座超级都市完成了一次史诗级携手。
其中有一个重要目标——共同打造世界级环湾,开启全新“深港超级湾时代”。
福田,成了最大的赢家。
凭借行政中心、科创核心、金融中心三位一体的发展优势,福田迎来跨越式发展,河套深港科创合作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环中心公园及车公庙-大金沙新兴产业带将成为驱动福田发展的三大引擎。
其中,走在创新高质量发展桥头堡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科创平台,与前海并列深圳两大国家级战略平台。
在这里,国家设专项资金规模高达1000亿,投资密度约前海4倍。
福田,展现了新时代的深圳速度,这里已引入15万高端人才,引进香港5所高校研究院、落地优质项目超140个。
深圳,在福田又开了一扇窗。
在这里,深圳与那个年代万千创业者口中的理想之地再度重逢。
05
“517新政”发布后,深圳的少数楼盘又火了一把。
高峰时,案场销售们甚至需要工作到凌晨才能接待完来访的购房者们。
一些售楼处甚至专门安排豪华中巴周末接香港客人回内地看房,而且几乎每次都能“满载而归”。
有人要借机加码深圳?
去年9月,深圳福田区滨海环湾板块一个百万级大盘环湾城迎来开盘,大批买家仿佛提前嗅到了什么消息似的蜂拥而至,其中不乏北上的香港买家。
以至于在深圳楼市筑底的大背景中,环湾城走出了罕见的独立行情,稳居深圳市新房成交金额前列。
很多人发现,这个项目很特殊,特殊到——
在深圳连接世界的位置种下了一颗理想的种子。
比如,项目的区位就很吸引人。往北一站到香蜜湖金融中心,往南一站即到河套,是深港超级湾的中心区域,也是深圳福田、香港与世界连接的核心枢纽。
左手牵金融,右手牵科创,溜达溜达就能转到香港。
有利的区位让环湾城实现了领跑
这种随意切换的模式很受一些高净值人群的追捧,在这里他们可兼顾生活、工作、理想,顺带站在新一轮风口上投资深圳。
环湾城的不远处就是在成片的美丽红树林,人们在这里悠闲漫步,近处的海面海风涌动着波浪,一群海鸥上下翻飞。
站在海边,就能望到对面灯火璀璨的香港。
06
1938年,我国著名教育家张闻天发表《论青年的修养》的演讲。
围绕青年理想这一核心问题,他提出了一个精辟而独到的观点——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如今,很多人回过头来发现,理想很简单,但又不简单。
真正的理想生活不仅要心怀理想,而且要善于找到播种的沃土。
环湾城似乎读懂了很多人的心思。
他们把很多稀缺的资源、配套全都搬了过来。
比如全球隐奢酒店天花板嘉佩乐酒店,是粤港澳大湾区首座嘉佩乐酒店,也是全球的第九座。
嘉佩乐择址极其严苛,挑选全球最核心城市中心地段。上海徐汇区的嘉佩乐酒店,周边房价已超20万/平,新加坡嘉佩乐周边的别墅更是超30万/平。
他们甚至预演了业主们未来的生活场景——
在深圳嘉佩乐酒店诺大的空中花园,吃着下午茶,胸怀理想,远眺湾区。
深圳近十年来投入最多的学校,也将出现在这里。
整个投资量级达到了——
6.5亿!
环湾城计划引入72班红岭旗舰红树林校区,还聘请了世界十大建筑事务所之一的AEDAS设计,目标直指原特区内新建学校的天花板。
红岭旗舰红树林校区示意图
纽约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也被搬了过来。
约15万平无界漫游商业文娱地,参考纽约高线公园设计理念,并由全球知名Lead8设计打造,这里面有个非常新颖的理念——
“从公园走到城市”。
未来,这里将成为深圳罕见的生态公园式购物中心。
长在公园里的购物中心
文体娱乐、商务写字楼、特色美食、文化创意市集、生态滨海资源更是一次性配齐。
有人造楼、有人造城,有人造一种面向全球化的生活方式。
这也是环湾城给人的直觉。
在当前分化的深圳楼市中,到处上演着冰与火之歌。环湾城击中了一圈理想逐梦者的灵魂,成为区域楼市的拔尖者。
这本质上是理想与理想之间的碰撞。
07
1995年,从一个车间开始创业的王传福,在多年之后如此描述他对深圳这座城市的感受——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深圳。没有深圳,就没有比亚迪。比亚迪和深圳一样,充满了创新的血液。”
这个时代需要创新,需要不断引入新鲜血液,也需要持续播种理想。
就如同深圳这座城市一样,城市理想、人居理想、个人理想交相辉映,到处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芒。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