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变新生活,感受工人村的温情

蝶变新生活,感受工人村的温情
2024年05月23日 21:30 爱看新闻News

位于金牛区工人村老旧院落重新换装,不单单只是外观上的改变,从色彩搭配、造型设计到院落空间的打造,带来的是整个“老旧系统”的升级,在历经“涅槃”般的蝶变后,工人村更加整洁有序,美观宜居,也得到了居民发自内心的欣喜和认可。随着工人村老旧院落改造结束,焕然一新的工人村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老店复业、新店开张。他们或是扎根工人村几十年的老住户,或是外来务工、生活的新居民,她们用自己的经历,让大家感受着工人村溢满温情的烟火气。听听她们的故事。

她的美发店

服务居民30年

王玲出生在工人村,今年62岁。1979年,高中毕业的王玲进入省建一公司后勤服务部工作。1994下岗后在工人村26栋旁开起了王玲美发店,店面虽小但五脏俱全。那些年,依靠工人村旺盛的人气,美发店的生意一直不错,也因此积累了大量的老客户,很多特意赶来工人村买菜的居民在买好菜后都要到王玲的店里坐一坐,聊聊天,顺便理个发。2022年,工人村老旧院落改造正式启动,王玲刚好60岁,同年10月底她便关掉小店开始过上了退休生活。

2024年初,工人村老旧院落改造基本结束。闲不住的王玲又重新捡起了自己的美发技艺,把新店开在了工人村17栋楼下。“不为别的,就想自己有点事情做,继续为曾经的老主顾们美美发,唠唠嗑。”提及现在的工人村,她十分感慨,“环境很巴适,整洁有序,老邻居些都还在,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她的面馆

曾经的味道还在

袁嬢嬢原名袁世铭,今年58岁,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袁嬢嬢父亲是省建十四公司的老职工,1975年从西门搬迁到工人村老一栋,26平米的房间里住下了父母和袁嬢嬢三姊妹,虽然拥挤,但一家人其乐融融。

袁嬢嬢在老一栋一住就是近50年,从小孩到长大成人,从结婚生子到女儿亭亭玉立,年近60的袁嬢嬢见证了工人村的历史变迁。新旧更替,袁嬢嬢面馆也从老一栋到搬到了18栋,从曾经的工人村面食名片到新工人村居民心中的情怀,时光在变,曾经的味道没有改变。

袁嬢嬢面馆于2018年开业,主打甜水面、海味面和饺子,因价格实惠,味道不错,几年时间靠口碑积攒了不少人气,成了工人村一张美食名片。随着工人村老旧院落改造启动,袁嬢嬢面馆换了两次地方,如今,改造完成,袁嬢嬢将铺面落在了工人村18栋楼下。“现在整个工人村焕然一新,花园、休闲场所都有,希望发展越来越好。”

她们的花店

是新生活的延展

位于工人村17栋与15栋间的30+花艺工作室是一家刚刚开业不久的新花店,花店面积不大,但布置得整洁精致,让人倍感舒适。

30+花艺工作室的负责人杨静和黄媛媛是认识多年的好姐妹,都是三十出头的年纪,30+的店名正是来源于此。杨静是广元人,大学毕业后进入教培行业工作,2017年开始在草市街独自经营一家花店,两年之后因为搬家关了花店。此次在工人村开花店,她说“渊源颇深”。“我的合伙人黄媛媛就是在工人村长大的,她对这里有感情。”杨静说,第一次来工人村,是在工人村改造前,随家人来工人村买过菜,那时的工人村非常热闹,菜价也很便宜,红砖楼房间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中充满了市井烟火气。第二次来工人村是在旧改即将结束的时候,再见工人村,她感觉很惊喜,“改造后的环境整洁有序,房屋外观打造得十分漂亮,有一种别样的老旧文艺氛围,感觉很舒服。”

杨静和黄媛媛从计划开店到开业前后只用了一个月时间,期间也在这附近到处选址店面,最后还是完成旧改后的工人村氛围最终打动了她们。从签下店面到开业前后只有半个月时间,时间很紧,但小店装饰得有模有样、收拾得井井有条 。“希望工人村越来越好,我们的创业成功将从30+花艺工作室开启。”杨静对未来充满信心。

当前,工人村8+1成套化改造区域正紧张施工中,随着这一片的蝶变,居民将有更多的获得感。迎来送往,工人村的故事还在继续。(潘欢欢 工人村宣 文/图)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