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五千米,万里长江源头有这样一群守护者!

海拔五千米,万里长江源头有这样一群守护者!
2024年06月30日 17:21 西藏主要新闻

清晨,仁青加措早早出发,又踏上了一天的巡护路。作为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安多县玛曲乡长江源环保志愿队的队长,守望冰川和荒原,是仁青加措最重要的工作。

玛曲乡面积很大,足足有2.64万平方公里,辖区内的姜根迪如冰川是万里长江的源头之一。他每次巡逻要花去8至14个小时不等,路程少则八九十公里,多则一百五六十公里。

仁青加措所在的玛曲乡长江源环保志愿队,正是一群由普通牧民组成的环保队伍。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土生土长的玛曲人,用脚步丈量长江源冰川,用双手守护荒野、冰川和这里的野生动物,是他们选择的职责使命。

广袤的地域,让巡逻变得分外困难,多数地方并没有手机信号,对讲机成为成员们之间最重要的通信工具。巡护队员在辖区内一旦发现问题,就立马通过对讲机通知,确保巡护没有漏洞。对讲机将队员们勾连起来,共同织就了一张冰川守护之网。

去年,仁青加措正如往常一样出门巡逻,突然,对讲机内传来了的呼叫声:“大家注意,大家注意,我这里发现了一批疑似非法穿越的车辆,正向保护区内部驶去。”

随后,大家立马通过对讲机沟通起来:“这边有最新经过的痕迹。”“我这里看到远处有车影。”通过众人的定位,这群车辆被快速定位。借助于对地形的熟悉,他们包抄前进,终于在一处山坡堵住了这群非法穿越的皮卡车。

经过仁青加措的了解,原来这是一群自驾游客,听说了长江源头的名气才来到这里。“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是人人都像你们一样乱穿越,危险不说,压坏了这里的草场,得多久才能恢复?”仁青加措生气地质问。随后,他们带着游客回到乡里,再把他们送回国道。

“这些都是我们工作的重要一环。很多自驾游客慕名而来,但是,这些游客对于长江源头生态的影响无法估量,我们尽可能阻拦并将其劝返。”仁青加措说。

每年,像这样的非法穿越者总能遇到一些。有些穿越者不仅破坏环境,还因为自己准备不足被困荒野,这时又需要仁青加措等人前去开展救援。为了更好地保护冰川,这支服务队规模越来越大,人员越来越多,人数的增加让防护之网越织越密。

打开手机,玛曲乡党委书记次旺卓玛给记者展示了一个微信群,足足五百个成员群聊还不是服务队员的全部。“大家在群里经常交流巡逻的心得。白天没有信号,大家巡逻完回家就在群里沟通,每天群聊都是热火朝天。一旦群里有空位,总有人立马加入。”她说,“现在,我们登记的志愿者已经多达900余人,仅有六百多户居民的玛曲乡基本实现了‘户户有志愿者’。”

加入志愿者队伍,并不是轻松地选择。冬天,这些队员们更多选择皮卡车出行巡护,零下几十度的气温和刺骨的风雪,是巡护路上最大的阻碍。而到了夏天,摩托车则是优选,一方面是天气回暖,另一方面则是因冻土融化造成的沼泽在巡护路上随处可见,更加轻便灵活的摩托车少了几分陷车的风险。

这是无数教训总结出的经验,巡逻之路并非坦途。特别是在天气回暖时,巡护路上随时可能遇到洪水或者塌陷,这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巡护队员们的安全。有一次,仁青加措和队员们一起驾车外出,行走到一处河边,哪怕他们已经万分小心,车辆却依旧因为下方泥土的松软一下陷到了河里。

湍急的水流让车子不受控制,被冲得距离河岸越来越远,车厢里的水也慢慢到了漫过膝盖的深度。

“不行,咱们先爬到车顶!”仁青加措当机立断。

幸好,他们不是独行者。同行的其他人立马一个个用绳子绑成一串,大家在岸上固定自己,然后一个人走进河水中,缓缓前进,直到走到车辆被困处。随后,人们用绳子捆在一起,一点点拽回岸边。

这是巡护路上的日常——风雪、沼泽、洪水,无尽之中,任何天气变化都可能形成灾害,威胁着仁青加措们的安全。

但他们没有退缩,因为他们知道,这条路,只有他们能走下去。

其国也是玛曲乡环保志愿队的一员。每隔几天,他都要前往自己经常巡护管理的区域查看。特别是对于一些河道中、旷野里飘来的垃圾进行拾取,然后带到县里分类进行丢弃。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有时候人类不需要进入冰川范围,就足以让很多废弃塑料产品等垃圾被风、动物等带入保护区域。

“虽然捡拾的垃圾很有限,但是我们还是希望水源地的异物能少一点是一点。”其国感慨,“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乡好?冰川及其附近,那就是我们的家呀!”

如今,仁青加措和其国在巡逻时遇到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这让他们十分欣慰:“这就是生态变好的直观证据!”

有时候,这些野生动物也成了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在巡护中,其国遇到过受伤的野生动物,“有一次,我在巡逻,突然看到前方野地里有东西,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只翅膀受伤的隼。”其国回忆。

于是,他将隼带了回去,并对其悉心照料。虽然十分不舍,但他依旧选择尽早放归。过了四五天,他再次外出巡护时,将伤口好了大半的隼送回了发现它的地方。“这些动物属于自然,所以更要让他们回到自然。”其国说。

鹰隼、藏羚羊、藏原羚……一旦遇到这些动物受伤,仁青加措等人都会主动作为,为它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救助。“但有时候我们也不能强求,动物天生地养、生死有数,我们也不愿意过多干预动物们的生活。”仁青加措说。

仁青加措一家三代人都在从事长江源的保护,父亲是志愿服务队员,上小学的儿子则被选入了乡里组织的“长江源小卫士”,经常也会从事一些简单的环保活动。

回到家里,仁青加措总是告诉儿子:“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也将世世代代保护好这里,我们未来都将依靠这片土地生活。这里是我们的家,也是我们国家一条大河的家。”

来源:人民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