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望 | 追涨杀跌!在牛市里,亏最多的钱

潜望 | 追涨杀跌!在牛市里,亏最多的钱
2021年03月10日 09:32 共话全球经济

“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判断,目前的杀估值调整还未结束,即便短期出现企稳,投资者最好不要激进,在趋势未明朗之前,宁愿不做,也不要做错。“毕竟,每次暴跌,都是反思自己投资偏好、仓位控制、情绪管理能力的时候。”

腾讯新闻《潜望》 作者 厉海

2008年1月,上证指数从两个月前6124点的历史高位小幅下挫后,又反弹回5500点。奥运之年,牛市的情绪依旧狂躁,散户们将储蓄搬家,涓涓细流,汇入股票新开账户和新发基金中。

但被誉为“私募教父”的赵丹阳,此时选择将旗下5只总规模为15亿元的A股投资产品悉数清盘。在过去的熊市期间,他旗下的信托产品业绩骄人,但在牛市癫狂之际,以如此决绝方式来表明立场,一下就轰动了市场。

他痛苦地描述,“充沛的流动性一次次把市场推向更高的位置,时至今日,A股市盈率过高,已越过我们所理解的范围……就我们的投资能力,已找不到既符合我们投资标准又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投资标的。”

不愧是和巴菲特吃过饭的投资人,赵丹阳深谙牛市癫狂后带来的风险。尽管清盘举动被受尽嘲讽,但A股在2008年一路下挫,上证指数最高跌幅达70%,剧烈的牛熊转换,让高歌猛进入场的一众投资人叫苦不迭。

十多年后,股民的痛苦与绝望,早已被时间冲淡痕迹。新一代股民成长起来,在牛市的刺激下,储蓄搬家,涓涓细流,再次汇入股票账户和基金中。

历史不会重演,但总是惊人的相似。2021农历新年之后短短十多个交易日,无论是被称作核心资产的白马个股,还是此前大出风头的明星基金,均出现大幅度下跌。新入场的股民们,学到了股市风险的第一课,账面浮亏带来的惊慌之下,一些投资者选择割肉离场。更有新投资者把基金当作股票来炒,一旦下跌就开始赎回,基金经理只能被动卖出股票来应对,进而造成踩踏效应,最终在牛市里,亏掉了最多的钱。

牛市凶险

与赵丹阳同样嗅到牛市危险味道的,还有在2007年A股最高点“苦劝”基金持有人赎回的杨东。

他在当时致持有人的公开信中写道,我们希望基金投资者认清目前普遍存在的几个错误认识。误区一:买基金是只赚不赔的。由于我们处于一个大牛市中,尤其是过去两年,年收益翻番的基金比比皆是,这有可能造成投资者错误的认为买基金只赚不赔。但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一旦股市出现大的调整,基金同样也会亏钱。误区二:份额净值低的基金比较安全,事实上,净值1元的基金同样也有可能跌破面值,其亏钱的概率和程度与高净值基金基本是一样的。

2020年由公募基金主要推动的核心资产暴涨,为新入场的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消费、白酒、医药等主题的基金,收益动辄超过一倍,相关基金经理被捧到天上。赚钱效应引来更多的新入场投资者,以至于最受热捧的易方达中小盘主动封闭基金,暂停申购。

热情在其他行业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品质,但在股市中,却总会招致灾难。早在上个世纪,巴菲特的老师、价值投资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就曾警告:牛市是普通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

2020年,清华和复旦的几位教授,对上交所4000多万个账户在2014-2015年牛市期间的交易数据分析之后,得出了相同的结论:通过主动交易,处于资产总值底部85%(资产低于50万)的个人投资者群体失去了2500亿的财富,而资产总值顶部0.5%(资产超过1000万)的个人投资者群体增加了约2500亿的财富。

在牛市里,如何亏掉最多的钱?几位教授的报告揭示,这些中小散户们,在上证指数逐步攀升之时,并没有及时加入,而是一直在犹豫、乃至错失上涨机会,收益明显跑输。在牛市到达顶点之后,代表富裕家庭的的账户快速立场,中小散户开始逆势出击抄底,以博取反弹。

这也意味着,中小散户在上涨中过度悲观,下跌时却又过度乐观,死于抄底,而非追涨。

牛市的凶险正在于此。前期上涨带来的幻象,让普通投资人逐步放松警惕,并开始自我肯定,不停转入资金,抬高风险偏好。下跌开始之后,不愿及时止损,期待反弹,最终被击穿心理底线,要么割肉忍痛离场,要么彻底不再操作,卸载软件趴下装死。甚至在数年后终于解套,在上涨趋势下立马卖掉。正所谓“熬得住亏损,熬不住盈利。”

