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设光环”之后,基金市场需要新的供需匹配机制

“人设光环”之后,基金市场需要新的供需匹配机制
2021年07月27日 19:20 向善财经

最近,央行发布公告,自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此次降准,意在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消息一出,光伏、新能源、半导体等板块均有上涨。

基金看涨,最兴奋的莫过于年轻的基民们了。根据Mob研究院数据,去年新增基民中,18~34岁群体占比达60%,年轻人成为了基金市场的新晋力量。

凡事都有两面性,更多的年轻人进场,意味着市场中的资金量增加,但对于部分匆忙入场的“投资小白”来说,可能也是一场“冒险”。

01

情绪与理智交织,年轻人入场基金还需要什么?

短视频平台的红利,除了电商,基金圈也享受到了。2020年,全球资金避险情绪猛增,国内的年轻人看着钱包里的钞票也逐渐对基金上了心。

在B站、快抖等短视频平台上,新入驻的基金博主突然增多,“大学生买基金全年收益20万”、“如何挣到人生第一桶金”、各种各样的基金入门视频、基金大神分享越来越多。

基金热的背后,是年轻人的焦虑。这焦虑里边,一半是对于财富的理性,另外一半,则是对投资的感性。这届年轻人不仅喜欢挣钱,他们也更注重自己口袋中钞票本身的购买力,跑赢通胀,是第一诉求也是年轻人下场基金的出发点。

另一方面,互联网平台服务,为年轻人购买基金扫清了障碍,门槛更低了,进场的基民越来愈多,市场情绪也在增加。

2019年10月2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做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目前获得批准试点的公募基金机构有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华夏基金,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中,腾讯旗下腾安基金、蚂蚁金服旗下蚂蚁基金以及创业公司盈米基金。

去年4月,蚂蚁上线了“帮你投”投顾服务,8月腾讯理财通上线“一起投”,进一步拉低了基金投资的门槛。

所谓基金投顾,其实就是让有资质的专业投顾机构来接受客户的委托,获得投资者授权后,为投资者做购买决策。以易方达为例,易方达基金投顾在支付宝上线了3个不同的策略,以稳健、固收以及股债平衡三档,来满足投资者的诉求。

投顾的出现,使得入场基金的认知门槛更低了。

“问题不在于门槛高低,而在于作为新入场的基民,有没有对于投资这件事建立起正确的认知。”一位资深基金投资者对向善财经表示:“投顾虽然能够帮助到一部分基民小白,但买基金本质上就是投资,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这届基民也有不少信奉“随缘大法”。有网友表示,自己买基金随缘,平时有涨有跌,但总体收益略好于银行存款利率收益,但对于大多数新入场的基民而言,基金投资仍然是一门“玄学”。

“利好消息,满天飞,一旦实打实地投进去,就隔三差五地跌。”去年,手头有点闲钱的俊伟买了一只基金,一年多之后,他表示目前本金已经跌去了10%。

“投基金就像是找对象,关键不在于对不对脾气,比如很多人买基金图短周期收益,就最好避开半导体,因为半导体投资投的是长线价值。”上述资深基金投资者对向善财经表示。

实际上,基金投资,是一个情绪与理性并重的金融行为。投资既不是赌博,也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而是一种复杂的因素下的商业探索,这种探索是有风险性的,基金也是如此。

虽然也有那种短线收益玩得飞起的大佬,但看到行业的周期性再下场,最起码有个基本价值预期,跌了不至于“痛彻心扉”乃至谈虎色变,涨了也能理性看待,看到基金涨跌背后的产业逻辑,对于基金收益的判断,也有一个理性的阈值。

根据支付宝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网红经理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去年收益超过120%,但挣了5%以上的持有人,占比不到10%。数据分析显示,不少基民基金亏损原因一方面是追涨杀跌,另一方面是频繁买卖。这里面透着不少股票投资的味道。

实际上,相比股票投资,基金投资更偏向长期收益,因为基金经理往往会对产业有更专业的研判。这可能意味着对于大多数基民来说,做基金投资,更需要有一定的“周期性”逻辑思维。

啥是“周期性”思维?就是透过时间去预估一个底线和一个上限。比如说,白酒。

白酒的底线是什么?是品牌,也是中国社交习惯,换句话来说,只要中国社会还是个人情社会,白酒基金的底线就不会太差。那么白酒的上限在哪?看酱香科技就有了答案。

再比如,对于一些周期性很长的产业基金,例如重仓半导体的诺安混合成长,短期内的净值回撤并不关键,净值往往会有波动,但只要产业发展趋势的基本面不变,未来的增长空间依旧很大。(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02

