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战略画卷中,产业融合是村集体经济崛起的关键“戏码”。今年以来,西藏墨脱县荷扎村立足生态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锚定“依托果果塘景区属地村庄辐射效应、打造农旅融合示范村”坐标定位,积极探索“景区带村”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破茧成蝶”,逐步走上旅游富民的发展新路。
解码从“小茶青”到“茶经济”的蜕变之路
近年来,荷扎村大力发展茶产业,共建成茶叶基地888亩,2024年采摘茶青22572斤,实现茶青收入83.5万元、自产自销21万元,跃居全乡之首、全县前列。在12月初召开的德兴乡茶产业总结表彰会上,当兄弟村庄取经荷扎村茶园管理秘诀时,荷扎村委会主任全红骄傲的说道:“我们坚持党建引领,构建茶园管理、技术指导、茶青采销的闭环管理模式,制定茶园管理奖励办法,每个环节均安排专人专责,同时依托果果塘辐射效应,深化茶旅融合,推动精品手工茶自产自销,实现多元增收,群众积极性越来越高,茶园管理肯定越来越好。”
今年10月,林芝市人社局驻荷扎村工作队通过申请强基惠民资金,为群众设计制作手工茶包装900个,包装焕然一新的精品手工茶一经推出,游客反响良好、销量火爆,手工茶收入翻了两翻。同时,积极协调第三方制定茶园茶旅融合规划,随着未来观景台、游步道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荷扎“以旅促茶、以茶促旅”发展格局将逐步形成。
回顾近十年的茶产业发展历程,原来的“小茶叶”一直是群众增收的“金叶子”,现如今,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在果果塘国家4A级景区辐射下的“茶经济”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富民“大产业”。
解码从“蜜柚园”到“园经济”的成长之路
想发展村集体经济,但村里“没钱!”
是守株待兔、坐等拨款?
还是主动作为、率先发展?
这是荷扎村年中“我为村庄发展出点子”座谈会上进行深度交流的问题。村党支部书记扎西在会上说:“只要方向是对的,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只有迈出第一步,我们就能在行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荷扎村现有村集体产业4个,其中45亩的蜜柚园因品种老化等原因经济效益不高,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对接县林草局及墨脱边城公司等企业,探索建立了“党支部+企业+农户”的管理模式,通过村企合作、科技赋能对蜜柚进行改良嫁接、规范管理,实现经济收益从零到3万元的突破。
为实现资源深度整合与价值最大化,提升村集体经济附加值,荷扎村通过“党支部领导、企业支持、群众投劳、专人管护”的方式探索打造蜜柚基地“种+养+游”产业链条,首个自主发展的生态养鸡场成功落地,试养鸡禽150余只,同时在蜜柚基地种植七彩油菜花、时令蔬菜30余亩,一期种、养殖预计增收5万余元,在助农增收的同时,为乡村旅游提供打卡观光、采摘体验以及食材供应,形成农旅融合供求闭环,实现了景区辐射带动周边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深度“联姻”。
2024年,荷扎村实现首次村集体经济产业分红。
解码从“一秋田”到“田经济”的探索之路
荷扎村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探索挖掘水稻产业发展新思路,建有标准水稻田234亩、红米田60亩,因地域和品种等因素影响,新米口感非常好,且自给率较为充足,群众常常将大米进行长期存放,导致口感变差或过期发霉。
为解决该问题,驻村工作队积极动员群众转变思想观念,通过申请强基惠民经费为群众设计定制红米(大米)包装袋、购买真空机,“吃不完”的米变成了助农增收的“土特产”。
同时,依托荷扎逸景农家乐打造水稻田观光休憩平台,让游客在体验门巴美食的同时,也能欣赏如画田园风光,并谋划上报了多个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将水稻田游客栈道纳入“一村一策”规划,届时游客将能更近距离、更深层次领略乡村之美、体验农耕之韵。
随着荷扎村“农旅融合”进程的不断推进,手工茶、红米、蜜柚、香蕉、甘蔗、土鸡蛋....各种“土特产”不断出圈、上架果果塘景区摊位车,2024年实现“摊位经济”收入40余万元,深受游客青睐的乡村“土”味飘香四海,走向更广阔市场,一条围绕“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幸福曲线”也越发清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需长期努力的目标,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味等待,但需要围绕既定目标坚定前行,在“一村一策”规划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制定了《荷扎村补短板、强弱项 以“景区带村”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方案》《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六条措施》等方案,储备上报农旅融合项目15个。
未来,在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荷扎村将逐渐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美丽乡村的“华丽蝶变”。(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西藏频道)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