散户心魔

底部不敢,中间不信,顶部不怕,下跌装死……这样的心路历程,随着牛熊交替周而复始。深层原因并非“金鱼的记忆只有七秒“,实为投资是一场反人性的搏斗。

即便是聪明如牛顿,也在著名的“南海泡沫”事件中炒股失败,损失巨大。

在《金融心理学》一书中,作者特维德用心理学来解释了投资者心理和股票市场价格变化之间的关系。他谈到,无论是职业投资人还是散户交易行为,容易受到四种心态的影响。

第一种心态是后悔。当股市已经涨上去了,你却没有进场,这个时候强烈的后悔感油然而生,坚持捶胸顿足,等股价稍微回落,就迫不及待地冲进去,赶紧纠正之前的错误,这就是股市里常见的后悔心理;

第二种形态是自负。据说人们潜意识里会把成功当作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而不是凭运气,很多股民在股市里赚了钱之后就自信心膨胀,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超长的投资水平,在这种自负的心理下,交易就会失去谨慎,更加频繁,在投资圈里,我们很难看到频繁买卖的人有稳定的投资回报。

第三种心态是适应。也就是随波逐流,人们特别容易屈服于大多数人的意见,努力跟大多数人一样的立场和行动,别人买我就买,别人什么价格买我就同样价格买;

第四种心态是自我安慰。如果人们的行为结果跟当初设想的相反,他不会轻易认错,而是忽略或者曲解那些让她感觉不舒服的信息,主动寻找对他有利的信息来寻求安慰,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股市亏损很严重的话,就不愿意看股票了,不愿意打开自己的账户,看到底亏了多少。对于股市不利的消息,也不愿意听,更不会去相信。但是有利好的消息就会坐直身体仔细聆听,甚至开始买卖交易。

在牛市的市场情绪渲染下,人人都开足马力满仓买进。然而,当股价出现下跌,尤其是满仓亏损时,会导致人们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改变态度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人们开始认为这个市场的价格有些偏高了,觉得跌势会持续下去,这就导致市场新的卖出压力。

2015年杠杆资金的抽离,以及近几天以来的基金赎回,都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这一描述。在持续下跌中,人们会参考别人的行为,产生群体性恐慌,这样就又引起新一轮的下跌。

如何克服?特维德通过详尽地描述心理活动,隐约给出了建议,即:制定好交易策略和纪律,同时控制个人情感,以免对既定策略和纪律造成影响。

机构之所以普遍跑赢个人投资者,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严格的风控和交易纪律。斩仓时毫不犹豫,及时止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指数的顶和底永远是个谜……我们宁可错失不要冒进,在每次投资上活下来是永远第一位的。”牛市中激流勇退的赵丹阳,在事后回顾中如此总结。

调整结束了吗?

与2007年和2015年的两次牛市不同,自2020年开始的市场行情,公募基金的推动力量居功至伟。

2021开年以来,基金发行延续火热势头,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就诞生了多只“日光基金”。公募新发基金市场的单日募集规模再次刷新历史纪录,新发基金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基金1天内突破2300亿元。

根据支付宝的数据,2020年新增“基民”中,30岁以下的90后占据了一半以上。

但2021农历新年以后,随着流动性的转向,由公募基金推动的抱团资产开始瓦解,茅台、爱尔眼科、爱美客等多只明星个股跌幅巨大,也带来一众公募基金净值回撤。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全市场超过95%的股票型基金出现净值下跌,白酒、医药为主题的行业基金,更是跌幅巨大,净值回撤多超过20%。

更有新投资者把基金当作股票来炒,一旦下跌就开始赎回,基金经理只能被动卖出持仓股来应对赎回压力,进而形成负反馈。长此以往,或将出现踩踏效应,争相出逃,动作慢的承受更大损失。

不过目前这一趋势还未形成。一位华南头部公募基金公司人士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目前还没有看到太多的赎回申请,“即便是净值回撤了不少,但去年就买入的投资者依然还是有浮盈的,接下来要看市场还会不会继续下挫,但就目前来看赎回的压力并不大。”

不过他也坦言,目前市场普遍情绪低落,新发的基金在渠道都推不出去,之前一日售罄的光景已然不再,因此行业也有公司暂缓了新基金的发售。

调整何时结束?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猜测,7、8月份疫苗普遍接种之前,这个调整应该就会结束。

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判断,目前的杀估值调整还未结束,即便短期出现企稳,投资者最好不要激进,在趋势未明朗之前,宁愿不做,也不要做错。“毕竟,每次暴跌,都是反思自己投资偏好、仓位控制、情绪管理能力的时候。”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