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洗脚”风波背后,低价不是蜜雪冰城的“免死金牌”

员工“洗脚”风波背后,低价不是蜜雪冰城的“免死金牌”
2024年06月12日 22:47 雷达财经

雷达财经出品 文|孟帅 编|深海

浓眉大眼的“雪王”,又双叒叕摊上麻烦了。近日,一段员工在水池冲脚的视频,将奶茶界的顶流蜜雪冰城再一次地推到了舆论的聚光灯下。

对于网传视频,蜜雪冰城回应称,视频中的店员为门店老板父亲,当时因工作中脚部烫伤故用冷水应急处理。而对于蜜雪冰城方面的回应,有网友表示理解,但也有网友表示接受不了,伤者可以换个地方,比如去拖把池冲脚。

6月12日,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发布通报称,经执法人员现场调取店内监控视频,视频显示上述情况确有发生。由于相关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执法人员责令该门店立即进行全面的场所清洁与消杀,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在此次事件引发外界关注之前,蜜雪冰城曾多次卷入食品安全风波。一次次身陷食品安全风波的背后,蜜雪冰城在国内的门店数已经逼近3万家(数据来源:窄门餐眼)。

而在一众新式茶饮选手中,蜜雪冰城的门店规模也有着断层式的领先优势,但蜜雪冰城的门店绝大多数都是加盟门店,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品牌对门店的管理难度,进而容易导致食品安全风波的发生。

虽然蜜雪冰城多次因类似的食品安全或其他风波引发外界热议,但相比其他品牌,不少消费者对蜜雪冰城有着更高的宽容度,而这或与蜜雪冰城主打的极致性价比策略有关。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在门店规模TOP10的新式茶饮品牌中,蜜雪冰城的人均消费最低。

不可否认的是,低价让蜜雪冰城俘获了众多的消费者,而这些消费者支撑起了蜜雪冰城数以万计的加盟店。通过向加盟商销售商品和设备,蜜雪冰城更是赚得盆满钵满,但先后向A股、港股发起冲刺的蜜雪冰城,至今仍未实现自己的上市梦。

有分析指出,低价是蜜雪冰城打动消费者的一张王牌,但其绝不是蜜雪冰城的“免死金牌”。一个品牌想要长红,便需要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摆在第一位,而对餐饮品牌而言,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因此蜜雪冰城日后仍需在食品安全、门店运营等方面加强管理。

员工店内洗脚?官方通报:系脚部烫伤,已闭店

6月10日,一段网传蜜雪冰城员工脱鞋在水池中洗脚的视频引发不少网友围观。事件曝光后,“蜜雪冰城员工被曝在水池洗脚”等话题相继引发热议。

6月11日,蜜雪冰城回应称,经核实,视频中的店员为门店老板父亲,因工作中脚部烫伤,用冷水应急处理,出现该行为。目前已对涉事门店责令闭店,并对该门店进行消毒。

不过,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视频拍摄者后续表示,“当时并没有看到老人有烫伤情况,是自然走到水池那里洗脚,没有任何避讳。且我本人只站在距离一米左右的距离内,旁边还有很多顾客在饮用产品,是所有人都可以看见的位置。对于官方的回复我不赞同,操作台后台都有监控,希望核实之后再做回复,如有烫脚的情况,请您发出后台操作视频。”

6月12日,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对蜜雪冰城(潘家园店)检查情况的通报:在调查中,该店负责人承认视频中反映的员工在水池中冲洗脚部的行为确实存在,并表示该员工是由于操作过程中意外烫伤脚部后通过冲洗进行紧急处置。

经执法人员现场调取店内监控视频,视频显示上述情况确有发生。由于该员工在操作区水池内冲洗脚部的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执法人员责令该门店立即进行全面的场所清洁与消杀,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目前,该门店处于闭店状态,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将对其卫生消杀及整改工作等相关情况持续跟进。

随后,执法人员对蜜雪冰城总部进行了约谈,并提示其应对各门店加强培训,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加大巡查力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约谈中,该公司提供了当日监控视频记录、涉事员工脚部烫伤照片及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断证明。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其实这已不是蜜雪冰城首次卷入食品安全风波。时间回拨至2021年5月,彼时据中国质量新闻网报道,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门店郑州永安街店、济南大观园店、武汉马湖商业街店存在篡改开封食材效期、使用隔夜茶汤奶浆半成品的食品安全问题。

去年11月,北京消协根据市、区市场监管局发布的食品安全问题情况通报,定期汇总整理了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餐饮企业名单。根据2023年1月以来发布的通报统计,蜜雪冰城共有32家门店存在食安问题,位居榜首。

此外,据港湾商业观察报道,蜜雪冰城去年还多次因食安问题登上多个平台的热搜。比如,“蜜雪冰城被曝喝出蜘蛛”冲上微博热搜,“蜜雪冰城吃出虫称顾客自己放的”、“女子买蜜雪冰城接连3杯都有虫”冲上搜狗热搜,“女子称蜜雪冰城未开封饮品现蜻蜓”冲上百度热搜,“蜜雪冰城店员被指垃圾桶上切柠檬”冲上抖音热搜。

