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俄乌军事冲突已经爆发188天,大伊万把手头的事儿忙完了之后第一时间关注了目前的战线情况,简单总结一下。
哈尔科夫方向,俄乌两军战线基本维持稳态,俄军在这一方向仅有战术目的,即拓展边境地区的安全区,避免乌军远程炮兵和特种部队向别尔哥罗德州境内渗透;
伊久姆方向,俄军投入了新的生力军,但是依然踟蹰在克雷梅涅茨山防线一带,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博格罗蒂奇诺耶已经被俄军控制,但在冬季到来之前,估计俄军别想突破克雷梅涅茨山防线了;
马林卡和阿夫杰耶夫卡筑垒区域,俄军部队没有新的进展,尤其是马林卡地区始终处于“拼多多砍一刀”的局面,不清楚俄军接下来会怎么打这两个筑垒区域,打下皮斯基后后续进展也不清楚;
乌克兰武装力量再次炮击了扎波罗热核电站,并击穿了存放核废料的特殊储存设施屋顶。
扎波罗热地区,双方战线基本维持稳态,俄军满足于现有情况,乌军也只有连一级的试探性进攻,每次进攻都被俄军打回了攻击出发地,看来在顿巴斯方向战役解决前,扎波罗热和哈尔科夫等地不会有新的行动。
最重要的2条战线
目前最重要的战线有两条:
一是由阿特木斯克和塞弗尔斯克组成的乌克兰军队第一防御地带。乌军在这里形成了两个防御基点,即左翼的塞弗尔斯克和右翼的阿特木斯克,两个基点之间由T-0513公路连接,并由阿特木斯克和后方的斯拉维扬斯克形成交通路。目前俄军的打法是先打阿特木斯克,同时对塞弗尔斯克形成压力,但是要打阿特木斯克的话,必须首先打掉苏勒达尔这一阿特木斯克的前出阵地。同时还需要扫清科德马、扎伊采夫等阿特木斯克南部阵地,拓展进攻正面,才能进攻阿特木斯克城市围廓。俄军现在打的,还是城市接近地战斗。
二是乌克兰还在实施集团军级战役进攻的赫尔松方向。从8月28日战至31日,大伊万对赫尔松方向战局的总体判断是,乌克兰军队基本上又寄了。毕竟,我们先前就说过俄军在赫尔松方向的总体防御思想,基本上是弹性防御:一线兵力少摆多屯,纵深战役炮兵预设射击诸元,航空兵部队规定好空地引导信号,乌军进攻后主动让出一线浅近纵深;待乌军部队形成突出部后,使用炮兵实施预先标定诸元射击,航空兵出动打击第二梯队,有效杀伤乌军技术兵器和人员,阻滞乌军第二梯队实施持续突破,最终将乌克兰军队重新赶回攻击出发地。
因此,判断赫尔松方向战局胜负的关键,并不是很多人瞎嚷嚷的,说乌军突破了俄军第一道防线云云,而是看乌军能否投入多个梯队实施连续突破,在俄军对乌军的突出部形成挤压之前,首先打穿俄军的防御体系。这就要求乌军集团军级指挥官必须具备极强的组织大兵团进攻的能力,要求乌军基层部队必须做到不顾伤亡连续进攻,要求乌克兰空军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和俄罗斯空天军争抢制空权,起码破坏俄军的空地遮断战役布势,毕竟当年苏联红军就是这么做的。
视频显示:多辆波兰援助乌克兰的T-72M1坦克被击中后遭到遗弃
很显然,乌克兰军队以上三点一点也做不到,所谓打出来的突出部在过了三天之后依然毫无进展,没有任何实施纵深进攻的消息传来。相反,俄军部队又开始往外放视频,显示出击毁了乌军多台波兰给的T-72M1型主战坦克,BMP-1/2型步兵战车等等,还有些视频显示出被打死的乌军士兵尸体又躺了一地。因此综上所述,乌军此次“赫尔松超级无敌大反攻”,没啥像样的战果可言。虽然说形成了一个战术突出部,但打出来的突出部被俄军炮火轰炸、炸得受不了退回攻击出发地是迟早的事,结论是寄。
从战略全局看,目前俄罗斯的主要战略诉求是首先确保赫尔松的安全,确保即将到来的赫尔松等地公投不出幺蛾子,而乌克兰一定要破坏俄罗斯的公投。因此,双方的战略重点,意外地暂时转移到了赫尔松。
乌军公布发射“哈姆”导弹画面
除了俄乌两军目前的总体战局、主要战役方向和战术细节,还有个事儿值得咱们专门拿出来说一说。
昨天,乌克兰空军公布了一段米格-29型战斗机携带和发射AGM-88B型“哈姆”反辐射导弹的画面,这也是乌军第一次公布其使用“哈姆”反辐射导弹的作战细节。从视频画面里可以看到,乌军的米格-29型战斗机,似乎是使用其机翼内侧挂架携带了AGM-88“哈姆”反辐射导弹,外侧挂架则继续携带R-73型空对空导弹;
同时该机在座舱内部还增加了设备,可以看到座舱右侧CRT显示器的上方位置被加了一个终端,终端上有“Garmin”的字样,终端上方有几组数据显示,在下方似乎显示出的是一个黑白电子地图,有道路和导航点。
这个“Garmin”的设备只是个手持式GPS终端设备