“人设光环”背后,基金市场供需失衡

实际上,对于新入场的基民来说,做投资决策的关键不在于是涨是跌,而是你能够掌握多少信息去做投资决策。一级市场的企业投资往往有专业的尽调机构、证券机构,基金投资更多依赖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但买什么基金,大多时候还是需要依赖基民自己做决策。

由于基金供需双方存在认知不对称,投资者与基金经理之间的信任关系变得更加重要。对于基金管理者来说,怎样才能快速与基民之间建立起信任?打造人设。

这样有点像基金经理为自己的基金代言,好处在于,基民在信息门槛之下,可以建立起对基金经理的信任。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基金出现周期波动,基金经理的人设和个人能力也可能会遭到质疑。

特别是一些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比起短期内肉眼可见的估值波动,更关注成长性,因此波动可能更大,也更容易受到舆论质疑。

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基金经理其实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一方面,坚持持仓可能会被基民骂,另一方面,调整策略又与自身的投资策略以及预期目标不符。但大多数基金经理都会坚持自身的专业判断。

这其实是信任依赖下的负面效应。群体心理学创始人古斯塔夫·勒庞曾说过:“群体永远不欢迎理性,一切文明的主要动力也并不是理性”。基金经理要做的其实就是穿过群体的非理性,去做最佳的投资收益组合。

对于基民来说,其实更合理的是透过人设光环,去看这个基金经理本人以往都管理过哪些基金,然后有一个合理评估。比如对于任职总回报率、滚动年胜率、区间业绩排名、夏普比率、净值走势等,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对于大多数新入场的基民而言,似乎很难做到这一点。

另外,对于基金市场而言,过度“人设光环”可能会引发基金供需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一方面,年轻人对网红基金经理的拥簇下,“光环”盖过了基金投资的产业逻辑,使得买入的时间以及节点出现了偏差,进而导致基金亏损。另一方面,新基民涌入后,在互联网平台的渠道上,基金市场需要更合理地供需匹配。

基金市场的交易,实际上就是供需匹配,关键在于信息的丰富度。比如说,投资人有五年以上的理财诉求,可能需要一个长期稳健风格的基金经理与投资需求去匹配。这就需要投资人足够了解基金经理的风格,再加上基本的产业投资逻辑,去做基金投资决策。

“人设光环”可以降低这种匹配的成本,因为对基金小白来说,做这样的基金投资决策相对更容易。但问题在于,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导致了匹配精度的下降,基民的价值预期与基金经理风格出现了偏差,这可能也是导致追涨杀跌、频繁买卖等基金投资行为多发的原因。

在向善财经看来,基金市场缺的不是优秀的供给,缺的其实是一种更合理的匹配机制。从平台经济的发展来看,第一阶段往往是打破信息差,第二阶段则是规模化供给和需求,第三阶段则是通过一个尽可能精准的机制去做供需匹配。

对于基金市场而言,互联网平台化的发展,使得大量基金产品涌入平台的供给侧,同时,互联网服务平台本身就聚集着大量的需求,这就迫使市场找到一个快速匹配的机制。

但基金投资毕竟是有门槛的,基金投资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选择基金经理固然重要,但基金的发展更多是基于企业和产业的动态发展,因此,对于基民来说,基于合理的价值判断体系,去理解产业发展以及企业经营的逻辑才更为重要。

实际上,基金投资的头部效应很强,从1998年最早的十家公募基金,到现在一百多家,公募基金数量增长了不少。但据统计数据显示,管理规模在百亿的基金经理有120人左右,这120人管理着75%的A股投资公募基金市场。

主动权益基金方面,根据刚刚披露完毕的基金二季报显示,易方达基金以5842.55亿元的管理规模占据首位,广发基金超越汇添富基金,晋升主动权益管理规模第二名。汇添富基金、中欧基金、富国基金分别以4036.99亿元、3306.98亿元、3182.33亿元的主动权益管理规模分列第三、第四、第五名。

对于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问题,不少基金也在做针对性地改革和尝试。

以平安银行为例,2018年初优选基金推荐以来,平均业绩回报达到了101.3%,同期上证指数仅上涨了5.36%。平安方面表示:“我们中收的增加不是让客户去提高换手,而是让客户获利了之后信任这个平台,形成了AUM的增长,然后获得了中收的提升,这是非常好的正循环”。

结语:

这段时间,市面上关于长期主义有不少讨论,那么什么是长期主义?买基金该不该遵循长期主义的原则。结合当下的大环境来看,权益资产迎来大发展的背景下,通过投资优质产业基金,分享大国成长的红利,始终是资产增长的不二法门。至于要不要长期持有基金,具体结合自身的资金情况再做决定,更为合理。

声明:本文纯属个人观点分享交流,不作任何投资建议或者参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