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安逸,成都IPO“内卷”

放弃安逸,成都IPO“内卷”
2023年11月18日 17:35 读数一帜

从“少不入川”到“争相入川”,成都IPO也“卷”起来了

文|张建锋 张生婷

编辑|郭楠

-成都,就是孙悟空来了,每天也得打500个电话。

-安逸,可能是近两年关于成都的十大“谎言”之一。

这是最近社交平台上关于成都的热议话题。前者是近年成都销售岗和客服岗等基础岗位猛增的体现,后者则是网友对成都变“卷都”的调侃。

调侃的背后,是近年来成都从“幸福之都”到“2万亿俱乐部”(地区生产总值,GDP)飞速发展的侧面写照。一方面,小公司卷销售、大公司卷客服,销售客服岗需求旺盛的背后,是成都大中小企业数量增长的体现。另一方面,众多企业的入驻,也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涌入成都。

不过,目前在多数大众心中,安逸依然是成都代名词。《读数一帜》随机询问了10余位读者,无论是否去过成都,“安逸休闲慢生活、火锅麻将大熊猫”是大家对成都的一致印象。根据“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最新榜单情况,成都已经连续14年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电视剧《故乡,别来无恙》截图。该剧于11月3日开播,讲述了4位主角重聚成都并找到事业新方向的故事。

近年来,作为西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曾经安逸的成都已经开始“内卷”,该市的经济实力,也比大家想象中更亮眼。根据成都统计局数据,成都2022年GDP达到2.08万亿元,成为中国内地第七个GDP超过2万亿元的城市。

 2018年至2022年成都的GDP增速为36%,高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GDP增幅。2023年前三季度,成都GDP规模达1.61万亿元,同比增长6.7%,与排名前十的其他城市相比,成都经济体量和经济增速分别位列第七和第一。

城市经济发展离不开上市公司这一重要力量。Wind(万得)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14日,共有116家成都企业登陆A股市场(包括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下同)。2023年前三季度,成都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4644亿元,占同该市GDP比例近三成。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以来(截至11月14日,下同),有23家成都企业正处于IPO(首次公开发行股份)排队状态〔未包含终止状态公司,下同〕,数量位列全国第七位。《读数一帜》梳理发现,A股成都IPO排队企业有以下特征:从实际控制人属性来看,民营企业挑大梁;从拟上市板块来看,成都企业多赴创业板上市;从所属行业来看,制造业势头强劲。

民营经济活跃

俗语“少不入川”中的“川”更多时候特指成都,意思是成都物产丰富,偏安西南一隅,小富即安,不适合年轻人发展。随着成都经济不断发展,从人到企业,都在“争相入川”。

电视剧《故乡,别来无恙》截图

《读数一帜》查阅成都统计局数据发现,2001年-2022年,成都仅2007年和2022年常住人口增长在10万人以下。截至2022年年底,成都常住人口达2126.8万人,同比增加7.6万人,是全国排名第四的超大城市。

年轻人、净人口流入的地方,通常也是经济和资本市场活跃的地方。Wind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11月14日,共有47家成都企业登陆A股市场,占成都市上市公司数量比例高达40%。

2023年以来,有31家四川企业正处于IPO排队状态,其中23家来自成都,数量位列全国第七位,仅次于深圳、上海、北京、苏州、杭州、广州。其中,有8家企业过会待发行上市。

1963年出生的高燎有着丰富的电力行业从业经验,曾先后在青海电力试验研究所等单位任职,并于1999年和高进章成立锐思有限(成立成都锐思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下称“锐思环保”)。

正在冲刺北交所的锐思环保于2022年9月挂牌新三板基础层,今年6月进入创新层,挂牌满一年之后便申报北交所上市,拟募资2.09亿元。

2022年1月,锐思环保被评为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2年9月,公司被授予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从1.84亿元增至2.84亿元,归母净利润从1853.7万元、增至3190.60万元,其间稍有波动。

拟登陆科创板的成都佳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佳驰科技”)在今年6月通过了上交所上市委审议,拟发行股数4001万股,拟募集资金12.45亿元。

佳驰科技是国内主要的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下称“EMMS”)提供商,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邓龙江。1966年出生的邓龙江是电子科技大学教授,2008年与同在电子科技大学任职的谢建良、梁迪飞共同创办了佳驰有限(佳驰科技前身)。在邓龙江带领下,佳驰科技公司坚持自主创新,解决了EMMS行业系列重大难题。公司研制的隐身材料,已批量应用于我国第三代、第四代战机等重大重点型号工程。

2020年-2022年度,佳驰科技营业收入从2.79亿元增长至7.69亿元,净利润从1.35亿元增长至4.84亿元,其间公司毛利率为80%左右。

《读数一帜》统计发现,上述成都IPO排队企业中,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的企业为21家,是绝对主力。其中,有6家企业拟募资金额超10亿元。

民企挑起IPO大梁的背后,是成都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2023年中国民营经济百强城市活力榜》(下称“榜单”)显示,成都民营企业现存153.5万家,仅次于上海、深圳、广州和北京,位列非一线城市榜首。

