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之有道 | 一位“宝藏”首席的自我修养:深耕研究,看好低市盈率价值股

研之有道 | 一位“宝藏”首席的自我修养:深耕研究,看好低市盈率价值股
2020年11月02日 20:27 读数一帜

文丨王颖 郭楠

编辑丨杨秀红

在中资、外资券商均拥有丰富从业经历的人已不多见;供职过买方、卖方机构,并取得亮眼成绩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李则是其中之一。

2002年自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毕业后,陈李曾先后供职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嘉实基金、瑞银证券和瑞信证券。2005年-2007年,他连续三届蝉联《新财富》最佳策略分析师第一名;2011年-2017年,他还连续五年获得机构投资者-亚洲策略研究前三名。2018年11月,陈李出任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掌舵东吴证券旗下研究所的宏观策略研究。

目前东吴证券的分仓佣金收入处在行业中上水平。Wind数据显示,2019年,东吴证券的公募分仓佣金收入为1.4亿元,在所有券商中位列第21位。“我们已经连续三年成为盈利部门,不仅能覆盖自己的成本,还能为公司创造利润。”陈李言语间难掩自豪。

而他的到来,尤其外资券商的从业背景,无疑将为东吴证券在加强海外研究、拓展海外资源方面提供支持。“我们不贪大求全,而是聚焦一些特色领域。”陈李表示,东吴证券的目标,是从一家中小券商研究机构发展为一个真正的大研究平台,三年内进入新财富研究的前5名。

在陈李看来,研究是一门手艺活。近20年的从业经验,让他对“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分析师”有了更深的体会。

“我的看法可能跟很多人不太一样。分析师的首要条件是诚实,不仅是对别人诚实,也是对自己诚实。”陈李说,“有些分析师一旦发现市场表现跟自己的观点一致,就开始自我吹嘘,但实际上他只是猜对了,二者上涨的逻辑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些分析师喜欢随大流,因为这样没有风险,不会出错,如果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一旦出错,更容易受到指责。”

在近20年的卖方研究生涯中,陈李的心态也在变化,从最初在乎外界的认同,到现在更享受研究的过程,和发现新观点带来的乐趣,“只要能发自内心地写出一篇好报告,就已经很开心了。哪怕你不跟任何人分享,甚至都不需要什么认同和奖励。”研究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令他沉迷。

当下,国内外形势变化恰逢关键时点,资本市场波云诡谲。未来一段时间的宏观经济走势如何?A股存在哪些结构性机会?近日,陈李接受了《读数一帜》的专访,回顾宏观策略研究生涯感悟,解析大历史视角下的经济规律。

解析A股机会:关注低市盈率的价值股

《读数一帜》:怎样看待目前A股估值水平?是不是配置的好时机?

陈李:首先,如果从3-6个月来看,我认为A股市场的风格会有一些变化。我更倾向于低市盈率的所谓价值股,包括保险、银行、家电、汽车,甚至是钢铁、煤炭,我对这些低市盈率股票的喜爱度超过高市盈率的电子、医药、食品、白酒。主要原因是二者的估值实在相差太大了,到了一个历史的极值,它会有一些回归。

第二,中国经济在未来两个季度会有所回升,所以对于保险、银行这些价值股来说,它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会跟随经济的好转而好转,估值上又非常便宜。价值股的表现可能会好于成长股。

第三,是资金结构的问题。2020年A股最大的增量资金是公募基金,如果以资金额来看,大概增加了7000亿元,但2019年不太一样,外资是主要流入资金。2019年外资流入资金达3800亿元,2020年只有1000亿元。未来6个月,公募基金的发行规模不太可能像过去6个月那么大,但是外资有可能重新回来。入场资金不同,偏好不同,也影响到了市场风格的差异。公募基金往往追求相对回报,偏好成长类股票,比如电子、半导体,但外资更擅长的是估值,看重价值股。

《读数一帜》:此次疫情会给资本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

陈李:中国已经有了成功控制局部疫情扩散的案例,未来即便是局部疫情再暴发,也不会对经济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对股票市场更不会产生重要影响。其实资本市场是应该感谢疫情的,恰恰是由于疫情,我们今年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有了足够的资金支持后,再加上中国本身对疾病的控制比较好,资本市场得到了大发展。

为了应对疫情,我们实行了非常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年多发了1万亿元的特别国债,多发了1.6万亿元的地方债。货币投放也很大,1-9月中国社融的同比增速达到了14%,而同期名义GDP只有4%,这是什么概念?就是我们的经济生活只要花4块钱,但我们发了14块钱,你说多花了10块钱去哪了?答案是股市和房子。近期北京、深圳、上海三地的房价,大家都有切身感受。

《读数一帜》:您对于未来一段时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力度,有怎样的判断?