门店数一骑绝尘,加盟模式也有隐忧

屡屡陷入食品安全风波的背后,并没有阻挡住蜜雪冰城在海内外加速狂奔的步伐。

据蜜雪冰城于今年1月递交的招股书显示,截至去年9月末,蜜雪冰城的门店网络已遍布全国31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约300个地级市、1700个县城和3100个乡镇,覆盖所有线级城市。

与此同时,蜜雪冰城在海外也迈出了豪迈的扩张步伐。截至去年9月末,蜜雪冰城在海外11个国家开设了约4000家门店。综合来看,截至去年9月末,蜜雪冰城在国内和海外的门店数超过36000家(含旗下现磨咖啡品牌幸运咖)。

在国内新式茶饮选手中,蜜雪冰城更是名副其实的“万店之王”,其门店数在一众同行中遥遥领先。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发稿,蜜雪冰城在国内的门店数多达29508家。

蜜雪冰城的门店规模,远超门店数分别为9408家的古茗、8387家的茶百道、8331家的沪上阿姨、6220家的书亦烧仙草、5619家的甜啦啦、5309家的益禾堂、4338家的霸王茶姬、4157家的CoCo都可。

而蜜雪冰城体量如此庞大的门店中,有超过99.8%的门店由加盟商开设及经营,只有极少一部分门店为自营门店。

蜜雪冰城在招股书中称,“我们相信,与加盟商利益与共,是加盟商选择我们的根本原因”,但其也直言,“虽然我们参与每家门店运营的关键环节,但我们的加盟商最终负责其门店的日常经营。”

蜜雪冰城还表示,“如果加盟商未能履行其于加盟协议项下的义务或未能始终遵守我们的要求、政策或指引,或无法维护我们的品牌形象及价值观,则我们的品牌形象及声誉可能会受到损害,从而可能会损害我们的经营业绩及业务前景。”

“我们也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加盟商及其员工的违约或不当行为,并且可能无法向加盟商全额收回对该等违约及不当行为所造成损害的赔偿,这可能对我们的声誉、经营业绩及财务表现造成重大不利影响”,蜜雪冰城还在招股书中补充道。

去年11月,蜜雪冰城的加盟店就曾卷入歧视大专生风波。后续,蜜雪冰城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其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言论及行为,目前门店已被闭店处理。同时,蜜雪冰城还透露,经过调查,网传歧视性言论非当事店长及门店工作人员发布,存在被恶意造谣的可能。

不久前,21岁的“胖猫”在重庆坠江身亡事件持续引发关注,不少网友还自发给他点外卖祭奠。但多家餐饮品牌却因“空包外卖”登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而蜜雪冰城也赫然在列,这起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蜜雪冰城在门店管理方面的疏忽。

事后,蜜雪冰城方面表示,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市场经理对涉事订单进行了逐一核实,经过现场询问及监控调取,发现有个别门店存在不按标准出餐的情况。

蜜雪冰城强调,这一行为违反了蜜雪冰城的出餐标准,也背离了蜜雪冰城的核心价值观,欺骗了消费者感情,将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蜜雪冰城要求当事门店闭店整改,联系点餐人道歉,并予以10倍订单金额的赔偿。

事实上,愈发庞大的门店规模有助于蜜雪冰城在新式茶饮赛道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蜜雪冰城对门店的管理难度。

截至发稿,在黑猫投诉[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上,与蜜雪冰城相关的投诉便多达6791起。其中,蜜雪冰城近30天内新增的投诉多达255起。据此计算,近30天内蜜雪冰城平均每天新增投诉超8起。

可以作为参照的是,同为新式茶饮品牌的沪上阿姨、CoCo都可、茶百道、喜茶、古茗茶饮、霸王茶姬等选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的累计投诉量分别为2293起、2184起、1472起、1433起、1339起、1241起,均明显少于蜜雪冰城的投诉量。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加盟连锁模式虽然有利于畅通品牌方的资金流,但加盟模式不如直营模式相对可控,加盟模式下门店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会给品牌调性、食品安全等带来一定的隐患。

极致性价比并非“免死金牌”

雷达财经注意到,当蜜雪冰城一次又一次地身陷食品安全风波时,有部分网友和消费者却对其颇为“宽容”。

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诸如“你不嫌我穷,我不嫌你脏”、“这波我站蜜雪”、“不是蜜雪冰城食材过期了,而是我来迟了”、“蜜雪冰城这次真的触及我的底线了,我决定再降低点我的底线”、“这次就当没看到,下次别被抓到了”等略带调侃性质的评论。

这些消费者之所以对蜜雪冰城态度颇为“宽容”,或与蜜雪冰城主打的极致性价比策略有关。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新式茶饮赛道门店数排在前十的品牌中,蜜雪冰城的人均消费最低。