对于乌克兰空军实施改装、可以发射AGM-88“哈姆”反辐射导弹的米格-29战机,军迷们猜测不一。大伊万在一些文章里就看到,有人把这个“Garmin”的设备,当做了适配“哈姆”反辐射导弹的特设。其实该装置只是一个简单的手持式GPS终端设备而已,可以凑合着用来当做机载导航设备,不仅乌克兰军队在用,俄罗斯空天军也在用。甚至十几年前,中国空军的歼-10型战斗机(早期型)也被人发现过,在座舱框的一侧挂上了一个GPS的手持终端,就是用来弥补战机在远航时、地面引导不足的情况下导航问题的,这跟反辐射作业没有什么关系。
乌克兰空军的这架米格-29型战斗机,为反辐射实施的改装,大伊万认为包括如下几点:
一是修改了挂架,当然修改挂架并不困难,很多挂架都可以通过增加适配和转换设备,从而挂载不同的航空武器,无非是在原有的挂架上增加一段,增加个几十公斤重量而已,这方面美国的经验很丰富,但以色列的经验估计更加丰富;
二是修改了外挂管理系统,由于米格-29的外挂管理系统不是通过核心的外挂管理软件,而是非常老旧的硬件交互式的,估计外挂管理有两种实现路径,分别是大力出奇迹型和灵巧型。大力出奇迹型就是直接增加一条独立的控制线路,增加一个独立的控制盒,而灵巧型则是将反辐射导弹的控制线路连接到R-27R型空对空导弹的控制线路上,让外挂管理系统误认为AGM-88是R-27R,这样选定R-27R导弹的时候就可以发射AGM-88了。当然,火控系统肯定不会认为AGM-88符合R-27R的发射条件,那么在实际使用的时候估计会选择强行发射模式直接发射导弹。
解决了外挂AGM-88导弹和外挂管理系统的问题,大伊万认为,最搞不清楚的问题还是怎么使用AGM-88反辐射导弹实施瞄准。毕竟,无论是什么反辐射导弹,都必须得到目标引导,目标引导的方式有三种。以美国空军F-16CJ小队的情况看:
F-16CJ小队除了携带AGM-88型反辐射导弹,往往还会携带AN/ASQ-213型射频测向吊舱以及AN/ALQ-219型电子干扰吊舱。前者主要负责定位目标雷达,后者则主要负责实施电磁干扰和电磁压制,这是第一种引导模式;
AN/ASQ-213型射频测向吊舱
但是,从理论上来说,F-16CJ型战斗机不需要AN/ASQ-213型吊舱也可以发射AGM-88反辐射导弹,有时候它可以得到EA-8B型电子干扰机的目标指示,也就是第二种引导模式;
此外还有第三种引导模式,有部分的AGM-88型反辐射导弹具备导引头自导模式,可以使用导引头自主捕捉雷达的射频信号,但是对载机的要求比较高。
俄军防空系统拦截的一枚AGM-88"哈姆“反辐射导弹,根据残片显示是91年的库存货
从俄军目前捡到的AGM-88导弹残骸和未爆弹来看,美国交付给乌克兰的AGM-88是早期型号,1991年左右生产的,型号可能是比较老的AGM-88B Block2/3型,也有可能是比较先进的AGM-88C Block4型,该型导弹不具备AGM-88E型的双模导引模式,这从上次乌军使用反辐射导弹攻击俄军的Tor-M2型野战防空系统、俄军及时关机机动躲过了打击就能够看出来。
但是,这两款导弹具备两个能力:一是具备灵活编程能力,可以在外场甚至机上随机装订打击诸元;二是具备较强的雷达带宽捕获能力,其导引头灵敏度较高,覆盖频段多,本身可以分辨出诸多地面雷达的射频信号,甚至可以作为一个电子支援吊舱来使用。
因此,从乌克兰军队使用AGM-88型反辐射导弹的情况看,大伊万倾向于认为它使用了两种引导模式:在美军不太可能向乌克兰提供高度敏感的AN/ASQ-213型射频定位吊舱的情况下,AGM-88B/C型反辐射导弹可以通过地面引导的方式打击目标。这就要求美军的电子侦察机,或者地面特战单位携带电磁信号测向设备前置部署,收集并定位俄军的无线电射频信号,随后以语音通话的形式赋予乌军的米格-29以一个初始的射向(大伊万不太相信美军能把米格-29的数据链也一并改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美军只给了乌克兰一个基本的反辐射导弹自导模式,使用米格-29上携带的SPO-150型RWR设备可以凑合着定位一下雷达的方位。这一改进方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俄军研发米格-29SMT的时候就试过,当时成功整合了X-31P型反辐射导弹,以美国的技术能力在半年内完成相似的改装并不是问题。
X-31P
毕竟在1994年,几家美国公司就介入过马来西亚皇家空军对米格-29 9.12a机队的升级,对米格-29实施的改装不说驾轻就熟,应该也是有现成的技术方案的,当然这种方式并不可靠,但对乌克兰来说,能把导弹打出去就行了,何必在乎可靠不可靠。
总之,虽然目前乌克兰空军又把“野鼬鼠”版本的米格-29吹上了天,但实际上该机的实战战果依然令人质疑。但大伊万认为,美军已经深刻地介入了乌克兰冲突,接下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短平快的装备改装出现,这才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