陈李:未来货币政策会逐渐收紧。我们经过了2019年 -2020年连续两年提高杠杆,释放了大量货币之后,2021年会逐渐收紧,越来越谨慎。至于财政政策,今年相对来说比较保守,明年跟今年来比的话,差别也不会很大。财政部一直对地方政府的杠杆比较谨慎。

《读数一帜》:您对美股未来走势怎么看?

陈李:尽管美股在今年10月-11月美国大选期间出现剧烈动荡,但我认为,在今年12月到来年2月,美股上涨的概率更大一些。原因有两个,一是虽然美国疫情比较严重,但美国经济本身处在一个恢复的过程中;二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一直很积极,保持相对宽松的资金支持。而且我们发现,美股涨得更集中了,尤其是一些巨型的互联网公司,比如Facebook、 Google等,这些公司业绩确实好,涨得也有道理。

海内外券商对比:外资竞争固化,中资机会更多

《读数一帜》:时隔近十年,您再次回到中资券商,是出于什么考虑?

陈李:在我们那个年代,对外资券商有一种天然的膜拜,因为中国股票市场就是从海外引进的,投资理念、模型方法,全部是舶来品。但去了外资券商后发现,外资券商的竞争格局比较固化。它是一个已经运行了几十年、上百年的机制,有大量的繁文缛节和不合理规则依然生效,阻碍了市场的发展。

相比之下,国内资本市场可以说并不成熟,是个新兴市场,但反过来说,更有活力,一直在变化。因为它没有一个体系,你可以去参与制定规则,参与人就有话语权,对吧?所以我从外资再回到中资,希望找一个不那么固化,仍然非常有活力的市场和机构进行工作。

《读数一帜》:国内外卖方研究在研究方法体系上,有何不同?

陈李:国内卖方研究优势在盈利判断,海外卖方研究优势在估值。双方各有优势。

对于大部分中资研究机构来讲,对企业业绩的研究,往往都要跟企业有密切的接触和沟通,对行业、对产业要有很深入的理解。国内的分析师把绝大多数的研究时间,都投向了行业信息的收集,以及与行业内专家的交流。

对于外资来讲,他们在估值模型上受过系统的训练,方法论很扎实,但很多外资它本身在国内没有那么多研究员,对行业的理解偏弱,外围性比较强。

《读数一帜》:海外卖方除了分仓佣金,还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吗?

陈李:国内是单纯以研究换取佣金的模式,但在海外,佣金的覆盖面其实非常广,不仅仅考虑研究,还包括交易、投行配售,以及代销。因为我们的基金公司是自己做交易,海外基金公司是通过券商来做交易,它的佣金分配还考虑交易量。另外,海外的IPO,给你配售还是不给你配售,是IPO经销商也就是券商决定的,这个跟国内不太一样。还有其他服务,比如基金代销等。

研究所突围路径:注册制推动二次转型

《读数一帜》:国内卖方研究至今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在充满喧嚣与挑剔的市场中发展壮大,您如何看待这段发展历程?

陈李:国内券商研究所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内化——外化——再内化”的过程。如果从1992年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开始算起,当时证券研究所都是内化的,主要服务于公司内部的决策,尤其是公司的自营。

从2000年左右开始,陆续出现了研究所对外服务换取研究佣金的模式。那时公募基金、保险机构开始大发展,他们愿意向研究机构支付研究佣金,中国证券业的卖方逐渐走向外部化服务的阶段,从一个对内的职能部门变成一个对外能够换取研究佣金的机构。

而注册制时代的来临,对卖方研究影响巨大。过去无所谓定价对不对,反正证监会内部指导23倍市盈率,这就是价格,谁卖都一样。但现在新股发行这么多,你卖的掉吗?你有没有很强的定价能力,在机构那有没有很强的分销渠道?机构为什么跟你建立渠道,还不是因为你的研究能力?研究所对内职能的重要性,推动了研究所的第二次转型。

《读数一帜》:您谈及当前国内卖方研究转型,有什么建议?