相比古茗15.93元、茶百道14.82元、沪上阿姨13.94元、书亦烧仙草12.24元、甜啦啦9.95元、益禾堂10.3元、霸王茶姬18.47元、CoCo都可13.82元的人均消费,蜜雪冰城7.8元的人均消费在价格方面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

不过,靠低价杀出一条血路的蜜雪冰城,也不可掉以轻心。在新式茶饮赛道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同行甚至被外界视为瞄准高端茶饮赛道的玩家也开始“效仿”蜜雪冰城的性价比策略。

去年7月,奈雪的茶在华东地区推出9.9元月卡的活动,之后将“9块9”活动推向更大范围的全国市场;CoCo都可也发布了会员专属活动,每日指定饮品9.9元,并推出9.9元及12.9元单次卡,可免费核销一杯指定饮品。

今年5月,喜茶开启12周年限时活动,原价15元的“芝芝金凤茶王”买一送一,折合7.5元一杯,而原价8元的“纯绿茶妍后”用券后只要4元一杯,直接杀进了蜜雪冰城的价格带。

有业内人士指出,凭借超高的性价比,蜜雪冰城获得了不少消费者的喜爱甚至拥护,但这并不意味着蜜雪冰城可以忽视其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低价、便宜也不能成为蜜雪冰城永远的护身符。只有持续加强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并不断完善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才能让“雪王”活得更久、走得更远。

弃A转港,“雪王”仍未圆上市梦

食品安全风波之外,蜜雪冰城至今仍未实现自己的上市梦。雷达财经了解到,早在2022年9月,蜜雪冰城就曾在A股提交招股书,但蜜雪冰城后续并没能未如愿登陆A股。

今年1月,蜜雪冰城改道向港交所发起冲刺。据蜜雪冰城递交的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去年前3个季度,蜜雪冰城分别斩获103.51亿元、135.76亿元、153.93亿元的营收,同期蜜雪冰城的期内利润分别为19.12亿元、20.13亿元、24.53亿元。

蜜雪冰城实现前述亮眼业绩的背后,离不开数以万计的门店的支持。尽管蜜雪冰城绝大多数的门店为加盟门店,但蜜雪冰城最主要的营收来源并不是加盟费和相关服务费,而是向加盟商销售商品和设备。

以去年前三季度为例,蜜雪冰城通过向加盟商销售商品和设备,分别将145.05亿元、6.05亿元的收入囊中,前述两大板块收入占蜜雪冰城同期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94.2%、3.9%,而同期蜜雪冰城来自于加盟费和相关服务费的收入占比不到2%。

从前述成绩来看,蜜雪冰城算得上是新式茶饮赛道的“尖子生”,但蜜雪冰城至今仍未顺利叩开港交所的大门。据了解,港股IPO流程一般包括递表、聆讯、路演、招股、公开发售结果、暗盘交易及挂牌上市等步骤。其中,递表至聆讯期间一般需要3-6月的时间。

若企业在递表后审核期6个月内未通过聆讯,就会出现招股书失效的情况。目前距离蜜雪冰城向港交所递表之日已经过去5个多月的时间,如果蜜雪冰城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通过聆讯,其招股书将失效。不过,招股书失效并不意味着蜜雪冰城IPO终止或失败。

招股书失效后,蜜雪冰城在3个月内可以通过更新资料重新申请再次上传招股书“激活”上市程序,其中主要补充最新的相关财务数据和资料。蜜雪冰城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后即可延续审核状态,并不会影响其IPO的后续进度。

而蜜雪冰城“垂涎”资本市场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对手也朝着资本市场发起冲击。2021年6月30日,奈雪的茶在港交所挂牌上市,顺利摘下新式茶饮第一股的称号。2023年8月,茶百道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今年1月,就在蜜雪冰城向港交所发起冲刺的同日,古茗也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一个月后,沪上阿姨也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主板挂牌上市。此外,包括霸王茶姬、茶颜悦色等在内的友商们也都传出过与IPO相关的传闻。

不过,很长一段时间里,成功登陆港股的新式茶饮品牌只有奈雪的茶一个“独苗”。直到今年4月,随着茶百道在港交所敲响上市的钟声,港股终于迎来了奈雪的茶之后第二家新式茶饮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参照奈雪的茶和茶百道的股价表现,即便蜜雪冰城日后可以顺利登陆港股,其仍将面临资本市场严峻的考验。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奈雪的茶自上市以来股价已跌去87.75%;而今年4月刚刚登陆港股的茶百道,上市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股价也已跌去32.4%。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新茶饮委员会联合美团新餐饮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新茶饮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98亿元,同比增速高达44.3%,但2024、2025年,增速或将下降至19.7%和12.4%,这意味着包括蜜雪冰城在内的玩家们或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朱丹蓬看来,新式茶饮企业未来竞争的核心在于供应链的完整度。产品可以复制,模式可以复制,价格可以模仿,门店也可以克隆,但是供应链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复制的。未来,只有头部企业才有对供应链进行完整布局的能力,而整个供应链的完整度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可持续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