民企快速发展,与成都政策扶持紧密相关。

2018年发布的《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22年,成都全市民营经济产业规模迈上万亿台阶,民间投资规模达到8000亿元以上,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300万户以上,本土民营企业首次进入“世界500强”,10户以上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0户以上新兴企业成为“独角兽”企业。

成都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政策落地等组合措施,给民营企业发展提供给了沃土。据成都日报报道,2022年全年,成都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02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占GDP的比重为48.8%,占据全市“半壁江山”;实现民营税收2008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64.2%。

扶持力度,还在持续。2023年7月,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四川省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升行动方案》《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的若干措施》,形成“1+2”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系列政策不仅提出开展政策清理完善、融资难题破解、拖欠账款清理等行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还从优化准入准营环境、保护合法权益、降低经营成本等方面提出了24条措施,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经济健康发展。

锚定制造强市

从证监会行业分类来看,23家成都IPO排队企业中,有12家企业集中在制造业,尤其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超过50%。在拟募资金额超10亿元的8家企业中,有5家属于制造业。

IPO申请已获深交所上市委审议会议通过的成都万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创科技”),其产品包括物联网网关、移动通信终端等物联网通信设备以及物联网控制设备,所属行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公司曾获得“成都市高新区瞪羚企业”“四川省 2021‘专精特新’企业”等称号。2020年至2022年度,万创科技营业收入从2.62亿元增至4.35亿元,净利润从2868万元增至7995万元。

6月,正在冲刺创业板的成都正恒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正恒动力”)正式通过深交所上市委审议。正恒动力主要产品为发动机缸体,属于发动机的核心零配件。正恒动力主要客户,已经涵盖上汽集团、长安汽车等国内知名整车厂,及上柴股份、新晨动力等国内知名发动机主机厂。2021年度、2022年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均超6000万元。

成都IPO排队企业行业分布背后,折射出成都建设“制造强市”的底气和野心。

-2022年4月,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将“制造业强市战略”写入党代会报告;

-2022年8月,成都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立城之本、兴市之要;

-2022年11月,成都市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指明具体路径:强主体、强创新、强空间、强人才、强配套;

-2023年以来,一系列锚定“制造强市”措施落地,成都按下建设制造强市“快进键”……

《成都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指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建设等战略机遇,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35年,构建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业新体系。

科技创新领跑

从“少不入川”到“争相入川”,成都A股后备军的科技创新属性也越来越强。

从成都23家IPO排队企业拟上市板块来看,拟登陆创业板、科创板的企业合计为14家,占比超六成。拟募资金额超10亿元的8家企业中,有6家企业计划登陆创业板和科创板。

研发费用是企业创新属性最直观的体现。《读数一帜》统计发现,上述23家成都IPO排队公司2022年研发费用合计约6.57亿元,各公司该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超5%的公司高达14家,占比超六成。

具体公司来看,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控制、测量等特种领域的成都华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成都华微”),专注于集成电路研发、设计、测试与销售。根据招股书,2020年至2022年,公司累计研发费用为3.68亿元,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21.4%。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人员为359人,占总员工人数的比例为44.05%。

将登陆科创板的成都华微,其IPO注册已于11月2日生效。截至2023年6月30日,成都华微共拥有88项境内发明专利以及4项境外发明专利,其中84项应用于公司目前主营业务。持续的研发投入,让成都华微已成为国内少数几家同时承接数字和模拟集成电路国家重大专项的企业。2023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超亿元。

赴创业板上市的四川沃文特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沃文特”)是一家致力于为医学检验提供自动化检验解决方案和诊断产品的创新型企业。公司是国内少数能独立自主研发、生产全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的公司,掌握了各单元系统的核心技术。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沃文特共取得授权专利179项,其中发明专利43项,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和产品创新。2020年至2022年,沃文特研发投入从4432.62万元增至6423.3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均超10%。对研发创新的重视,让沃文特营收从2020年的3.79亿元增至2022年的5.83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4.01%。

成都IPO排队企业中突出的创新属性,与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2019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成都市企业科创板上市扶持政策》,对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申请被上交所正式受理的,给予200万元奖励;对在科创板首发上市的企业,一次性给予800万元奖励。

2020年以来,在推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背景下,成都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发展”力度,积极推进西部(成都)科学城等一系列建设。

从投入来看,根据《2022年成都市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2022年,成都市科技经费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全市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下称“R&D”)经费733.26亿元,占全省R&D经费投入60.35%,同比增长16%。其中,各类企业R&D经费支出达403.39亿元,比上年增长27.2%。

从结果来看,根据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官网信息,2022年成都市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9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3489家、总数增至1.14万家,同比增长近44%。,全市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1400亿元。WIPO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市城市创新指数较2021年提升10位,排名全球第29位。

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企业,为成都IPO队伍不断输送新鲜血液。《成都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提出,成都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初步建成,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基本形成,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前列;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枢纽。

(电视剧截图,侵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