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川藏线上“中国红色第一桥”

泸定桥:川藏线上“中国红色第一桥”
2024年04月24日 16:33 西藏主要新闻

泸定桥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次年四月初四(1706年5月15日)建设完成。同年八月,清康熙帝题写“泸定桥”桥名。1961年3月,泸定桥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定桥”牌匾 摄影:张宇

泸定桥东桥头树立着“康熙御碑”,记载着修建泸定桥的原因。在泸定桥建成之前,大渡河沿岸只有沈村、烹坝和子牛三个渡口,川藏两地的来往客商只能通过溜索、皮船等方式渡河。加之大渡河夹在二郎山与贡嘎雪山之间,水流湍急,舟楫难行,对茶马互市造成了较大的交通困难。四川巡抚能泰上任后,奏明康熙帝批准修建了泸定桥。

图为泸定桥东桥头“康熙御碑”内容 摄影:张宇

泸定桥长103.67米,宽3米,桥身由十三根铁链组成,包括九根底链和两侧四根扶手链。十三根铁链重达21吨,整座桥用铁达40吨。铁链由28毫米的铁条手工锻打成长形扣环链接而成,全桥共有12164个铁环。清康熙年间铸成的铁环上还保留有当年铸造工匠的印章,是当时终身责任制的体现。

图为泸定桥铁链上的铸造工匠印章 摄影:张宇

如今的泸定桥铺设有纵横两向木板供游客行走体验,登上泸定桥便可马上感受到它的惊险奇绝。每条木板的宽度仅能容下一只脚,若是遇到相向而行的游客,只能暂时侧身避让才能通行。过桥时,桥身不断晃动,透过木板间的缝隙可以窥见脚下奔流而过的大渡河水,让人不自觉地加快脚步,不敢在桥上多做停留。

图为西桥头视角泸定桥,游客在中间三条木板通行,救生员在两侧的木板保护游客安全 摄影:张宇

西桥头是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主要阵地之一。1935年5月29日清晨,红军先遣部队红一方面军二师四团飞速赶到泸定,占据西桥头。下午四点,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亲临桥头指挥战斗。西桥头一侧的山上还保留着炮兵阵地旧址,22名勇士正是在炮兵的掩护下才得以爬过被烧得滚烫的铁链,冲向东桥头。飞夺泸定桥战役的伟大胜利为红军北上打开了通道,也让泸定桥留名史册。

图为飞夺泸定桥炮兵阵地旧址碑文 摄影:张宇

泸定桥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茶马互市年代被誉为“东环泸水三千里,西出盐关第一桥”。泸定县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叶丹介绍道:“如今的泸定桥已经历了300多年的风雨历史,为了保护泸定桥,当地民众按照‘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的规律对其进行维护和修缮。”

图为无人机拍摄的泸定桥 摄影:陈浩力

近年来,泸定县始终秉持着“乡村振兴、交通先行”的理念,推进高速和国省道建设。通过“一心一线两轴七点一廊一网”项目,在国道318沿线开展城市品质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提升工程,致力于将“红色宝地”泸定建设为川藏线上集旅游服务、康养休闲及教学研培功能为一体的“山水公园城市”。

来源:中国西藏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