陈李:未来有两个趋势不可避免,第一个趋势,研究所会再一次从注重对外职能,转向对外对内并重。投行部门对研究的需求会很强烈,尽管对内定价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必须要推进。这个能力既不取决于投行部门的负责人,也不取决于研究部门的负责人,而是取决于整个证券公司的带头人。

第二个趋势,研究机构换取佣金,也必须依赖于其他部门。未来如果可以代销产品换取佣金,除了卖股票型基金以外,能不能帮基金公司说服上市公司参与ETF份额换购?在公募基金的上游机构,比如银行、保险公司,券商有没有影响力?这些都会是分配佣金的考虑因素,而不完全是简单的研究支持。

《读数一帜》:东吴证券研究所未来的思路和打法?

陈李:我们目前已经在一些领域树立了很强的研究优势,并且还在扩大这些优势。比如在宏观策略、电动车新能源、传媒、医药等板块,我们有非常优秀的分析师。他们的研究能力换得了不错的佣金,我们已经是一个利润中心。

东吴证券也一直在引入人才,比如今年引进了医药行业首席、宏观首席,在未来1-2个月内,还会有重磅的明星分析师加盟。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培养自己的分析师,完全在研究所内部成长起来的分析师。

《读数一帜》:东吴证券对这些明星分析师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

陈李:是一群人都在努力朝一个目标奋斗的氛围。我们要把东吴证券研究所从一个有特色的、有突出研究领域的中小券商研究机构,打造成一个真正的大研究平台,按照我们董事长的目标,三年内进入新财富研究的前5名,这个愿景吸引了很多人来共同创业。

分析师必备素质:诚实与勇气

《读数一帜》:您招聘分析师时最看重的特质是什么?

陈李:我的看法可能跟很多人不一样。成为一名优秀分析师的首要条件,是诚实,而非业务能力。因为坦白讲,很多分析师都是国内外一流大学毕业,已经完全具备基本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分析框架,这一点上区别不大。

我所说的“诚实”,不仅是对别人诚实,也是对自己诚实。我发现一些不错的分析师,会有一个预设的观点,然后去拼命收集支持该观点的论据,选择性忽略不利的论据,这是对自己的不诚实。还有一类分析师,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吹嘘自己提前预测了市场的涨跌。事实上,分析师应该谦卑地承认,这个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未知因素,尽管他可能猜对了结果,但这些未知因素他要去研究。

第二个品质是勇气。很多分析师会随大流去讲观点,因为如果你的观点独树一帜,会很容易被注意到,一旦出错,你所承担的压力就会很大。比如从2019年到现在,很多股票都已经大幅上涨,但我们很多宏观和策略分析师,就说还可以涨。完全罔顾事实,实际上很多股票已经很贵了,它的风险已经很大了。为什么不敢这么说,因为没有勇气。

《读数一帜》:不少分析师选择从卖方跳槽至买方,您也曾在买方工作过,为何最终选择回归卖方?

陈李:从卖方去买方,不难理解。每一名卖方研究员,都想小试牛刀,看看自己做的研究是否能得到市场的检验。我原先的思路跟大家一样,但后来发现,相较于投资,我更喜欢做研究,可能是性格使然。对于交易和投资,我既不喜欢也没有这个能力,所以重新回到了卖方。

《读数一帜》:是什么让您在卖方研究领域坚持了近20年?

陈李:举一个例子,好的分析师往往会有这样的特质,就是自己做出一个研究,发现一个好的观点,哪怕没有任何人知道,也已经很开心了。我一直跟我的分析师说,什么是好的报告,不需要基金经理或者投资者去认同,你自己写出来的时候,就知道它是不是好报告。当然,也不是说外界的认同不重要,但不是绝对的重要,如果你只是为了高薪水在做研究,那你是坚持不下来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